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8-12|点击次数:

水产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

 

在自然环境里,鱼类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随着鱼类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和发展,近些年来鱼类病害日趋增多,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疾病。危害生产的程度逐步加剧,及时做好鱼类疾病的防治,成为水产养殖增产、保证丰收的重要环节。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寄生虫病容易暴发,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虽然较多,但要使发病的水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对防治的方法及用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应始终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的原则。在这里我们简单讨论寄生虫疾病防治中的一个常见环节——车轮虫的综合防治。

 

一 、车轮虫的生物习性

车轮虫(trichodina)是纤毛虫的一种。大小约0.07mm,不能用肉眼看见。在显微镜下从它的反口面看去,可以看到体内有一个由18--30个齿体排列成轮状的齿环,样子很象车轮,尤其是当它滚滚向前的时候,确实很象运动中的拖拉机的大轮子。有时,我们从它的侧面观去,看起来很象老人头上所戴的一顶毡帽。它的体内也有一个马蹄形的大核,在大核的近旁还有一个小核。小核虽小,可在繁子育孙方面比大核起的作用还大哩!车轮虫的口位于"

车轮"

的反面,在口附近有一个可大可小的伸缩泡,它是由一层和质膜相似的膜包围而成,泡内有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排泄物,在伸缩泡不断伸缩时,泡内的内含物就会被排泄出去。

 

车轮虫繁殖的方法常常以二分裂或接合生殖方式进行。虫体进行二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通常是有丝分裂,少数情况是无丝分裂),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二,形成二个一摸一样的虫体。结合生殖则是由二个虫体互相紧贴,彼此间有细胞质桥相通。此时大核溶解,小核起了复杂的变化,最后分裂为二个更小的核,其中一个小核移到对方体内与对方的一个小核结合,有如多细胞动物的受精作用一般。这样结合后的小核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变化,部分胞核可变成大核,最后形成许多正常的个体。所以车轮虫的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    

车轮虫以其特有的"

车轮"

--齿环的不断转动来磨损鱼的皮肤和鳃组织,然后吞食其细胞碎屑或寄生的血球。有时,大量的车轮虫集中在鱼的头顶和嘴部,受到严重磨损的鱼在水中可以看到白头白嘴的症状,鱼的嘴和腮因损伤而造成摄食困难、呼吸短促、甚至死亡。当鱼尾鳍上寄生大量车轮虫时,会影响鱼的正常游泳,鱼即使用力甩尾巴,但还是不能摆脱车轮虫的纤缠,因此鱼表现出焦燥不安。我们曾发现一尾一寸大的鱼苗,其体上寄生的车轮虫,在一个低倍显微镜视野内就有60多个达到这样的寄生数量,可视为致死量,幼鱼不久便死亡。

不仅四大家鱼难以招架,就连有极强生命力、疾病少、耐低氧的罗非鱼,以及斑点叉尾回鱼、黄鳝、泥鳅、大黄鱼、鳗鱼等特种养殖品种也难逃"

魔掌"

。在大多数鱼类的体表及鳃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发能车轮虫的踪迹,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 

 

二、车轮虫爆发并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

寄生虫引起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鱼的体质差,丝毫没有抵抗能力。当有车轮虫寄生时自身免疫系统没有任何反抗能力,马上就出现衰弱的症状,随后就引发死亡。鱼类越冬后,体质消耗较大。因此,进入春季水温升高、鱼类开始摄食后,要注意加强鱼类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水产专用多维”、“省料王”等,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的恢复,大大提高对外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2、鱼的体制还算不错,但是水体的环境非常差。当车轮虫寄生后破坏鱼腮,鱼腮随后被大量的细菌感染,造成继发性的传染病进而引起死亡。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分解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因此,在进入春季后,除了要适当换水外,一定要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例如每10--15天施用一次“底质嘉”、15--20天施用一次“益生活水素”等改良水质的药品,能有效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水色的好转及鱼类的摄食,防止代谢废物的积累,有效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3、预防措施做得不好,其实在车轮虫爆发之前,我们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这样可以避免鱼类死亡造成的损失和降低药品使用成本。由于鱼体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只是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没有发病。水温升高后,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鱼体大量感染。为了防止车轮虫这样的寄生虫病暴发,可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药物做预防,例如“杀轮专家”、“鱼嘉乐”、“嘉虫清”等药物,较彻底地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三、车轮虫发生情况和危害

