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水稻田养殖泥鳅(让泥鳅鳝鱼回归稻田 将“虾兵蟹将”布满乡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6|点击次数:

小鱼、小虾、泥鳅、鳝鱼等,原本就是乡村稻田里的产物。外出打工多年的何启财,当看到有人开始人工培育和饲养,也瞅准这一致富门路,学会养殖和繁育技术后,返乡发展水产养殖。他力争让泥鳅鳝鱼重新回归稻田,将“虾兵蟹将”布满乡村,让父老乡亲的腰包鼓起来。

让泥鳅鳝鱼回归稻田 将“虾兵蟹将”布满乡村

何启财在观察泥鳅孵化情况

菜市场里发现商机

“泥鳅孵化出苗要3天时间,出苗后需要喂养40天才能销售。”近日,在黔江区白土乡金塘村一泥鳅养殖育苗基地,正在观察孵化箱泥鳅孵化情况的何启财说。

提到养殖和培育泥鳅,还得从何启财小时候在稻田里抓泥鳅和鳝鱼时说起。那时候稻田里用的是牛粪、猪粪等有机肥,杀虫也是用草木灰,随处都能见到泥鳅、鳝鱼、鲫鱼、青蛙等,他每年都要用网兜、用手抓到集镇上去卖钱。

“后来稻田开始使用化肥、农药,生态遭到破坏,这些生活在水中的小鱼、小虾、泥鳅、鳝鱼等难以生存。”何启财说,物以稀为贵,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他在农闲时,还跨区县、镇乡专找那些没有受到污染的撂荒田和堰塘,抓小鱼、小虾、黄鳝、泥鳅等,忙碌一天,运气好才能捞几斤鳝鱼和泥鳅。他舍不得吃,便拿到街上去卖了补贴家用,作为家庭的增收副业。

直到2000年,何启财外出打工后,才放弃“转”乡村田坎的生活。

在重庆主城打工期间,何启财到菜市场里买菜时看到,以前在稻田里看到的泥鳅、鳝鱼、小龙虾等,现在全为人工培育和饲养,并且价格不菲。

学会养殖和繁育技术

2016年,何启财回到金塘村,看到自家荒芜多年的稻田,便想到利用稻田养小龙虾,应该比在外打工要强。何启财对一些经营小龙虾的中高档餐馆进行了解,打听到小龙虾在市场上卖80元一公斤,并且很多养殖基地是直接卖到主城区的大小餐馆里。

看准这个产业后,何启财专程到重庆一家养殖小龙虾基地拜师学艺。学会养殖技术后,他回家便试养了1亩稻田的小龙虾,收获200余斤,收入1万余元。

2017年,何启财采取稻虾套养模式,利用5亩稻田喂养小龙虾,实现稻谷和小龙虾的双丰收。2018年,何启财流转附近村民的稻田,将稻虾套养面积扩展到15亩。也就在当年,何启财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重庆一家水产养殖基地,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学习泥鳅、黄鳝的繁育和养殖技术。回家后,引进种鳅,成功繁殖泥鳅苗喂养。

“泥鳅幼苗的孵化分为静水孵化和流水孵化,它是一个精细过程,孵化箱不能离人,还要24小时保持水的恒温,防止受精卵相互挤压。”何启财说,他孵化的泥鳅幼苗,采用的是流水孵化,把受精卵放入孵化箱,进行微流水孵化,水流速度以不冲落附在巢上的卵为宜,每升水可放800~1200粒卵。通常情况下,孵化出苗只要3天时间。幼苗在放入塘里,靠陪浮游生物生存。

倾力打造黔江“水产王国”

“通过去年的养殖和繁育,我还掌握了培育种鳅的技术,不再高价去买种鳅。”何启财说,他还设置种鳅选美室,精选健壮的泥鳅进行育种繁殖。

今年,何启财计划繁育泥鳅小苗2000万尾,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目前,何启财已成功繁育500万尾,已销往金溪、石家、新华、舟白、正阳等镇乡街道。

何启财所在的泥鳅、小龙虾养殖基地,主要以培育幼苗、养殖销售为主,现有苗塘30亩,成品稻鳅、稻虾种养面积达130亩,并于去年成立了金塘渔业股份合作社。通过技术入股,何启财成为合作社的一名股东,主要负责育苗。

“目前,来我们基地购买泥鳅苗的较多。培育完这批泥鳅幼苗后,马上转入黄鳝、小龙虾幼苗的培育,力争在两年内让泥鳅、小龙虾、鳝鱼‘游’进全区乡村稻田里。”何启财对今后的水产养殖充满信心。

金塘村是黔江区的深度贫困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泥鳅和小龙虾是继蚕桑、生猪等产业后的又一精准扶贫产业。该乡组织委员郑晓莉说,她从水产养殖看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希望。目前,全乡泥鳅、小龙虾养殖规模已经达到500亩,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产业与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推进乡村振兴。下一步,将对全乡的蜂蜜、土鸡、腊肉、泥鳅、小龙虾等优质农业产品注册商标、形成品牌,借助互联网平台,畅销到全国各地。

该合作社理事长高万年告诉记者,金塘渔业股份合作社有社员70余人,带动全村建卡贫困户20余户。其具体帮扶带动措施:一是动员贫困户养殖泥鳅和小龙虾;二是贫困户在基地有务工收入。从2018年开始,合作社通过给贫困户发放泥鳅和小龙虾苗子的喂养试养模式,由合作社把产品集中收购,再统一进行销售,使不少农户当年实现了脱贫摘帽。(本文转自【武陵都市报】。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