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蟾酥的养殖(2021年,养殖蟾蜍采蟾衣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仍居药用动物前列)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1|点击次数:

根据2020年9月30日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通知;2021年2月5日,国 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在管理体制上,上述物种中,686种按陆生野生动物由林草 部门管理,294种和8类按水生野生动物由渔业部门管理,在《名录》中加“*”标注。从文件中看出,关于野生动物蟾蜍药用为目的 人工饲养和利用是允许的。形势与政策利好。

蟾蜍(癞蛤蟆)越来越值钱了,这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因为有药用价值,科研价值等等,从古至今其药用价值地位甚高,海 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蒋张林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蟾蜍自然脱衣生理现象人工可以采集蟾衣以后,90年代就发表过文 章,提倡人工养殖蟾蜍采集蟾衣。由于农业大量使用农药,这几年蟾蜍越来越少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人们晚上走夜路都 经常踩死癞蛤蟆的,那时候癞蛤蟆到处是。现在好多地区癞蛤蟆十分稀少了,晚上拿着手电筒去找很少碰到了。真的物以稀为贵了 。养殖蟾蜍采集蟾衣行业经过30多年发展,由于蟾衣产量低,从业者少,加之,有些投机者,推广假冒落后技术糊弄养殖户,只顾 赚钱,对养殖户不负责任,致使许多从业者分不清真假,上当赔钱,极大降低了养殖蟾蜍采集蟾衣行业信誉,影响了行业正常发展 。至今,优质蟾衣价位与当年初始价格的距离已提高50倍。但“蟾蜍自然脱衣”现象仍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蟾蜍为水陆两栖动物,我国除高寒山区以外,全国从南到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常见的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黑眶蟾蜍等十七 种,俗称 癞蛤蟆。所有品种蟾蜍都是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是庄稼卫士。蟾蜍还是名贵中药材。

蟾蜍一生活跃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捕捉害虫为主,喜湿、喜暗、喜暖。蟾蜍白天活动較少,喜欢栖息于水边草丛、乱砖石孔洞、沟 塘、水渠、农田、草地、山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傍晚至清晨出来活动、觅食,夜间活跃,阴雨天活动钻泥穴等。青蛙白天也比较 活跃。蟾蜍在野外以食昆虫,飞蛾,蝼蛄、地老虎、蚁类、蚜虫蚯蚓为主,人工饲养时可以培养黄粉虫,黑水虻、蚕、蛆虫、蚯蚓 喂之,也可以经过阶段性引诱驯化后投喂人工颗粒饲料。另外点灯引虫让蟾蜍自行摄食也是节约饲养成本的好方法。

蟾蜍在冬季潜水或钻泥沙或杂草下越冬,成年蟾蜍于春季抱对求爱,雄蟾蜍用发达的前肢上的婚垫(肉垫)抱着雌蟾蜍腋下,刺激雌 蟾蜍产卵,雄蟾蜍同时射精,卵子与精子体外受精。一般雌蟾蜍可产卵3000-6000粒。一般卵的自然界的水体孵化率90%以上,孵化 出来的蝌蚪以觅食水里浮游生物为主,人工饲养时可以投喂熟蛋黄和粉状配合饲料。而青蛙抱对产卵繁殖季节晚于蟾蜍,产卵量也 比蟾蜍少。

蟾蜍的表皮即蟾衣有较高药用价值,在蟾蜍生长中,每隔一段时间会脱下表皮,从古至今民间流传说"癞蛤蟆衣治百病,可惜得不到 ",说明稀有遇到,难得拣到蟾衣,因为自然界中蟾蜍脱衣都在下半夜空气湿度高时开始脱的,可是蟾蜍天生有个习惯边脱边吃掉蟾 衣的,有时蟾蜍成堆时还互相吃别的蟾蜍身上脱下的衣。以前所以要想用蟾衣治病者只能去野外找蟾蜍脱衣时粘附于草丛中或乱砖 石滩里的蟾衣,这是原始的获取蟾衣方法。后来名间有人煎中药时无意中倾倒药渣于屋旁蟾蜍身上,偶见蟾蜍脱衣,就流传至今一 方剂,人们煎药涂蟾蜍身上促其脱衣,前几年还流传于社会上。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蒋张林晚上 在巡查养龟场产卵情况时,在龟的产卵沙坑内遇到有蟾蜍脱衣现象,引起注意。后来干脆在房间里铺上湿稻草,养一批蟾蜍进行守 候,见到蟾蜍脱衣到差不多只剩下一条前肢时抓住它把衣从蟾蜍嘴里拉出来,等于抢夺蟾衣,不让蟾蜍吞下去。但化时间化精力, 效率低下,人又劳累。这些就是业界所界定一代二代三代釆蟾衣方法。

