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网箱叉尾鱼的养殖技术(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又称沟鲶、钳鱼,隶属于鲶形目、鮰科、叉尾鮰属。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骨刺少、肉质鲜美等优点。


1F一波多折”的发展之路


从1984年至今,斑点叉尾鮰经历了“一波多折”的发展壮大之路:


1984年-1990年:

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从美国3个州(阿肯色、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引进天然水域捞取的斑点叉尾鮰野生苗种,并对其生物学、繁殖与养殖技术进行了本土化研究。


1987年,池塘培育的亲鱼成功繁殖67万尾鱼苗,这些鱼苗被引种至全国15个省(市)的59个科研、生产单位,并开展养殖与培育,繁殖的苗种供应周边,从此开启了我国斑点叉尾鮰繁养之路。


在1990年以前主要是对其进行生物学、繁殖生理学、亲鱼培育与繁殖、鱼苗与鱼种培育、营养与饲料、商品鱼多种方式养殖以及病害防治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其中1987年在国内首次成功繁殖150多万尾鱼苗;1987~1988年推广至全国22个省市养殖试验,年产量达到500吨以上,取得了良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1990年-1998年:

主要扩大推广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面积并开展网箱集约化养殖,以及我国再次从美国引进鱼苗(70万尾)扩大亲鱼数量满足鱼苗繁殖量。但由于当时国内消费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鮰鱼活鲜市场价格从最初130元/kg下降到18元/kg,从而影响到鮰鱼养殖业的扩大发展。


1999年-2006年:

一些企业开始涉足加工斑点叉尾鮰鱼片,出口国际市场。2000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渔业协会鮰鱼分会开始与美国有关方面商谈出口事宜。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鮰鱼之父”——蔡焰值提供了“斑点叉尾鮰”引进的全套资料,并建议用DNA检测的方式,确认了该鱼是从美国引进的,从而取得了出口权。2001年第一个货柜到美国检验合格后,从此打开了我国鮰鱼加工鱼片出口美国市场的大门,出口量由几十吨增至几万吨。


2007年-2016年:

斑点叉尾鮰产业链稳步发展期。随着我国鮰鱼加工产业迅猛发展,出口到美国的鮰鱼产品数量激增,美国为保护国内的鮰鱼产业,2007年起对我国鮰鱼出口实行贸易限制措施。虽然我国政府和产业界不断与美方进行沟通协调和申诉,但鮰鱼出口依然受到很大影响。从2009年开始我国鮰鱼养殖逐步陷入波动和停滞,最低谷时每千克鮰鱼价格仅为7元。随后,我鮰鱼产业不得不调整定位,从出口美国转向主要拓展国内市场,鲜活销售市场从集中在以重庆、成都、贵阳为主要市场,逐步延伸和扩大到全国市场。


2008年7月,美国宣布将9家中国企业从自动扣留名单中去除,中国鮰鱼对美出口开始恢复。2008年对美出口量上升至1.7万吨,同比增加187.6%,约合4.9万吨原料鱼,占中国鮰鱼产量的22%。


同期,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拓,鮰鱼养殖情况逐步好转,从2012年开始产量大幅增加,2016年达到最大产量,为28.58万吨,2003-2016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5.17%。


2017年-至今:

出口转内销,产业健康发展期。2017年前后,国家加大环保督查力度,拆除了大面积的违规网箱和养殖围栏,取缔了一大批无证、违建、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养殖水面的大幅缩减,导致鮰鱼养殖产量下降。全国鮰鱼养殖总产量为22.75万吨,比上年减少 25.67%。这也促使鮰鱼养殖从粗放、无序向科学、精细转变,逐步走向集约化、精细化之路。2018年,全国鮰鱼养殖总产量达23.04万吨,比2017年增长1.31%。随后,鮰鱼养殖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国内市场的有效开拓为鮰鱼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另一条道路,但市场上其他替代性鱼类产品的增加,也导致鮰鱼在国内市场需求量增长缓慢以及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因此,要从产品品质、产品形式和国内市场等方面着手,逐步提高我国鮰鱼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发鮰鱼加工产品,打开国内市场,促进鮰鱼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30多年间,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从苗种繁育到商品鱼养殖、国内市场消费到加工出口国际市场,产业链在波折中逐步成熟,由一条鱼形成了一个水产品的产业化,鱼片加工出口国际市场体量趋于稳定并不断上升,活鲜、烤鱼制品与其它附属产品的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产业链逐渐发展壮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F从“外来户”到“本地鱼”


斑点叉尾鮰苗种生产的规模化,带动了养殖的发展,养殖区域和面积逐年扩大,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养殖进入商业化阶段。


国内以斑点叉尾鮰为原材料烤鱼热的兴起,带来了斑点叉尾鮰消费量激增,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逐步走上国内国际双翼发展的格局,产业越趋稳定,成为当前我国淡水养殖业中令人瞩目的特色产业之一。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江丰1号” | 图片来源: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随着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的迅速发展,2007年以前由于我国未对鮰鱼种质开展系统性研究和规划配置,生产中导致养殖群体种质退化现象严重,种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瓶颈。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3F

全球鮰鱼产量一半在中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鮰鱼养殖产量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和意大利。


中国鮰鱼产量在世界产量的占比呈稳步上升的态势。2003年占比仅为12.71%,2008年就上涨为50.22%,超过世界总养殖产量的一半。2014-2016年基本稳定在65%左右。


在2015年之前,中国鮰鱼主要依靠出口,近几年我国鮰鱼出口美国一直受自动扣留以及《鮰鱼新法案》的影响,出口不畅,价格波动很大,随着国内市场的有效开发,鮰鱼转为以内销为主。


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和湖南是我国鮰鱼出口的主要省份,2017年出口量占总量的比分别为61.15%、13.83%、9.96%、7.31%和 4.36%。2016年开始,广东省成为鮰鱼出口第一大省,在2016年之前,湖北省出口量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占比在50%以上。


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冻斑点叉尾鮰鱼片出口数量为1826.4吨,出口金额为1161.1万美元。而在2015年,中国冻斑点叉尾鮰鱼片出口数量为4914.4吨,短短几年间出口数量下滑近80%。预计未来出口量会越来越少,而内销会越来越多.


本文来源:节选自鲸骑士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