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石龟温室养殖组图(这个养殖模式将席卷全国?这里有10个经典模式供你参考)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这个养殖模式将席卷全国?!这里有10个经典模式供你参考

这个养殖模式将席卷全国?!这里有10个经典模式供你参考

这个养殖模式将席卷全国?!这里有10个经典模式供你参考

导读:十个经典模式供你参考。


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以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产业富民、加快农(渔)业转型升级”等显着特征。

近年来,广西渔业部门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制定实施方案、扩展发展范围,出台扶持政策、注入发展活力,构筑科技支撑、增添发展动力,开展示范带动、加快发展速度,宣传推广模式,创新发展格局等有力举措,大力推广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共落实项目资金2475万元,支持建设示范基地52个,示范面积1.2万多亩。2017年,广西稻鱼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20万亩,比2015年增加50万亩。稻渔产量5.5万吨、产值25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讲话中曾三次肯定了广西的稻渔综合种养工作,认为广西的工作有经验、有特点、有亮点、有成效。

三江“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

“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也称作“广西三江模式”。该模式是在总结传统的“一季稻+鱼”(一年仅种一季稻谷和收获一次稻田鱼)模式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是利用一季稻收获后培植再生稻,稻田中继续放养鱼类的一种生产方式,目前该模式已发展到1万多亩。

再生稻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经施肥和培育后,让其再长出第二季稻子。测产结果表明,“一季稻+再生稻+鱼”稻谷亩平均产量845公斤,传统“一季稻+鱼”和普通传统鱼稻的稻谷亩平均产量545公斤,“一季稻+再生稻+鱼”比“一季稻+鱼”和普通传统鱼稻的稻谷亩平均增产300公斤。“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亩产值可达4806元,扣除成本每亩445元(其中,稻种45元、鱼苗130元、农药60元、农家肥110元、鱼饲料100元),亩平均纯利润达4361元。同一块稻田一年种植两次水稻,每亩田除了收获一季稻稻谷1090斤外,另外增收了再生稻稻谷600斤,稻田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稻谷亩平均产量提高了35.5%,亩平均综合产值提高了41%,亩平均纯利润提高了61%,经济效益十分显着。此外该模式还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既减少成本,又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该模式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稻田改造,硬化加高田基,在田间开挖鱼池、鱼沟,扩大稻田养殖水体。

灌阳“稻+鱼鳅龟鳖黄鳝等品种混养”模式

灌阳县绿之源生态农业公司位于灌阳县水车乡大营村,拥有水田1700亩,核心区建设稻渔工程500亩,种植和两优1号、Y两优087品种水稻,稻田中混养禾花鲤、泥鳅、黄沙鳖、乌龟、黄鳝等品种。该模式主要工作是进行田埂改造,开挖鱼坑(宽沟),设置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搭设遮荫蓬。2017年亩产稻谷650公斤、水产品55.5公斤,亩产值4405元,其中,稻谷亩产值1950元(3元/公斤)、水产品亩产值2455元;总产水稻325吨、水产品27.75吨(禾花鲤18吨、50元/公斤、泥鳅6吨、30元/公斤,黄沙鳖1.25吨、130元/公斤,乌龟0.5吨、90元/公斤,黄鳝2吨、60元/公斤),总产值220.25万元,其中,水稻产值97.5万元、水产品产值122.75万元。混养的好处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健全生物链,改善环境条件,达到增产量提品质的目的。

全州“稻+高产禾花鱼”模式

2012年全州禾花鱼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稻田养殖禾花鱼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扶持发展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每年免费向农户发放禾花鱼鱼苗鱼种2000万尾以上。同时,积极探索“稻+高产禾花鱼”模式,采取池塘养殖技术,对土地流转的连片稻田进行坑沟工程改造,即在田头坑种养模式的基础上挖一个较大的鱼坑或宽沟,总开挖面积占田面积的8%~10%,鱼产量可达到50千克~150千克/亩。2016年,全州县稻田养殖禾花鱼面积30.5万亩,产量6300.28吨,占全县水产品总量的24.16%,年产值2.9亿元,实现纯利润1.92亿元左右,人均增收纯收入240元。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全州县才湾镇七星村委流转稻田面积620亩,进行稻田整合,小块变大建设小窝流水养殖池和高标准的稻渔工程,以水稻生态种植,稻田禾花鱼生态养殖,山川流水草鱼生态养殖为主打产业。2017年,亩产稻谷800公斤(两糙),亩产商品禾花鱼120公斤,亩产值8400元左右。

融水“稻+河蟹”模式

融水县品山土特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位于融水县融水镇拱城街,注册有“融土”“泉水禾花”等商标,并获得原产地产品认证。公司在融水县三防镇的洞马村和本洞村以水稻生态种植、稻田大闸蟹、禾花鲤生态养殖为主打产业。该模式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稻田改造,田基用水泥砂浆硬化,安装30厘米~60厘米以上的铝皮防逃墙。2016年,种植黑香糯80亩,产值36万元;稻田大闸蟹养殖面积35万亩,每亩投放大闸蟹1500只,产值21万元,总产值57万元。亩产值1.05万元。

钦南“稻+南美白对虾”模式

钦州市家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位于钦州市区南郊,距钦州市中心3.8公里。2014年,投资建设钦南区虾虾乐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建设有数字电控工厂化水产养殖大棚4个共4680平方米,以及“稻+南美白对虾”模式生态养殖水田面积200亩。该模式的主要工作是稻田进行“小改大”改造,水利设施改造,达到进排水分渠;田基硬化加高,田基宜用水泥砂浆硬化;在田间开挖虾池、虾沟,扩大稻田养殖水体。目前,该基地“稻+南美白对虾”亩产值达到11100元,扣除成本3000元,亩纯利润达8100元。其中,一季稻亩产量1500斤,价格1.4元/斤,产值2100元;稻田南美白对虾产量300斤,价格20元/斤,产值6000元。