1、车轮虫发生情况。

能致病的车轮虫有10多种,寄生于各种淡水鱼、海水鱼的体表、鳃等处,有时在鼻孔、膀胱和输尿管中也有寄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会使寄生部位的细胞产生大量黏液甚或坏死,严重时可引起鱼类大批爆发性死亡。鱼苗、鱼种被寄生时寄生处会分泌大量粘液,鱼体上车轮虫较密集的鳍、头部、体表等部位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尤为明显,呈现白头白嘴的症状。鱼群沿塘边狂游,口腔充满粘液,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症状,鱼体消瘦发黑,呼吸困难,最后死亡。当鳃部寄生时,鳃组织之呼吸功能会受到大量黏液影响而阻碍,病鱼也常因缺氧而浮头、摄饵量降低。在水质变坏,溶氧大量减少时,非常容易发生大量死亡。由于病鱼组织会有损伤,因此容易发生二次感染,使病情更严重。全国各个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能够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主要是在4—7月。车轮虫以直接接触鱼体而传播,离开鱼体的车轮虫能够在水中游泳,转移宿主,可以随水、水中生物及工具等而传播。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食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阴雨天气等均容易引起车轮虫病的爆发。

 

2、车轮虫的危害

    车轮虫危害的养殖品种非常广泛,大多淡水养殖品种都会受其影响。例如:

大黄鱼,车轮虫病是大黄鱼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疾病,主要寄生在鳃上,体表偶有发现。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因受虫体寄生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皮肤及鳃粘液分泌增加,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以至死亡,且死亡率很高。

蟾蜍,车轮虫病又叫烂尾病,主要危及蝌。症状是肉眼可见尾鳍粘膜发白,严重者尾鳍被腐蚀。患病蝌蚪浮在水面喘息,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斑点叉尾鮰,由微小车轮虫和显著车轮虫寄生引起。症状,因体表或鳃组织受寄生虫的刺激,使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体色暗黑,鱼体消瘦。

泥鳅,车轮虫多寄生于泥鳅鳃部和体表。患病鳅初时摄食量减少,离群游;严重时虫体密布,鱼不游呆滞不动,鳃微动。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黄颡鱼车轮虫,由鲤斜管虫和车轮虫引起。主要症状,病鱼离群,头朝下、尾朝上倒栽于水面或侧卧于水下,呼吸困难,不久死亡。寄生于病鱼体表的车轮虫个体较大,而寄生于鳃上的车轮虫一般个体较小。严重感染时病鱼沿池边狂游,呈“跑马”状,有时病鱼体表出现一层白翳。

    罗非鱼,车轮虫寄生于罗非鱼的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但是主要寄生部位是鳃.感染车轮虫的病鱼,体色发黑,摄食不良,体质瘦弱,游动缓慢.有时可见体表发白或淤血.鳃上粘液分泌多,有局部变白的现象.鳃上皮组织增生,鳃丝肿胀或遭受破坏等,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鱼类,四大家鱼、、鲤、鲫、黄鳝、鲟鱼、武昌鱼等等鱼类,都或多或少的受车轮虫的危害。

 

五、车轮虫的防控

要想减少车轮虫的暴发,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管理要精心,操作要细心。从清淤,清塘到养殖中的底质改良;从肥水到调节水质,平衡藻相;从放养模式和放养密度的确定到养殖过程投饵,疾病防治。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做到精细。同时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多注意寄生虫、疾病等的流行情况、流行季节等,早做预防;多与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交流,借鉴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的具体的防控措施如下:

1.重视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主要是要在育苗阶段就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很多饲料蛋白含量很高,但其他必要成分不是很合理,这样就有可能造成鱼体消化不良、体制下降。所以关键是丰富、合理的营养。“水产专用多维”、“省料王”、“肝胆宁”等都是增强体质、降低饵料系数的必备药品。

2.改善水体环境。除了定期的杀虫消毒,定期的调节水质也可以有效的防治鱼病。每个月必要的进行杀虫消毒后,第三天可以使用“益生活水素”来稳定水质、分解有机质。

3.及时杀灭鱼体携带的寄生虫。如果爆发了车轮虫,除了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药物做预防,例如“杀轮专家”、“鱼嘉乐”、“嘉虫清”等药物之外,还要选用安全、无刺激的消毒药品,避免用药后大量死亡。为了使效果更明显,尽量先杀虫后用消毒药品。

                       

北京伟嘉集团动保事业部 周坤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