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潜江大虾养殖方法(关注|看潜江,如何做大一只虾,做强一袋米)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关注|看潜江,如何做大一只虾,做强一袋米

“做大一只虾、做强一袋米,久久为功,一路奔跑。”这是潜江市市长龚定荣在发布会上吐露的心声。

3月23日,第二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九届湖北(潜江)龙虾节(简称“一会一节”)新闻发布会举行。

会上,龚定荣介绍了“一会一节”的相关情况,更向大家展现了近年来潜江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虾-稻”产业带来的做法和变化。

关注|看潜江,如何做大一只虾,做强一袋米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潜江市虾-稻产业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去年,全市虾稻共作总面积达65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30亿。

如今,潜江市“虾-稻”产业已经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小龙虾加工出口占全国的60%。

这样完整的产业链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打工不如回家,回家不如养虾

在小龙虾养殖的过程中,潜江市不断进行模式创新,经历野生寄养到“虾稻连作”,再到现在“虾稻共作”的过程。

“虾稻共作”的模式不仅是潜江本土专家首创,更让水稻和虾的产量大大增加。该模式,减肥70%以上,减药80%以上,亩平产虾170公斤以上、水稻600公斤,亩平纯收入6000元以上,是单一种植水稻收入的6倍。

在潜江,老百姓有这样一句话,“打工不如回家、回家最好养虾,养虾见效快、老婆跟着来。”这句顺口溜的背后,正体现了潜江的虾-稻产业为农民增收带来的喜悦。

虾-稻模式已成为潜江老百姓的小粮仓、小水库、小银行、小肥料厂,真正实现了“粮食稳产、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关注|看潜江,如何做大一只虾,做强一袋米

图为:“虾稻共作”标准化生产基地

每一只虾都有“出生证”和“身份证”

在潜江,坚持“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目前,潜江虾-稻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

在潜江,每一只小龙虾都有“出生证”和“身份证”。为了瞄准消费者对优质虾、生态虾、安全虾的新需求,潜江市实施小龙虾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已连续多年免检出口。

同时,潜江市还创新设立了虾苗保险、龙虾养殖保险等金融保险产品,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产研合作+品牌力量>2

近年来,潜江市加强与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的战略合作,成立虾·稻产品开发研究院。

整合虾·稻企业,规划建设虾·稻产业科技园,重点推进投资4.2亿元的华山生物科技园、投资10亿元的周黑鸭食品工业园建设,促进虾·稻产品由餐桌食品向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升级发展。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也体现了潜江市“虾-稻”产业的发展重点。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潜江龙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潜江把“潜江龙虾”商标授权给8家企业使用,首次实现了“潜江龙虾”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整合。

在潜江,“良仁”、“楚江红”、“虾乡稻”等中国驰名商标已成为市场标杆。“潜江龙虾”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同时,潜江市率先探索养殖种植富硒小龙虾、生态虾稻米等产品,向全国培训、输出潜江小龙虾烹饪厨师。

潜江市不仅卖成品小龙虾,还建成了中部地区最大的小龙虾交易集散中心,为小龙虾插上了互联网“翅膀”,物流配送能力辐射全国。

想了解新闻发布会更多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记者:李茜 华纯皓

编辑:蔡佳圆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