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农广天地养殖螺(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端午将至,粽香浓浓,龙舟赛舞。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四)18:05,CCTV-7农广天地特别节目《别样端午》,将播出莆田的“五日端午 ”,让全国观众领略莆田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之魅。

莆田人戳这里,精彩内容抢先看!

这个爬龙船视频,是莆田籍油画家、常年在深圳经营画廊的朱晓健先生,利用两年的业余时间,多次拍摄剪辑。体现莆田人的家乡情怀,浓浓乡愁!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端午节首日,莆田人习惯吃米糕过节,在当地这样的米糕也被称为花糕或米糕。端午节第二日,当地人俗称“初二粽”,吃粽子是莆田民间这一天的传统习惯,既有祭祀龙神的含义,又有凭吊屈原的内容,还寄托了百姓“中”得功名、多“子”多福,光宗耀祖的愿望。“初三螺”,莆田人这一天家家户户吃苦螺,除了品尝鲜美味道,还意味着人们生活苦尽甘来,日子原来越好。“初四艾”,农历五月初四清早,莆田家家户户都会在门、窗上插艾草,以示辟邪,保平安。“初五爬龙船”,农历五月初五爬龙船,是莆田端午节的压轴活动。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据协同拍摄的莆田市通联站记者伊晓燕介绍,此次央视摄制组来莆拍摄,尽可能全面展现莆田端午节独特的民俗活动内容,也让全国观众进一步领略莆田传统文化和美丽风光。

据悉,此次央视用作背景音乐的这首摇滚版《爬龙船》,由莆田本土词作家林双华作词,荔城区音协主席曾鼎作曲,莆田市流行音乐协会会长陈诺演唱。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这首被誉为“第一首莆田话原创歌曲”的《爬龙船》,将在央视七套《别样端午》节目中穿插播出。这首莆仙妇孺皆知的端午主题歌曲,勾起人们的温馨记忆——弥漫着艾香的“午时水”,辟邪的雄黄,大大的网兜蛋,热热闹闹的“爬龙船”,以及咿咿呀呀的莆仙戏等等,洋溢着儿时最美好最纯真的心灵记忆。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莆田,一个字,牛!

莆田话原创歌曲《爬龙船》上央视了!还在莆田拍摄端午风俗

- END -

主办: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承办:莆田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来源:央视7套 市通联站 美丽北岸 图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