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宁波哪里有鱼苗养殖(探索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之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探索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之路探索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之路

茭白田绿色养殖甲鱼。

探索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之路

起捕鱼苗。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朱卫东 供图 余建文

11月28日,余姚市通过“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工作验收,成为宁波首个、全省首批“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地处杭州湾南岸的余姚河湖密布,渔业养殖历史悠久。与象山、奉化、慈溪等地不同的是,余姚水产养殖“主力军”是鱼虾鳖等淡水产品,淡水养殖塘面积占了宁波一半左右,一方方鱼塘、虾池成为众多农户的致富“聚宝盆”。

近年来,余姚把创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列入乡村振兴工作重要任务之一,以渔业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推进传统渔业向生态、绿色、质量渔业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余姚特色的淡水养殖绿色健康发展之路。

生态套养 低密度产出高效益

冬至前,位于河姆渡镇芦山寺村的军列甲鱼养殖场里,茭白已收割完毕。养殖场主人赵军列一早下塘,抓了几只肥壮的甲鱼养在桶里,“都是老客户预订的,待会就来取。”

赵军列自小跟着父亲,在姚江里以捕鱼为生。10多年前,他开始尝试茭白田套养甲鱼。今年,在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和镇里支持下,老赵把养殖塘面积扩大到40亩。整齐的砂石道路和木质廊道,把一口口养殖塘和曝气净化池等连接起来,塘边还布置了绿植以及景观休闲区等,处处一派田园好风光。

河姆渡镇是余姚茭白田甲鱼的核心产区,总面积2000余亩,大大小小养殖场有160多家。“散户养殖是大头,也是质量管控的难点。”镇农办副主任王裕权介绍,为了保持茭白田甲鱼的高品质,镇里一直在推行低密度养殖,“大户带头示范,投放的小鳖必须是经过认证的中华鳖,每亩数量不超过100只,一般要养两三年才能上市。超密度养殖的,不许用‘河姆渡’牌子来销售。”

养鳖的茭白田,茭白种植间距很大,显得很“松散”。赵军列说,每亩才种了500株茭白,只有普通茭白田密度的一半,“这样甲鱼活动空间大,光照好,不容易生病,生长更为健康。”夏天,甲鱼摄食活跃,老赵夫妻拿江里捕来的鲜活鱼虾投喂,甲鱼营养好了,品质也提升了。“尽管塘里养的甲鱼少了点,但质量好了,售价上去了,效益增加,口碑也好。”老赵给记者算了笔账:茭白不挣钱,但养三年的甲鱼每公斤能卖300元,一口塘亩产值逾2万元。今后,他准备做“甲鱼观光园”,农旅融合搞起来,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余姚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朱卫东说,低密度、生态化养殖是余姚水产养殖的最大特点,也是产业“立身之本”。即使像明凤、冷江这样的规模养殖企业,养鳖也是低密度,每亩塘只有600只到800只。目前,在余姚,仅甲鱼就有稻鳖套养、茭白—鳖、虾鳖套养等8种生态养殖模式。此外,青鱼、草鱼、鲢鱼等养殖也是如此。靠近杭州湾的姚北地区,是余姚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养殖区,多以土池+简易大棚“自然保温”方式养殖,投苗密度低。加上咸淡水交汇处,池塘的盐度也极低,养出的虾与象山、宁海等地工厂化高位池高密度养出的海水虾相比,味道别具特色,很受市场欢迎。

尾水治理 守护一方“净水”

水产养殖的尾水治理,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一环。对余姚而言,一口口淡水养殖塘一头连着河湖水系,一头连着村庄民居。尾水治理好不好,直接关系群众的生产、生活。

“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的验收指标中,若有尾水‘直排’,一票否决,相当严格。”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养殖业发展和管理科科长李岳潮表示,防止养殖尾水“跑冒滴漏”,大到养殖规划,小到每一口鱼塘,每个环节都不能放过。

科学规划,确定哪里能养、哪里禁养。余姚编制了区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近1600公顷的“一大三中”型水库划为禁养区,划定杭州湾沿海、小型山塘水库等限养区域1.167万公顷,近年来累计退养还海还田还湖面积661公顷,目前仅保留1698公顷养殖面积。

上周四,记者来到朗霞街道的伯增养殖场,几名工人正在合力拉网,把塘里的鲢鱼苗赶入网箱,准备起捕销售。养殖场负责人童伯增说,他们主要繁育鲢鱼、青鱼、河鲫鱼等淡水鱼苗种,另外还养了10亩的马口鱼,总面积105亩。

为了治理尾水,今年伯增养殖场投资10万余元进行设施改造,新建的尾水处理池面积6亩多,分割成三个区块,依次是沉淀池、曝气池、净化池,每个区块之间隔着一道过滤坝。尾水通过水泵水管,直接从养殖塘抽到沉淀池,沉淀淤泥等杂物,经过过滤坝流向曝气池增氧,最后流到净化池,依靠种植的生物浮岛等,完成水质生态净化。“养殖尾水经过一级级净化,水质变清,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童伯增介绍。

这种“跑道式”的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是余姚一项创新举措,并在全域推广。“大多数鱼塘是小规模散户养殖,我们基本上实施‘一户一策’,因地因势开展治理。”李岳潮说。为鼓励养殖户进行尾水治理、提升鱼塘设施等级,余姚市政府出台政策,以每亩1000元的建设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其中政府财政补贴每亩最高达到800元,大大减轻养殖户的治水负担。

据介绍,目前余姚已完成112家30亩以上规模的淡水池塘尾水治理建设任务,总治理面积1.48万亩,实现养殖尾水“零直排”。余姚市政府还安排20万元财政资金,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全面掌握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成效。

减药养殖 提升产品竞争力

健康养殖,还要把好“用药关”。

水产养殖是个高风险行业,不可控的因素很多。鱼虾若是少得病,自然就少“喝药”,生长就健康。朱卫东说,在减药养殖这一环节,余姚把精力重点放在病害预防上。比如高温、冰冻、台风等极端天气,鱼虾容易生病,“渔业技术人员提前预警,要求养殖户至少看7天的天气预报,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做好预防措施,比如增加维生素C、多糖类投放,增强鱼虾的免疫力。”

在泗门、小曹娥、临山、黄家埠等南美白对虾养殖集中区,渔技部门引进了先进设备,可以快速检测出7种常见的携带病毒,提前告知养殖户,在虾“未病”前进行预防治疗。余姚还制定出台文件,规范用药,全面推行水产池塘养殖用药3年减量行动,并完成2个省级水产养殖用药减量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生态养殖+病害科学防治,优化养殖品种,使余姚养殖水产的品质、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余姚大盛水产养殖场提供的四大家鱼优质鱼苗,销售到余姚、宁波、绍兴等地,并办起加工场,制作青鱼干、白条鱼干等,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渔业品牌发展策略,生态健康养殖叫好又叫座。余姚成功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家、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家,培育了余姚甲鱼、牟山湖大闸蟹等本地特色品牌。目前,该市拥有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余姚甲鱼成为省名牌产品,并打造了集良种繁育、生态养殖、饲料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富有当地特色的现代甲鱼产业发展模式。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