一九九九年在龟产卵季节中,这个研究所技术人员在养龟池边见到龟受惊逃跑中把一只正在脱衣的蟾蜍带翻了,我们过去干扰了它 ,见其仍然在做脱衣动作及嘴巴吃蟾衣。人干扰也还能脱下来的,受此启发,蒋所长设计了一个工具放入蟾蜍脱衣,蟾蜍不吃衣了 ,且一个月一只蟾蜍脱衣一、二张,就把该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于2001年授权获得名为蟾蜍壳釆集器,用这个采集器就解放了必 须人工守候才能获得蟾衣的繁琐又劳累的工作。业界公认这个技术为采蟾衣四代技术。后来江苏有人发明一个五代技术,用网串于 铁架子上围出一定范围的面积,放入蟾蜍用于脱衣,一个蟾蜍一个月可以脱两张蟾衣,但此方法蟾衣容易擦碎,商品率不高。

由于蟾衣是治病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要不含油脂异物异味,更要完整性,否则药性不纯正即为次品,经济效益下降。 促使养蟾蜍釆蟾衣技术不得不更新换代。后来开发研究成功了一只蟾蜍每个月脱三张蟾衣的六代技术和脱四张的七代技术,蟾衣质 量提升不少,产量也上升,但采集器成本也不低,要每亩地投入五千元左右制作釆集器。

为了降成本,经过几番努力,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于2016年和2017年两年中终于研发成功了利用社会上常见 的废弃物品作原料的八代技术及九代技术,也申请国家专利获得受权。这两代不同技术中前者每亩地釆集器总成本三千元上下,后 者成本更低,仅仅四百元左右。而且九代技术脱蟾衣数量也有增加,一个月一只蟾蜍脱衣四张半,两个月脱九张。还可以设计成在 釆集器内投喂饲料让蟾蜍不离开釆集器边脱衣边吃食物,保持脱衣中的蟾蜍健康,有利于连续脱衣,又大大节省了操作人员劳动强 度,也避免了因为老技术需要经常更新换蟾蜍而翻动及运输中擦伤导致的蟾衣损坏率,所脱下的蟾衣质量完整率很高,从而效益大 增。

人工养蟾蜍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选择利用当地蟾蜍,无需远途引种,节约成本。而且本地区气候条件一样,土质水质相同,短途运输 后不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适应性强,死亡率低,更容易成功。如果自繁自养风险更低。

进入新千年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中药材开放后,国际上对中医中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需求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动物类中药 材中的蟾衣蟾酥价格全面长期涨价,活蟾蜍釆下的蟾衣更是俏销,是广大农民一项效益高且不伤害蟾蜍生命的致富门路。近几年来 国内市场蟾衣收购价格也是逐年递升,目前平均价二万元一公斤,如果蟾衣大及质量好的最高达四万元一公斤,最低也有一万六千 元一公斤。正常情况下,在长江流域地区,如每亩地养殖二千只蟾蜍每年釆集蟾衣可获利润十万元以上。农村中常见蟾蜍一般体重 五十至二百五十克居多,所脱衣的单张蟾衣重量在0.15-0.3克间,单张单价三五元左右。一只蟾蜍一个月脱四张,收入十分可观。 如果人工养殖密度过高,蟾蜍争栖息穴及争食活动过强会导致原本粗糙的皮肤擦伤,容易脱下碎裂蟾衣,商品价值下降。我国南北 气候不同,蟾蜍品种不同所脱蟾衣及蟾酥质量亦有一定差异。

