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稻田蜗牛养殖(椰子螺、鹦鹉螺、万宝螺……这些与众不同的螺你认识吗?)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5|点击次数:

退潮后的滩涂上,翻开一块石头,底下十有八九躲着几只海螺;街边的夜宵摊上,呼朋唤友喝点小酒,嘬几口螺肉是标配。是趣味,也是滋味。在海南,几乎没有人会错过“螺”这种生物带来的惊喜。

尽管并不起眼,甚至总被笼统地归在“鱼虾蟹贝”四字里,螺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家族,不仅身影遍及世界各地的海洋、陆地,成员更是千姿百态。即便只聚焦琼岛这一方天地,螺之丰富性已然令人惊叹。

椰子螺、鹦鹉螺、万宝螺……这些与众不同的螺你认识吗?

海口火车头万人海鲜广场销售的红口螺。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01

身披盔甲,四海为家

爬得慢吞吞,浑身软趴趴,面对大多数生物的进攻,它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在自然界中,大部分软体动物处于食物链底层。

既然“打不过”,那“躲”还不行吗?正是深谙“活着才是硬道理”,大多数软体动物从一开始便采取自保策略,将核心器官和柔软躯体包裹在石灰质外壳下,宛如身披坚硬盔甲,也因此被称为贝类。

不同贝类的外壳造型各异,譬如掘足纲的壳形像细长的管子,双壳纲拥有两瓣对称的贝壳,腹足纲的软体和外壳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壳形呈螺旋卷曲状,于是其又多了个“螺”的通称。

作为软体动物中最繁盛的一支,螺家族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早寒武世,这些软趴趴的小家伙便已慢悠悠地爬行在海底。到了石炭纪,随着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陆地面积不断增加,大量螺类“攻城略地”,它们一步步爬进蕨类丛林,踏入江河湖泊,成为软体动物中唯一征服了陆地的类群。也就是说,所有的陆生贝类均来自腹足纲。

大海、河流、小溪、水塘,不同生境中,螺赖以生存的本领也各不相同。

生活在湖泊、河流、池塘及稻田里的田螺,靠鳃呼吸;陆生的螺譬如蜗牛,呼吸器官有点像人的肺;与前两者相比,海螺最大的特征是外壳更厚实、更坚硬,因为它们要经受潮水的拍打、礁石的撞击,以及捕食者的撕咬。

海螺壳到底有多硬?有好事者往里面倒过铜水,也试过用液压机进行粉碎,结果螺壳都未完全败下阵来。难怪过去数亿年间,一只只看似弱小的螺,始终能在强者如云的海洋世界占得一席之地。

02

四大名螺,各具风采

海边礁石,渔网缝隙或渔船底部,都是海螺安家的地方。它们原本就“人丁兴旺”,加之四海为家、随遇而安,以至于在沿海地区,海螺是最为常见的海产品。

琼岛四面环海,所产海螺自然也多。哪怕不出海,只是在退潮时到滩头浅海转上一圈,也能收获颇丰。

长年与海打交道的渔民,更是随口就能叫出十几种海螺的名称,比如披着一身豹纹、小巧玲珑的香螺,像牛眼般黑亮的牛眼螺,圆锥状的白面螺……

食客们从不同海螺中咂摸出不同鲜味,也有一些海螺凭颜值轻易俘获人心。

椰子螺、鹦鹉螺、万宝螺……这些与众不同的螺你认识吗?

万宝螺。

前端有些翘,像撅起的小嘴,深浅不一的白色和橙红色纵横交错,常栖于珊瑚礁周围的万宝螺,是鬘螺科中最具观赏性的一类。再加上这种螺数量稀少、生命力极强,不少人将其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万宝螺的收藏热由此而起。

万宝螺的“近亲”唐冠螺,同样颜值颇高。这种螺的壳面散发着金属光泽,其内唇扩张如帽缘,因像唐代冠帽而得名。尽管看起来有些柔弱,唐冠螺却是货真价实的肉食动物,会趁着夜色从砂砾中爬出来,捕食行动缓慢的海胆等棘皮动物。

椰子螺、鹦鹉螺、万宝螺……这些与众不同的螺你认识吗?

唐冠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与螺塔低矮的唐冠螺相反,凤尾螺的螺塔又高又尖,花纹十分绚烂,像极了孔雀尾翼。只是过尖则易折,凤尾螺的螺顶常缺损,但人们发现这样一来,它反倒能吹出悠扬浑厚的号角声。于是,凤尾螺被古人视作神物,供奉于寺院和庙庵中,并多了个“法螺”的别称。

椰子螺、鹦鹉螺、万宝螺……这些与众不同的螺你认识吗?

法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螺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腹足纲贝类,但也有例外,比如鹦鹉螺,一种同样具有螺旋形外壳、形似鹦鹉嘴的头足纲贝类,也被归到了螺的名下。

别看如今的鹦鹉螺体长不过20厘米,5亿多年前,它们的祖先可是凭借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凶猛的嘴喙,在远古海洋中扮演着顶级掠食者的角色。历经沧海变迁,大部分鹦鹉螺族群陆续灭绝,唯有一些小型卷壳鹦鹉螺逃过劫难,它们也被视为海洋“活化石”。

尽管失去了昔日的霸主地位,如今的鹦鹉螺依旧名声响当当,与万宝螺、唐冠螺、法螺并称世界四大名螺。四大名螺数量较为稀少,却不约而同地将海南周边海域作为重要栖息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名螺中的唐冠螺、法螺、鹦鹉螺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随意采售和食用。

椰子螺、鹦鹉螺、万宝螺……这些与众不同的螺你认识吗?

鹦鹉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03

琼岛特有,与众不同

全世界有记载的螺约9万种,它们中的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在海南,海螺的种类和数量同样在螺家族中占大头,而往陆地上去,陆生螺、淡水螺的故事同样不容错过。

形似钉螺,头大尾小,一动不动地趴在石壁上。在俄贤岭一带的群山间,人们经常会与一种叫“烟管螺”的小家伙不期而遇。乍一看,它们像极了爬山人吃后丢掉的螺壳,但事实上,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俄贤岭“原住民”。

烟管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洞穴陆生螺类。外表平平无奇的它,若非得挑出个独特之处,倒也不是没有:绝大多数的螺,从壳顶往下看,螺旋方向是向右,而烟管螺科的螺,却几乎都是向左。

烟管螺为何螺旋方向不一样尚不得而知,它们选择安家在俄贤岭一带的原因倒是显而易见——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构成的山体为包括烟管螺在内的各种陆生螺提供了充足的钙源,随处可见的岩石缝隙则为它们提供了隐蔽场所。若是近距离观察,或许还会在裸露的岩层间,找到某个远古螺类的残骸。

再将目光投向海南其他地方,丰富多样的生境为不同种类的螺提供了生存和演化的舞台。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海南陆生螺、淡水螺的大型种类较多,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热带种类占优势。

椰子螺、鹦鹉螺、万宝螺……这些与众不同的螺你认识吗?

椰子螺。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值得一提的是,螺类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气温、土地、水质的细微变化,都会让螺的种群、颜色等发生改变。而海南岛在为各种螺类提供多种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对螺类向周围地区的扩散起到了生态隔离作用。这意味着,不少螺类会在海南岛演化成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特有亚种,并具备继续分化成独立物种的潜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德牛还记得,他曾到广东、海南多地进行科考,共采集到60种(含亚种)陆生贝类,其中有36种(含亚种)在国内仅见于海南岛,有20种(含亚种)为海南岛土著种。

这一组数据,足见海南螺的与众不同。

转自: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记者:李梦瑶

来源: 海南日报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