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淡水养殖鱼苗(「水产种业」佛山南海通威:稳中求胜布局淡水鱼苗产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水产种业」佛山南海通威:稳中求胜布局淡水鱼苗产业

▲ 免疫草鱼苗生产流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是“中国淡水鱼苗之乡”,那里水道纵横、气候适宜,优良的自然条件成就了九江镇兴盛发达的水产养殖产业,淡水鱼苗业也非常兴旺。相关资料显示,九江镇目前共有鱼苗场70多家,从业近800户,主要孵化加州鲈、生鱼等优质品种20多个,年生产淡水名优鱼苗超过400亿尾,销售面覆盖全国。


2007年,水产巨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选址九江,注册佛山市南海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通威”),布局淡水苗种。这几年,南海通威紧跟市场,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从资源整合到配套苗种技术,逐渐成为一家集水产种苗原种、良种选育,鱼苗繁殖、生产、销售和养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水产科技型企业,稳中求胜,每年可向全国销售各类鱼苗10亿尾,年产值达800多万元。目前主要产品有“通威长江纯系草鱼苗”、“通威罗非鱼苗”、“通威鲫鱼苗”等。


从资源整合到配套服务


据南海通威总经理顾继锐介绍,2011年,根据通威水产产业链布局,确定以生产优质淡水鱼苗为主的经营方向。根据珠三角的主要养殖品种,生产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通威长江纯系草鱼、通威鲫鱼、通威罗非鱼的水花及朝苗,同时订单式培育黄骨、生鱼、鲈鱼、花鲢、白鲢等大规格鱼苗。“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品种调整,这离不开对市场的了解和前期的技术积累,是一个主动调整自己,适应市场,稳中求胜的策略。”


南海通威在九江镇这个国内淡水鱼苗的主要生产和集散地,建立230亩的基地,并逐渐备齐苗种生产设施,制定鱼苗生产的企业标准,通威“中威1号”罗非鱼的生产质量标准还通过了美国BAP认证。鱼苗培育的整个过程也参照食品生产的HACCP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了各环节质量控制关键点:亲本培育标准、催产药物选择标准,鱼苗运输管控标准等等。例如,为保证鱼苗存活率和下塘活力,公司发苗时间严格控制,做到空运的苗控制在飞机起飞4个小时前完成打包,起飞前两个小时到达机场。


自2011年以来,南海通威采取整合行业资源和自主繁育相结合,由科研院所协助培育亲本、公司生产推广的方式,在华南地区扩宽生产与销售渠道,鱼苗质量和推广数量逐年提升。通威合作的科研院核有珠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在鱼苗推广上公司牵头成立了九江“欣渔水产苗种合作社”来整合九江当地苗种资源,利用公司平台打造“公司+农户”的形式,推广优质鱼苗。


南海通威的定位是一家专业从事水产种苗良种选育,鱼苗繁殖、生产、销售和养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水产科技型企业,公司面向全国销售各类鱼苗10亿尾,年产值达800多万元,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健康水产示范场、罗非鱼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佛山市水产良种场等荣誉。“南海通威有自己的优质亲本,培育出来的水花可以销售给周边的养殖户,标粗到一定规格,质量达到我们销售质量要求的,就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统一调配销售。”目前,南海通威通过“自繁水花,客户标粗”的形式,陆续向通威饲料用户推出了“通威长江纯系草鱼苗”、“通威罗非鱼苗”、“通威鲫鱼苗”、“华康一号鳜鱼苗”以及加州鲈、生鱼、花鲢、白鲢等苗种。根据各类鱼苗的生产季节和客户的放苗需求,各类水花面向全国销售,朝苗、规格苗则主要面向华南地区销售。


「水产种业」佛山南海通威:稳中求胜布局淡水鱼苗产业

▲ 草鱼朝苗


选育出多个水产良种

众所周知,要做好选育,需要技术与资金,在亲本选育上,通威股份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实力与公司生产、销售能力结合,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达到各方共赢。


在南海通威的主打品种中,通威长江纯系草鱼是其重点繁育和推广品种,该草鱼是由南海通威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和长江流域四大草鱼种质资源库,共同选育的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性强等特点。


通威“中威1号”罗非鱼是2015年农业部审定的新品种,从60个家系吉富罗非鱼选育而出,具有入塘上料快、吃食强、生长速度快、抗应激能力强等特点,经过20天以上的雄性化培育,雄性率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通威鳜鱼“华康1号”是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和清远宇顺公司,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优化选育的优良品种,种源可控,可追溯,生长速度快,比非选育鳜鱼快20.79%,体型好,规格整齐,个体间生长差异性较小,均匀性增长,抗病力较强,成活率高,良种品系优势明显。


苗种销售流程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通威的售后服务意识十分强,他们有自己的客户采购和现场拿苗流程:客户的采购信息进入通威饲料分子公司,再汇总到南海通威,南海通威核对完采购信息后,与合作基地确定客户拿苗时间;鱼苗销售前先经过吊水处理,达到排空肠道,提高运输耐受力的效果。


销售的苗种,做到了售前、售中、售后都有跟踪服务,售前主要以电话交流定单和放苗时间跟踪,售中主要是出苗的现场规格、数量和质量确认为主,还要叮嘱客户运输过程中及到塘下苗时的注意事项;鱼苗卖出后,如果接到质量投诉,严格执行通威鱼苗的质量投诉认定流程,及时到现场确认,珠三角3个小时、华南地区12小时内到场处理。


“淡水鱼苗行业的变革

与整合已经开始”

说起当前淡水鱼苗企业发展的困难,顾继锐表示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鱼苗繁育进入门槛低,散户过多,不利于市场规范和整合;二是保种育种意识缺乏,知识产权缺少保护,拿来主义思想不利于良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大企业技术人才缺失(有技术的就自己做苗了,企业很难给到他们期望的薪资),企业鱼苗稳定生产和供应的压力大,盈利难度大。”

他表示目前有一个令人无奈的现象是,淡水鱼苗除了一些区域性的特色小品种外,很多由企业和科研院所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很快就能被散户“复制”,一个品牌鱼苗推出,第二年遍地就是这个品牌。散户用的亲本多没有经过保种和家系选育,导致种质退化进程加快,种质退化了,就又要加紧选育,形成一个“选育-推广-被复制-退化-选育-推广-被复制”的怪圈。


顾继锐认为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水产种苗生产的准入门槛,如苗种场要求有一定的注册资金、一定规模的水面、要有保种育种;同时还要加大对育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帮忙有实力的苗企形成技术壁垒,不求多而全,只做少而精。


分析这几年淡水鱼苗市场,顾继锐指出:“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慢慢从对大众品种的需求转向了对特色品种的需求,一开始是四大家鱼,目前更多的是高附加值的鳜鱼和鲈鱼;第二,苗种企业对品种选育越来越重视,这是一个好的变化趋势;另外,随着鱼苗生产和市场需求信息的逐步对称,以及鱼苗生产技术和供应能力的提高,订单式鱼苗的生产与供应会是未来的趋势。”


顾继锐分享说:“我认为苗种企业联手建立繁育联合体是可行的,淡水鱼苗种业要规范发展,可能要淘汰掉目前80%左右的小散户。当然,有能力、生产同品种鱼苗的散户,可以通过与大企业合作、成立合作社或联合成立公司的形式提升规模化水平,只有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做好质量,形成规模,做好产销,才是鱼苗企业长期生存和盈利的出路。”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罗茵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