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海葡萄养殖基地(“虾苗谷”向现代化转型)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走进海南省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标准化养殖池一座挨着一座,供氧管道、灯光、进出水口等设施井然有序,养殖尾水经层层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汇入宝峙溪。

产业园的前身是冯家湾“虾苗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虾苗基地。然而,水产养殖粗放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靠海吃海的“虾苗谷”该如何转型?

守生态红线,保渔民生计

饲料撒进标准化养殖池,一群群东星斑鱼苗迅速聚拢,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水质好了,鱼虾成活率高,长得快。”来自会文镇边海村的养殖户曾广能欣慰地说。

从小在海边长大,曾广能和乡亲们目睹了身边环境的变化。前些年,为了扩大虾苗产业,家家户户各自筑池打井,“一条管子抽海水,一条管子排尾水”,海岸带遍布取水管,部分区域沙滩出现污染,有的海域水质下降。

“繁育对虾对水质要求很高,水质下降,虾苗的成活率大幅降低。”边海村养殖户吴多泰坦言。

2018年9月,《文昌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出台,明确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此后,边海村84户养殖户先后完成清退。到今年6月底,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84家东风螺养殖场全部拆除,生态修复工程同步推进。

“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也要保障百姓生计。”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说。冯家湾所在的区域有水产养殖传统。2020年,文昌市创建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对符合入园条件的退养户,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鼓励分期、分批入园养殖。

今年5月,曾广能、吴多泰等4户养殖户入驻产业园,在现代化养殖车间投放试养东风螺、东星斑、银谷鱼。“不仅拎包入住,而且3年试养期内,园区免收厂房租金、供水等费用,我们只要安心养好鱼就行!”曾广能高兴地说,有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预计养殖效益可以提高50%以上。

“园区通过统一取水、排水,解决了近海养殖污染问题。”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金喆介绍,园区专门铺设了管道,统一从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位置取水;养殖尾水经过4级净化处理,达到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后,才排入周边河道,进入海域。

多元主体参与,打造产学研现代渔业产业平台

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向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聚集。目前,正大集团、海大集团、中国水产研究院东海所等14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产业园,渤海、蓝海、鲲诚、晨海、海大等公司的项目已开工建设。

产业园的吸引力来自哪儿?文昌市按照“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思路,在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打造集水产科研育种、种苗繁育、绿色养殖、仓储物流、数字渔业示范、休闲渔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探索渔业转型升级之路。

据了解,整个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20多亿元,标准化养殖工厂厂房里设置了虾苗、东风螺、东星斑、海葡萄等多种养殖系统。中国水科院东海所技术员邹雄介绍,通过人工构建生态养殖系统,不仅解决了陆地养殖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而且养殖效率大幅提升。

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是首批进入园区的企业。“我们看中的不光是养殖效益。”公司经理何强说,“园区有同行企业,也有很多科研院所,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强化产学研一体功能,对企业来说,真是近水楼台!”

根据规划,产业园养殖尾水治理工程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在建的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能力8万立方米,满足园区核心区科研、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正常生产排水处理要求。针对养殖户入园养殖面临的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养殖尾水处理、成本控制等问题,产业园还组织了专家团队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冯家湾这片海,正在逐渐重归蔚蓝。金喆表示,未来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将始终坚持“产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发展目标,推动全省近海养殖退养、渔业发展转型升级。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8日 19 版)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