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冷水鱼养殖基地(重庆丰都:一条冷水鱼“游”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视频加载中...

重庆丰都:一条冷水鱼“游”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航拍三建乡蔡森坝村冷水鱼生态养殖基地。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新华网重庆5月7日电(韩梦霖)在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群山之中双鹰河像一条银光闪烁的绸带从蔡森坝村蜿蜒流淌而过,千百年来日夜不息。

但村里人却从未意识到,这条河里竟然藏着致富的“密码”。直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驻村工作队深入当地考察后发现,这里独特的水源和地形地貌适合冷水性鱼类养殖,当地百姓才意识到不能让河水就这样白白流走了。

“蔡森坝村紧靠接双鹰峡谷溶洞,溶洞泉水清澈,水温常年保持在12-18℃,非常适合冷水鱼养殖。”蔡森坝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军介绍。

为了帮助当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可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2019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帮助三建乡引进业主,提供专家技术支持,采取“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在蔡森坝村开工建设冷水鱼生态养殖基地。

基地于2019年12月建成投产,占地50亩,主要养殖鲟鱼、虹鳟、裂腹鱼等鱼类。这些冷水鱼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是酒店餐饮、居家烹饪的优质食材。

“目前基地可年产冷水鱼50万斤,产值可达600余万元,远期产值可达120万斤。”冷水鱼基地负责人介绍。

重庆丰都:一条冷水鱼“游”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从冷水鱼养殖基地捕捞的鲟鱼。新华网 耿骏宇 摄

2020年10月28日,冷水鱼基地内的首批鲟鱼完成通关手续,经广西友谊关口岸运出,出口到越南市场,共计5万斤、销售额60余万元。今年4月,又接到价值60万美元的订单。

守住好生态,才能养出高品质的冷水鱼。大山里的冷水鱼能够“游”出国门,还得益于该基地采用了业内领先的生态流水养殖技术。作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成员单位,西南大学发挥水产养殖专业学科优势,联合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为基地选址、建设、流水化养殖方式提供了全程指导,为冷水鱼的品种选育、科学化养殖、绿色排放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并积极将基地打造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扶贫基地。今年4月,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党员团队专家工作站”落地蔡森坝冷水鱼养殖基地,下半年起,将有一批批研究生进入,常驻交流指导,进行科学研究。

在养殖基地内,配套建设了基地尾水处理系统和生物净化池等设施。养鱼的尾水首先经过微滤机、平流沉淀池去除绝大部分大颗粒物和杂质,接着流入布满微生物菌种的滤池,在滤池经过生物处理去除悬浮物,滤池上部利用梭鱼草、菖蒲等水生植物吸收氨氦等物质,最后进入氧化塘,氧化塘内利用花白鲢等鱼类进一步去除浮游类生物,最后达标排放。

重庆丰都:一条冷水鱼“游”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冷水鱼养殖基地内的生物净化池,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氨氦等物质。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我们从双鹰河引入的水是国家二类水质,从基地流出去的水也能达到国家二类水质,实现了效益、环境的双赢。”基地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养殖基地的虹鳟已经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其他鱼类也正在陆续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在发展冷水鱼养殖基地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还非常重视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吸引村民返乡就地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让冷水鱼养殖成为富民“热产业”。

据介绍,该基地按照农户、企业、村集体3:6:1的比例进行分红,每年可以为村上带来14.1万元村集体固定分红。以土地入股的81户村民不仅每年有600元一亩的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获得30%的效益分红,在养殖基地内打工还可获得务工收入。

重庆丰都:一条冷水鱼“游”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