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斑节王对虾新养殖技术(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斑节对虾常见病害以及健康养殖管理要点)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9|点击次数: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为当前世界上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在我国南方沿海可以养两茬,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可耐受较长时间的干露,易干活运销。随着对虾养殖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养殖不规范、种质退化等原因,虾病趋于严重,养殖成活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制约了斑节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于斑节对虾的病害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这就需要平时多观察虾的活动和摄饵情形,以便出现病情能及时处理,尽量减少损失。一般来说,健康的斑节对虾双须比虾体长,游泳足明净,肠胃较饱满,尾扇张开,遇光下遁;而食欲不振,仰头附壁,长须断损,肠胃空虚等,是发病的征兆。

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斑节对虾!常见病害以及健康养殖管理要点

斑节对虾常见虾病

1、尾棘萎缩病。常发生在无节幼体期,患病时刚毛、尾棘弯曲和短缩、以致污物缠身,幼体下沉,严重时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致病原因是由于水质污浊引起。

2、肝脏白浊病。是由病毒原发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于糠虾期幼体及初期仔虾,发病的幼体、仔虾常浮于水面打转,行动迟缓,肝脏显白浊色,不透明,重者肠道也变白浊,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危害较大。

3、弧菌病。是由弧菌侵入血液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病。多见于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生病的幼体活动力明显下降,趋光性弱,腹部弓起,体色发白,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体内有大量的能活动的细菌。受感染的幼体死亡率很高。

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斑节对虾!常见病害以及健康养殖管理要点

4、烂鳃症。养殖池底部烂泥巴或残饵腐败大量堆积,使鳃部附着大量杂质,鳃组织受堵塞、损伤、变色,全面性或局部性显现变黑症状。

5、烂尾症。因过度刺激引起冲撞,或蜕壳时尾部受伤,使尾扇溃烂、缺损,若病症严重时,会引起死亡。此症常和黑斑病一起出现。

6、卡土常(肝硬化、肠炎)。患病时,虾体表壳变软,活动力差,并有靠岸现象,若将病虾的头胸部剪开可发现其肝胰腺有肿大发炎、变色或萎缩硬化的现象,后肠也可能有化脓现象,但鳃部有可能仍正常,也有可能因久病而呈黄鳃或烂鳃,死亡率相当高。

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斑节对虾!常见病害以及健康养殖管理要点

病害诱因分析

1、外因

(1)海区环境受污染由于局部地区盲目追求高产量,采用高密度养殖,使虾塘的有机物积存过多,大量换水以及清塘冲淤,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区,致使海区富营养化,发病虾塘带病原体污水排放入海,还导致虾病传染。

(2)气候突变对虾发病高峰往往出现在寒流或连续暴风雨等异常气候之后。因为地区气候突变,会引起近海水源及虾塘本身的环境变化,诸如水体盐度、pH值、水温、溶氧和氨氮等突变,影响虾塘的生态平衡,恶化养殖环境。

(3)虾塘养殖条件不完善受污染和带病原体的海水,未经处理,直接引水养虾,潜伏着发病危险。

(4)养殖技术不规范及管理不完善过高的放养密度,过量的投饲量,导致过多的对虾代谢物,恶化水质和底质,再加上盲目用药,会导致虾塘的水色突变。“养虾先养水”,这是养殖业的座右铭。虾塘水色不好,水质指标不稳定,常诱发虾病。

2、内因

(1)虾苗体质的强弱。育苗期间采用高温和频繁使用抗生素和亲虾已产到四、五批的无节幼体培育出的虾苗,抗病能力差,易感染病害。

(2)虾苗携带病毒的潜在危险。目前,国产的亲虾较少,许多育苗单位采用未经检疫的国外进口亲虾,可能携带病毒。

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斑节对虾!常见病害以及健康养殖管理要点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1、合理调水

花虾养殖周期长,且喜欢潜水,藻类不能培的太浓,因此建议在养殖前期进行肥水处理。到了养殖中后期,及时补充菌类,以平衡藻相。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EM菌。

定期施放芽孢杆菌复台制剂,降解养殖代谢产物,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繁殖,抑制有害菌繁殖,促进有益菌形成优势,改善水体质量。放苗前施放芽孢杆菌制剂以后,每隔7一15天,需追施1次,直到收获,用量可为首次的50%。

养殖中期以后,每隔7~10天施用养殖环境调节剂、沸石粉等,吸附、分解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天气变化时,施用养殖环境调节剂、有益菌。pH变动时,使用腐殖酸类制剂调节。下大雨,pH太低时,可以适当使用石灰水泼洒。

2、饲养管理

放苗的次日即开始投喂配台饲料,每万尾虾苗日投昼为0.06公斤,以后每天递增10%。放养15天后应在池塘四边设置饲料观察网,每次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观察网上饲料的摄食情况,来调整下一餐及第二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

虾的投饵量,应根据对虾的个体大小、养殖密度、水温、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底质条件、对虾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及对虾摄食情况等进行灵活调整。

做到腐败变质的饲料不投,水质不好时少投,对虾发病拌药饵时少投,对虾蜕壳时少投,蜕壳后多投,天气不好时少投,残饵多时少投,无残饵时多投,养殖前期少投,中、后期多投,规格差异大时多投。

日投喂次数原则上是前期少、后期多。养殖前期每天投喂2~3次,中期每天投喂3~4次,后期每天投喂4~5次。放养后的第一个月,投喂时尽量做到全池均匀投撒,养殖的中、后期投饵应沿虾池四周均匀投喂。养殖全程要严格控制摄食时间,体长6厘米以下,应控制在2小时;体长6~10厘米, 应控制在1.5小时;体长10厘米以上,应控制在1小时。

视对虾生长状况和季节变化,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胆汁酸、杜仲叶提取物等免疫增强剂和营养强化剂,保护斑节对虾肝胰腺健康,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以增强对虾的体质和抗病力。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