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菏泽养殖(黄河鲤鱼“跃”全国 菏泽鄄城打造生态水产养殖产业带)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1|点击次数:
黄河鲤鱼“跃”全国 菏泽鄄城打造生态水产养殖产业带

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沿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近年来,我省抢抓黄河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各地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今天,本报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经济发展篇,看我省沿黄三地如何探索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蒋鑫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房正

诗经曰:“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大意为,想吃鱼,必须吃河中鲤鱼。在我国悠久的餐饮文化中,鲤鱼备受青睐。

“你看这个鱼,金鳞赤尾、体型梭长,这是黄河鲤鱼独有的特征,要是吃进嘴里,别提多香了。”在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杨屯村,成方连片的池塘映入眼帘,西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西胜坐在轮椅上,指着刚刚捕捞上来的黄河鲤鱼笑着说。

“我们的鲤鱼比普通鲤鱼贵一倍多。3至5斤的25元一斤,5至10斤的30元一斤,10斤以上的38元一斤,过几天价格还会上涨。”陈西胜说,他的鲤鱼价格之所以“高人一筹”,源于他“歪打正着”摸索出的“套养”模式。“我们村地处黄河低洼地,我就是借用了这一地理优势,引黄河水,搞起了水产养殖。”陈西胜告诉记者,最开始他养的是甲鱼,为了保证养殖甲鱼的质量,他模拟野生甲鱼的生长环境,以小鱼替代饲料进行喂养。也正是通过甲鱼和鲤鱼“套养”,让以前当“饲料”的鲤鱼,成了他致富的“法宝”。

他发现,通过“仿野生养殖”方式存活下来的鲤鱼,不仅体态梭长,肉质也是十分紧实鲜美。

看着“一路攀升”的鲤鱼价格,陈西胜随即转变经营思路,由养甲鱼为主变成养鲤鱼为主。目前他的基地共有8个鱼塘,近130亩的养殖水面。“一般的鱼塘每亩可养殖七八千斤,为了保证质量,我们每亩的养殖量控制在2000斤。”陈西胜说,借助沿黄的地理优势,目前养殖场的年产值达到了600多万元。

陈西胜也成了大家公认的养鱼能手,2015年,西胜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成员也由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100多人。

为了让黄河鲤鱼“跳出”滩区,“跃向”全国各地,他通过引进密封技术,定制了活鱼真空袋,将刚出水的黄河鲤鱼放进袋里,充上氧气,可以存活3-5天,保证顾客拿到手的鲤鱼依旧活蹦乱跳。

陈西胜告诉记者,现在不光周边的群众因为鲤鱼受益了,就连基地四周的庄稼也尝到了“甜头”。这是为啥?

陈西胜说,为了保证鲤鱼的质量和养殖条件,每年鱼塘都要定期清淤,所以,清理出来的这些掺杂着鲤鱼和甲鱼粪便的泥水,成了周边庄稼最天然的肥料。

“一到清淤时,周边的村民便把池塘的泥水抽到地里浇庄稼。等到收获时,用泥水浇灌的庄稼明显要比其他的产量高。省里的专家说,这种‘反哺’农业的做法,解决了水产养殖的一个难题。”陈西胜说,现在基地周边近500亩的庄稼地都在用基地清理出来的泥水。

这几天,陈西胜正在筹备今年的摸鱼节。在前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陈西胜的鱼塘迎来前所未有的欢腾景象——鄄城县首届摸鱼节在此举办。数千名村民、游客集聚一起,参赛选手们穿着胶鞋,卷起裤腿,跳入水塘,对鱼儿进行“围、追、堵、截”,鱼塘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下一步,我准备建一个标准化的黄河鲤鱼良种繁殖基地,同时,再建一个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集吃喝玩乐为一体,吸纳更多的人来这里务工,也希望更多的人来我们黄河滩区吃黄河鲤鱼。”陈西胜笑着说,今年的鲤鱼行情比去年还要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近年来,菏泽市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立足特色资源,推进生态水产养殖,把我国四大名鱼之一的黄河鲤鱼,养成了滩区群众的“致富鱼”。

鄄城县水产服务中心技术站站长陈和平告诉记者,黄河滩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2600亩,除了旧城镇西胜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小龙虾和河蟹为主养品种的左营乡俊泰养殖种植合作社,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养殖面积已由最初70亩扩大至100亩,发展势头良好。

“针对水产养殖,下一步,鄄城县立足资源优势,把黄河水资源利用作为重点,结合滩区实际,通过新建、改造、修复沿黄地区池塘,配套各池塘的进排水系统、生产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在沿黄乡镇打造生态水产养殖产业带,将无公害鲤鱼、无公害甲鱼等黄河特色水产养殖品牌推向全国。”陈和平说。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