大闸蟹养殖技术要怎么养才能赚更多的钱?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5-10|点击次数:次
大闸蟹养殖技术要怎么养才能赚更多的钱?
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大闸蟹投资少、效益高,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
学习大闸蟹养殖流程和养殖技术
养殖螃蟹需要先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再投放蟹苗,并及时进行投喂,根据螃蟹生长情况调整饲喂措施,同时加强水质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1、池塘准备:养殖池塘要选择在有着丰富的水草,水质干净清澈,阳光充足的地方,池塘的面积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数量决定。一般是在3-8亩左右,水不宜过深,大概在1.2m左右,有良好的排灌系统,池塘最好是硬质的黏土,要将池底过厚的淤泥清除干净。在池塘的四周设置好防逃设备,并且为了减少在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率,在放养蟹苗的时候要将池塘做好清塘消毒的工作。放养前15天的时候使用生石灰进行全池的泼洒消毒,每亩用量大概在75千克左右。生石灰不仅可以杀灭池塘中的病菌,还能有效的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改良池底。
2、选种放苗: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选择优良纯正的品种,不能选择杂蟹,有伤,带病的蟹,或者是肢体残缺的。蟹种应该长势良好,发育健壮,附肢齐全,没有伤病并且规格大小相差不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河蟹的质量与后期的成活率。在放养蟹种的时候要让蟹苗先暂养一段时间,为了让蟹苗有一个过度的适应期,在池塘中设置一个暂养区,大概占整个池塘的1/5。注意放养密度,密度要适中,保证河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将密度控制在一亩2000只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立春前后。
3、饲料投喂:养殖河蟹时要适当的投喂一些饲料,因为仅靠河蟹自己采食天然的饵料是不能满足河蟹的生长发育和达到高产的目的的。放养蟹种之后,当池塘中的水温达到了11度及上后就需要人工进行投喂了。投放时要以前期精料、中期粗料、后期荤料为主,在春季时要投喂少量的糊状饵料,夏季就需要投喂植物型的饲料。过了八月就需要开始增加动物性肉料的投喂量了,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河蟹的性腺发育,增加河蟹的体重,使其肉质更加鲜美。
4、水质管理:水质对河蟹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在放养蟹种的时候要保证水中有一定的肥力,并且肥力不能减少,所以养殖中每周至少要加一次水。而且还要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深水位,七月的水位至少要在1.5m,气温升高时要增减换水的频率。夏季5-6月时至少半个月换一次水,7-8月时至少每周换一次水,气温降低后便可逐渐减少换水频率。每次换水不需要全池水换掉,换30%左右就可以了,还需要定期的泼洒生石灰。大概是15天一次,效果在前面也说了。
养殖河蟹管理要点需要注意的有哪些?
河蟹养殖进入9月份,盛夏已过,气温渐降(昼夜温差大),水温较为适宜河蟹生长,正是河蟹最后一次生理性腺发育成熟脱壳后,完成"翻倍"、增重、育肥和成熟增长的关键时期,注重调控优化水质、确保溶氧、增加营养、科学合理投喂及控制减少病虫害的损害等生产管理工作也同样显得至关重要。
1、定期加注新水,冲水,换水。调水,养水,稳定水质,防水变,防水质恶化。一般正常情况下每隔5~7天补水、加水、冲水一次,每次以少量添加和缩短冲水时间,并逐渐适当调整平均水位保持100~120㎝。确保做好增氧,冲水,内循环流水工作。
2、适量投喂,增加营养,合理调整饲料营养成分比,增强河蟹体能体质,重视补钙,补充钙镁磷等矿物质离子营养和多种微量元素离子营养盐及复合多种微生素等,确保河蟹后期充分增重、育肥、压黄、上膏、长膘,以利提高养成河蟹的品质和肥满度。
3、加强池塘水草管理,捞除上浮水草或下沉腐败水草,并保养保留部分水草,最后一壳结束后捞除池塘中间过多的水草,保留四周5~8米宽水草带,可促进河蟹后期壮膘和减少后期转塘引起水浑。
4、勤改底,降污染,除底臭。处理青苔、水草腐败,分解池底有毒有害污染物(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提高底层氧化电位,稳定PH值,增强河蟹自身机体免疫力等,可明显提高河蟹养成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减少纤毛虫和黑底板(脏壳子)的产生。做好防治纤毛虫,确保后期水体、底质环境良好和蟹的体质健康。
5、加强养殖后期防逃,防偷,防缺氧,降混浊,注意天气变化和下雾气压低及突然降温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杜绝后期因河蟹上岸、转塘期水混浊、环境差或体质差及天气因素等造成应激和损伤的危害和损失。
6、视河蟹生长肥满度、硬度和体质,分析行情,抓住时机,适时起捕销售,争取获取最大化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