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如果取蟾酥,同一只蟾蜍每三四个星期取蟾一次,平均一只蟾蜍取鲜酥0.05-0.06克,经初加工晒干后仅0.16- 0.02克干蟾酥,按目前每公斤市场收购干蟾酥平均二万元计算,收入仅四毛钱左右。收入比釆蟾衣少很多。而且一个蟾蜍身上不可 同时取蟾蜍釆蟾衣的,两者不可兼得,否则极易引起蟾蜍皮肤发炎而死亡。最不幸的是,人们取蟾酥的工具不消毒,蟾蜍也未经消 毒就直接刮取蟾酥,刮取蟾酥后又不给其伤口消毒,直接开放伤口而感染病菌导致蟾蜍死亡,据估计全国因此每年死亡蟾蜍量占出 生数量八成以上。

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蟾蜍的各种方面的消费需求量逐年增大。蟾衣产品售价较高。但自然资源却在减少,甚至都物以稀为贵了。那么 ,现在是什么原因导致好多地区农村里晚上见不到野生蟾蜍了?其中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还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种 动物养殖业中的养蛇,狐狸,水貂等养殖场,也设法用蟾蜍喂这些动物,因为比用颗粒饲料成本低。近几年自然界里鸟类品种繁殖 率高,各种胆大的鹭类,鹰类等食肉禽鸟不仅野外啄食小蛙小蟾蜍等,对房前屋后的各种蛙类蝌蚪与幼体侵害也十分频繁。农林牧 渔业上常过渡使用农药化肥杀伤亦不在少数。新农村建设中填平及改造掉从前野生蟾蜍赖以生存繁殖栖息的各类浅水型的水池、水 坑、小河浜、水渠及小湖泊,建成与之外界水流直通的水系,尔后闯入一些深水类黑鱼、鲶鱼、黄嗓鱼、桂鱼、鲈鱼等凶猛鱼类吃 掉蛙类卵粒及蝌蚪,这些都是目前蟾蜍减少的原因。当然还有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前几年掀起了釆蟾衣取蟾酥风潮,特别是取蟾 酥后引起伤口炎症死亡率超半数,当时都在普遍利用野生蟾蜍为主,以及农业大量使用高毒农药等多种因素,毫无疑问对野生蟾蜍 产生了毁灭性的伤害!近几年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后,比较多的人开始做起引种自繁自养蟾蜍釆蟾衣取蟾酥了,不仅保护了野生蟾 蜍,经营者自身也获可观盈利。

人工养殖蟾蜍并不难,通常选择用水方便的地块建养殖场,中间或四周开挖成1-2米宽的水沟,水面占总面积的20-50%间,沟内至少 能保持20厘米以上水深,陆地上种庄稼或树木花草,使蟾蜍不致被夏季烈日直接烤晒,四周围上窗纱布或塑料膜,地面上50厘米, 地下埋入20厘米,防蟾蜍逃跑。场内周围挂上电灯泡引诱昆虫让蟾蜍自己觅食,每亩地挂十二个灯。还可以在场内设置一些盆缸桶 之类容器,盛上豆腐渣,加点水,任其发酵飘出臭味来引诱苍蝇进去产卵,数日后蛆虫大量出来任蟾蜍自食。也可以喂人工配合饲 料,只是成本高一点。点灯引虫或豆腐渣培养蛆虫蟾蜍不够吃的时候,再补喂颗粒饲料是最节约饲料成本的。

展望未来前景更广阔。蒋所长已开发成功一项四位一体式超常规养蟾蜍釆蟾衣微循环流水作业技术,使蟾蜍脱衣、吃食、越冬全都 在采集器内进行,并且可以高密度摆布方式,每亩面积同时让二万只蟾蜍一起脱蟾衣,经济效益比常规方法翻几番。

人工繁殖及养殖蟾蜍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发展药用动物产业的必由之路。相比于其他特种动物养殖蟾蜍起步较晚,面积还不广,产量 还不高,求大于供,蟾衣价五六年内有上升空间。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