龙圩“稻+螺”模式

龙圩区耕地面积20.15万亩,水田面积15万亩,其中,适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保水田约2万亩。砂糖桔是龙圩主要农业产业,由于近年受黄龙病的影响,砂糖桔产业退化严重,土地荒废,收益低微,有些农户把水源丰富和水质较好的田地尝试改作池塘养殖田螺,取得了初步成功。为了充分发挥丢荒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利用好接近广东市场的优势,龙圩区委、区政府决定把发展田螺养殖作为广西扶贫攻坚产业之一,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贫困户养殖田螺每亩奖励扶持资金1100元,列入养殖田螺示范合作社给予5万元扶持奖励。加大了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目前,龙圩区田螺养殖面积已经由2015年的250亩发展到2000亩,增长7倍。现有广平镇佰宝养殖农民合作社、广平镇兴业水产畜牧养殖合作社等8家田螺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户563多户(其中,贫困户263户),田螺养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和较好的经济收益。如广平镇佰宝养殖专业合作社215亩田螺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每亩产值达12000元以上。2017年发展了稻、螺综合种养生态养殖示范基地5个,单个规模215亩。在田螺稳产提质的前提下,螺池(田)种植水稻亩产量可达350公斤,每亩螺池(田)可增加附加值1000元左右。

宁明“稻+蛙”模式

宁明县明江镇花山田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寨安乡安阳村六才屯,“稻+蛙+鱼”模式共189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39亩,安阳村六才屯50亩。2016年11月经测产,稻田综合种养虎纹蛙产量达42.2公斤/亩、亩产鲜鱼达52.5公斤/亩,稻谷亩产1114公斤,平均每亩增产15%,两季产值约3120元,亩新增产值达844元~2100元左右,实现利润约2800元。该模式的主要工作是沿稻田四面田埂,距田埂内缘约1米处,开挖一条不完全封闭的“回”型水沟,沟宽1米~1.5米,沟深0.6米~1米,沟间以“十”字型小沟相连。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40厘米~50厘米,顶部宽30厘米~40厘米,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和石块等彻成永久性田埂。

贵港“藕+鱼”模式

贵港市覃塘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莲藕种植面积多达1000多亩,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因受到土地、种养观念、销售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发展藕田综合种养的面积比较少,2015年贵港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与覃塘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在覃塘镇姚山村建设50亩藕田套养泥鳅、禾花鲤养殖示范基地。该模式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藕田改造,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坑,安装防逃设施。该示范区共投放3万尾鲤鱼苗、5万尾泥鳅苗。共收获子莲干重7500斤,产值37500元,亩产值750元;鲤鱼总重5750公斤,产值5700多元,亩产值1000多元。子莲产量与普通种植的产量相当,但从鲤鱼产量来计亩可增加收入1100多元,经济效益可观。2017年,在覃塘区覃塘镇姚山村继续推广藕田综合种养面积200亩,目前,示范点已完成四周田埂的加固、加高、鱼沟、鱼坑的开挖建设工作。计划亩产莲子产量180斤左右,鱼产量250斤左右;莲子产值1000元,鱼产值1200元以上。

田东“稻+小龙虾”模式

广西天骄水产养殖公司于2016年在田东县林逢镇英和村租用土地238亩,建设“田东县小龙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第一期2016年~2017年租地238亩,建设小龙虾良种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在2016年~2017年内公司自主建设小龙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池面积200亩,总投资约2273.31万元,年产商品虾230000斤,种虾107000斤,年产值1080.6万元。通过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新发展养殖20亩以上的小龙虾养殖示范户5户,发展小龙虾养殖5亩以上农户20多户,发展5亩以下农户30户。项目第二期2017年~2018年新租地500亩,建设以商品虾养殖为中心的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二期总投资约5345万元,形成年产商品虾500000斤,种虾250000斤,年产值2450万元。项目第三期2018年~2020年,公司自主建设的标准化生态养殖池达到1500亩以上,总投资约7300万元。该模式的主要工作是选择水质好、水量足的养殖场址及建设养殖池。

 

横县“稻+鳖”模式

稻鳖养殖是根据水稻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鳖的生活习性,利用稻田水体水稻栽培和鳖的互利共生,在水稻田里配套养殖鳖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稻田为鳖活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鳖在呼吸往返活动中可向下层水补充溶解氧含量,鳖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鳖之间的共生关系,实现稻鳖双丰收。

广西横县海棠黄沙鳖养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位于横县陶圩镇福旺村,养殖场总面积600亩,于2012年筹资建设并投入生产。目前,建有冬季育苗越冬棚2栋,面积2000平方米;仿生态(池内种草)亲鳖池塘20亩;仿生态成鳖稻田养殖(稻鳖共生)面积60亩;池塘成鳖养殖面积200亩。主养黄沙鳖,其他养殖品种还有鳄龟、石龟、珍珠鳖等;养殖场于2012年开展仿生态黄沙鳖养殖(稻鳖共生)试验,试养面积60亩,投放规格为250克~300克/只黄沙鳖苗种1.2万只,2014年仿生态黄沙鳖养殖发展到200亩,投放规格为250克~300克/只黄沙鳖苗种10万只,目前成鳖规格已达1千克~1.25千克/只,2014年总产值1000多万元。该模式要求稻田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能满足水稻满灌全排的要求,连片稻田面积200亩以上,土质以黏性土壤为主,适合开展稻鳖综合种养,同时要科学进行田间工程设计。

来源:中国渔业报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