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小瓜虫病肆虐 每天两吨死鱼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7-31|点击次数:

小瓜虫病肆虐 每天两吨死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海水小瓜虫病无法治愈,残留的鱼不停死去。□孙岁寒摄

柘林湾过半网箱暴发海水小瓜虫病

“厉害时每天捞4000斤死鱼”

□记者孙岁寒黄享荣

10月中旬的一天清晨,饶平柘林湾的西澳岛外海域,睡在渔排上的养殖户李松伟一觉醒来,看到自己网箱又里漂起了一层白花花的死鱼。一个多星期了,每天早晨网箱里都要死上一大片鱼,最多的时候每天死700-800条,原来渔排里的30000多条大小海鱼,现在仅剩10000条出头还勉强活着,全都长了寄生虫,浑身布满斑点,鱼鳍也残缺不全,根本卖不出去,只能无助地存在网箱里过一天算一天。

最近,饶平柘林湾暴发大规模的寄生虫病,湾内超过一半的渔排网箱受到病害侵袭。一个多星期来,许多渔排有大量的海鱼死亡,由于这种寄生虫病感染迅速,而且影响面积广泛,目前暂时无法估计损失数量。10月13日,来自中山大学和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的专家到柘林湾采集水样和死鱼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柘林湾养殖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造成发病的病原体是刺激隐核虫,俗称海水小瓜虫。

南方农村报记者从饶平县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海水小瓜虫病是柘林湾养殖区的常见病,多在春夏交替时节和秋季发作,以往都是小范围影响,染病的鱼经过一段时间加强管理后也能自我恢复,但这次病害发作的速度和规模是近年来罕见的。和2003年柘林湾暴发的海水小瓜虫病相比,这次发病危害范围更广,当地养殖的鱼师鱼、鱼免鱼、红鳍笛鲷、黑鲷、平鲷、花尾胡椒鲷、金鲳、石斑鱼等全部受到影响。

海水小瓜虫是海水养殖中致病性最强的寄生虫之一,通常寄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形成针头大的小白点,病鱼浮于水面,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最后因身体消瘦,运动失调衰弱而死,此病是我省海水鱼类养殖一种常见的烈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疗的办法

据了解,这次病害主要在网箱养殖最为密集的柘林湾西澳岛以北水域发作,10月19日,记者在柘林湾看到,那里许多渔排上超过一半的网箱已经放空,沿着航道两旁,不少养殖户在清理着死去的鱼。

记者来到柘林湾外一个有200多格网箱的大渔排上,这里已位于外海,整个渔排随着风浪上下起伏。渔排上的工人告诉记者,在9月底,网箱里的鱼已经开始发病,于是在10月3日,他们把渔排转移到柘林湾外、西澳岛以南的青屿附近水面。刚到时,鱼开始吃料,死鱼也少了,但2-3天后又出现了大量死鱼。

“发病最厉害的时候,我们在这个排上每天要捞出去4000多斤死鱼,而且这还只是死透了的,还有很多已经得病但还能活动的鱼没算在内,海水小瓜虫病无法治愈,那些鱼迟早也是死。”工人这样告诉记者。据渔排老板透露,到记者采访当天为止,这场病害已让他总共损失了13万斤鱼,现在大概还有12万斤能游动的鱼留在网箱里,但除了一些外地运过来的鱼比较健康外,其他鱼绝大部分有病,“鱼感染了寄生虫,身体和鱼鳍都有烂斑,没人肯收购。现在只能看老天照不照应,能自己恢复就好,如果不能恢复,就算死光了我也没办法。”他无奈地说。

中山大学和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的专家分析认为,从9月开始,当地进入季节转换期,由于日照的减少,导致海水出现上凉下热的温度变化,使长期以来大量堆积在柘林湾海底的残饵、排泄废物等污物上升。同时,进入秋季以来,柘林湾海域风浪较大,湾内的底泥容易被搅起而造成水质浑浊,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增大,加上温度适宜,引起寄生虫短时间内大量繁殖,造成了这次病害的大规模暴发。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