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浅议春季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防治的技术要点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8-07|点击次数:

浅议春季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防治的技术要点

北京伟嘉集团华北水产   贾喜军 

1、早放苗。

    水温较低时,鱼类的代谢及活动较弱,在拉网、起捕与运输过程中,可有效减少由于鱼类自身活动强烈而造成的损伤和体能消耗。同时,此时鱼池中病原体数量少,不易造成继发性综合性感染。由其是草鱼苗及花、白鲢苗在温度较高时会自觉地摄食池塘内的水草和浮游生物,在倒苗前即使想使其空腹已不可能,这时倒苗、放苗极易因应激过大而引起消化不良性肠炎即常说的腹部“出血”病。

    

2、选好料。

    

饲料是发展养鱼生产的物质基础,它是鱼虾维持生长所必须的重要物质。在高度密养的情况下,天然饲料很少,人工饲料配制就必须具备营养全面,才能使水产动物健康、迅速地生长,最适合的饲料应含有适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且要搭配合理,不然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会影响鱼的生产,严重时还可致病而死。同时在饲料颗粒粒径的选择上,要以小粒开食,以使空腹一冬的鱼类尽快适应和完全消化。

    

3、早开食。

    

在漫长的越冬期间,鱼类停止进食长达5月之久,即便是很微弱的活动,也会消耗体能。当水温达到10℃以上后,鱼类的活动不断加强,此时如不及时投喂饲料,就会造成鱼体体质极度虚弱,抵抗力急剧下降,多种致病生物综合侵袭而发生暴发性流行病。尤其是倒池或新进的鱼苗(如鲫鱼、草鱼等)表现犹为突出。导致此类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养殖朋友们对于春季喂料的错误认识:如“水温还不够高,喂料也不长鱼”、“这大风天,喂也不见得吃”、“吃这么点,喂也没啥作用”等等……,其实,早期少量、适量的投喂,不仅能使鱼体体质尽早得到恢复,而且还能为高温期鱼类的生长赢得更多的生长时间。

    

4、早防病。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病原生物也不例外。为此,在早开食以增强鱼体抗病力的前提下,适时拌药,内服抗菌药物和维生素,同时水体进行全面消毒和改良。有些养殖朋友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的鱼“该消的消了,该喂的喂了,而且还不只用了一次,咋还发生了上述鱼病”?其实问题就出在了您用药与用料上出现的误区:春季水温较低,开始鱼类的投饵率大多维持在0.5-1%,距鱼类正常的投饵率3%还相距甚远。此时内服抗菌药物,如用量只是加倍使用则还远不能达到抗杀病菌的浓度,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的投饵率和药物进行科学的换算,所以此时的内服药量须是夏天用量的3-5倍才能起到作用。外用消毒药则须根据药理药性进行适当选择,如肥水池可用氯制剂(如嘉超氯),用量为夏天用量的2倍;瘦水池则宜用碘制剂(如PV-菌毒嘉)、苯扎溴胺(如血神一号)等,用量为夏天用量的1.5倍。当水温高于15℃后,则应尽快内服驱孢子虫药物,待内服完驱虫药物后2-3天,应全池泼洒杀虫药物,以便以最小的药量起到最佳的驱虫效果,既经济又彻底。

    

5、少加水。

    

春天天气回暖,池水也是如此。为了使池水水温尽早提高到鱼类的适温以上,就需要将池水深度控制在1米左右,而不宜过深。对于成鱼,春季过多的加注新水,亦会刺激鲤鱼等提前摔仔。所以春季要尽量少加水。

    

6、慎杀虫。

    

水温低于15℃时,要尽可能的少用高毒性的杀虫药。因为此类药物在低温时失效期变长,作用时间也随之变长;加之水体较夏天清瘦,对杀虫药物的消耗量减少,极易引起药害。即便是消毒药物,连续使用时间间隔不应低于3天,连续使用次数不应多于3次。

    

7、勤验水。

    

不少养殖朋友认为,春天水温低,鱼量少,不会缺氧。所以除了喂鱼以外,似乎没有其它事了(不接电、不备增氧机等)。其实不然,每年鱼池“出事”,往往就发生于此段时间。首先,该季节一天中昼夜温差大,还伴随剧烈的天气突变和长期不施肥、不调水造成的水体老化,水质容易突然变坏而不被人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大多会因为增氧设施没有准备就绪而变得束手无策,只能在荒乱中等待死鱼。其次,春季光照充足,水质清瘦,氨低碱高,是三毛金藻等有害藻类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水中藻相失衡,极易引起藻类中毒。因此,在此季节,要勤验水,以便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总之,春季防病的要点就是要以提高鱼类体质,减少病原体,做好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为核心。“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鱼工作做好了,则同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衷心希望广大养殖朋友们在今年的养殖周期里,能再创佳绩。 

 

 

标签: 水产养殖

上一篇:马兰头的种植方法    下一篇:红薯苗的生长环境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