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石蛙养殖培训基地(“石门岩蛙”启新章,脱贫致富路更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4|点击次数:

——石门岩蛙首届技术培训班侧记

本网讯((记者 李飞 通讯员 覃君玲))11月23日-11月25日,由石门县政府主办,由石门县林业局、县科技工信局、县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岩蛙产业协会承办,武陵山片区产业扶贫暨石门岩蛙养殖技术培训班在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开班,来自武陵山片区的10多个县市区岩蛙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培训。

“石门岩蛙”启新章,脱贫致富路更宽

岩蛙,又称石蛙,学名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其肉味鲜美细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誉为“百蛙之王”,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此外,岩蛙还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作为武陵山片区的特产,岩蛙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供应市场的岩蛙,除少量是捕捉的野生资源外,主要来源是农户的小规模、分散养殖,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受高利的驱使,违规大肆捕捉野生岩蛙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野生资源日趋匮乏。然而,岩蛙人工养殖属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岩蛙,是深山里的小精灵,需要我们用心去养殖,只有抱着敬畏之心,才能养出品相优、品质高、竞争力大的精品。切忌急功近利,为了短期利益而自毁养殖前程。”这是培训班上授课老师李文健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石门岩蛙”启新章,脱贫致富路更宽

李文健是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两栖动物实验生物学”“应用生物技术”等领域研究。先后两次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其主持研究的《湘西棘腹蛙人工繁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他在棘腹蛙工程化生态养殖产业化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核心技术,并解决了当前国内石蛙人工生态养殖的水源选择与水环境控制技术、石蛙生态养殖池的设计及石蛙人工饵料配方与制做等3项瓶颈技术问题;近年来已在湘闽赣贵云等省的山区推广石蛙人工养殖技术,并建立了多个石蛙工程化安全养殖新技术与示范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石门县政府聘请他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

培训班开班仪式,石门县政府副县长龚吉军专程赶来,为石门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薛家村岩蛙养殖示范基地”授牌。他专门为学员上了一堂“战略战术课”,具体分析了岩蛙养殖高技术含量、高效益、高风险的“三高”特点,并就如何做大做强岩蛙产业提出具体要求:做长久产业,建百年老店。

“石门岩蛙”启新章,脱贫致富路更宽

培训中,李文健教授从棘腹蛙的研究现状及产区概况开始切入,从水源的选取、蛙池的设计,到种蛙引进、繁殖等等,自己几十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李文健倾囊相授。甚至于他的“秘密武器”,如第六代养殖池石蛙人工生态工程化养殖池专利,都被他毫无保留的带到课堂上。他指出,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由野生变为家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适合蛙的生态需求和繁殖习性需求,又要便于人工管理,达到一个人可以轻易管理2-8亩养殖池。他并告诫学员,在养殖初期,为预防病虫害入侵导致全池蛙死亡,尽量实行低密度养殖,希望今后的岩蛙养殖不仅要减少野生资源的消耗,还要补充和丰富野生资源,确保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除了石门县20多家岩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培训外,同时还吸引了常德、张家界、永州、长沙等10多个县市区的岩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养殖大户前来交流学习。

“石门岩蛙”启新章,脱贫致富路更宽

白天集中听课、现场培训,晚上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学员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有的畅谈自己的创业经历,有的交流岩蛙养殖经验,有的倾吐养殖岩蛙一路的艰辛,讲到动情处,几近哽咽。大家互相打气,相互切磋,纷纷赞誉石门县政府组织这场岩蛙技术养殖培训班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大伙儿的心田。

“石门岩蛙”启新章,脱贫致富路更宽

骆祥,石门县雁池乡骆祥生态石蛙养殖场负责人,一个对岩蛙养殖几近痴迷的养蛙人,6年的岩蛙养殖,他曾自嘲自己是从岩蛙尸堆上爬过来的。“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学到了‘低密度养蛙,养高品质蛙’的关键技术,二是让我更加坚信石门岩蛙养殖是大有可为的”,骆祥表示。

石门能取得岩蛙人工养殖的成功,并能逐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其中的秘密在哪?答案就藏在以下四大关键因素中。

1、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石门县委、县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等民生大事来抓,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几年来有29个村发展了岩蛙养殖,带动2572人脱贫增收。雁池乡大路口村贫困户覃事福,在县里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下,2015年年初开始岩蛙养殖,2016年年末的产值即达8万多元,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覃事福扩大了岩蛙养殖规模,吸纳16户村民入股,一起勤劳致富,具有很好的脱贫致富示范带动效应。据悉,县扶贫办每年对岩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大户给予3至10万元不等的产业发展资金进行扶持,使他们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与产业带动作用。

2、极佳的生态环境。石门县地处北纬29°16’-30°08’之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湖南省生态强县,森林覆盖率71.59%,林地面积432万亩,境内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澧水、渫水、沱水、道水等236条大小河水纵贯县境,有丰富的优质山泉水资源,气候、生态等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岩蛙生长,具备岩蛙养殖的资源优势。

3、良好的技术支撑。2018年5月19日,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成立了石门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共23名,其中岩蛙养殖专家就有两位。石门县兴农蛙业有限公司充分依托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的技术力量,统筹县内岩蛙养殖技术培训学习,帮助蛙农养好蛙。

4、强有力的管理部门和成功的运营模式。县政府明确由县经建投公司、石门县林业局牵头,负责引领石门岩蛙产业的发展,并成立了石门县兴农蛙业有限公司和石门岩蛙产业协会,着力打造“石门岩蛙”公共品牌,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统一营销、统一包装、统一商标,力求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实现山区农户致富。兴农蛙业公司已建成国内单体最大的岩蛙驯养示范基地—占地32亩的薛家岩蛙基地,目前已在基础设施和岩蛙苗上投入2000多万元。

橘乡石门,茶香百里,而今,蛙业又启。一条“白天采茶培橘,早晚养岩蛙”的产业扶贫、产业兴农的新路,正在广袤的石门山乡延展、夯实。

“石门岩蛙”启新章,脱贫致富路更宽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