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立体水产养殖技术(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池塘养鱼的特性为水体面积小,容易改善水质、把握放养密度,管理和起捕也比较方便,投资少、见效快,很适用于农村家庭户承包养殖。在我国池塘养鱼早已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并且经验丰富,行间总结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八字精养法”,可以概括为水(水深水活)、种(良种体健)、饵(精饵量足)、密(合理密放)、混(多种混养)、轮(轮捕轮放)、防(防病除害)、管(精心管理)。这套精养法的要点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是养鱼高产稳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一、高产池塘的基本条件

淡水鱼类对各种水域环境适应性较强,除污染严重的水域外,有水就有鱼。但真正要把养鱼作为一种生产门路来经营的话,就必须按照水产养殖的要求,对现有老旧池塘进行改建或新建养鱼池塘,实现科学产出优质鱼品。


(一)、高产池塘的基本条件


1、水源充足、水质好

这是池塘养鱼的一个基本条件。水源充足,可以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类浮头时,有利于急救。无污染的江河、水库、溪流都是比较理想的水源。

2、水深适度

鱼谚有“一寸水,一寸鱼”的说法,说明水深与增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池水较深,不仅池塘单位面积的水量较大,而且水温和水质也比较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分层养鱼。但池水过深,底层水温低,溶氧量低,浮游生物少,不利于底层鱼类的生长。池塘的深度同面积和增氧设备有关。面积较大,设备好,可深些;反之,应浅些。农村养鱼池塘的深度一般以2~3米为宜。

3、面积适中

鱼谚说“宽水养大鱼”。水面大,受风力作用大,水的流动和上下对流强,既增加水体溶氧量,又能使溶氧分布均匀,减少鱼泛塘死亡。总的来看,池塘面积大一些为好,但面积过大,操作管理不方便,所以鱼塘的面积多以10~15亩为宜。

4、底质良好

水质受池塘底的土质的多方面影响,对养鱼起着重要作用。底质以壤土为好,土质松硬适当,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也好。这样,池塘中有机质易于分解,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塘底要平坦,并保留适量的腐殖土,可以保持塘水肥度。

5、形状和朝向适宜

池塘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2:1或3:2。这样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夏季东南风较多,受风面积大,能提高池塘水的溶氧量。

6、周围环境适宜

池塘四周应开阔向阳,不能有高大树木和其他建筑物,以利于通风透光。池埂宜种植饲料作物。这样不仅能生产养鱼饲料和肥料,也能保护堤岸、减轻雨水冲刷。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二)、池塘的修整与改造


过去的旧池塘单产较低,因为多数建设不规范,主要缺点为面积小、水位浅、塘底漏水、水瘦、深浅不匀、形状多样、水源不足等,完全不符合高产池塘的标准。旧池塘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旧池塘改造的内容如下:

(1)、小塘改为大塘

如原来池小且周围有空地,应尽可能多扩大。

(2)、浅水塘改为深水塘

有的坑塘由于多年淤积,成了盆底塘,天气干旱即干见底,应把清底去淤,筑高塘堤。

(3)、漏塘改为肥水塘

一方面加固塘堤,堵塞洞;另一方面塘底要改良土壤,多投施些有机肥料。

(4)、瘦水塘改为肥水塘

应增施有机肥料,培养水中浮游生物,提高水质肥度。

(5)、改低埂、窄埂塘为高、宽埂塘。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二、鱼种放塘


(一)、放塘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1、池塘的清整

鱼池在连续1~2年饲养成鱼以后,池底沉积大量淤泥、残渣,以及各种有害病菌、野生杂鱼、有害动物等,对鱼类生长极为不利;所以每年都应进行一次清整,这是改善鱼类生活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清塘的好处:①改善池塘条件,增大蓄水量;②池塘干水后,经霜冻日晒,杀死病虫害、减少鱼病发生;③清塘后,土质疏松,有助于好氧细菌分解活动,加速土壤中腐殖质的分解与转化。清塘工作宜在初冬到早春这段时间进行,排干池水,运走淤泥,加宽加固池埂,同时进行药物清塘。

2、施肥和灌水

池塘清整后,即可进行施肥。施基肥应争取早施、施足。基肥种类有粪肥、堆肥和经发酵的绿肥。施肥量因塘制宜,肥料施在池底及积水区边缘。鱼种下塘的前10天左右注水。根据水温和鱼生长情况,分期注水。第一次注水0.80~1米,待水温升高,水色变浓,再分期加注新水。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二)、鱼种的选择及规格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放养什么鱼种,应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气候条件、饵料、肥源等来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鱼种。如水质优、肥源充足的池塘,应选择鲢、鳙为主体鱼;水、陆生草料丰富的地区,应以草食性的草鱼为主体鱼;盛产螺蚬的地区,宜选择青鱼为主体鱼;用人工饵料养鱼,应结合市场需求的情况决定。

池塘养鱼必须选择优良鱼种,其特征是:体格健壮,肥满结实;体形正常,背高肚小鳞片完好,体色正常而有光泽;鱼眼亮,体长和体重分布匀称;无伤无病,游泳活泼;在池塘中群集性强,在容器中游于底层,溯水性强;把鱼拿在手中,鳃盖紧闭,尾部弯曲,跳动激烈。这样的鱼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鱼种规格在可能的条件下,愈大愈好。当前农家养鱼池塘面积一般较小,资金不足,需要加快资金周转。所以,池塘养鱼最好是当年放养,当年收获,一般不留大鱼越冬。一般鲢、鳙、鲤鱼种最好是250~400克,草鱼250~500克,如果放一龄鱼种,规格也不可小于13厘米。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三)、放养密度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放养密度与环境因素,饲料条件、鱼种种类和规格等多种因素有关,灵活性很大。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池塘条件好的多放、饵肥充足的多放、鱼种规格小的多放、有增氧机和养殖技术水平高的可多放。否则放养密度应稀些。为确定放养密度,有如下3种方法可以进行:

1、经验法

如果池塘基本条件未变,在确定放养密度时,可参照历年来鱼种的放养密度、生长状况及商品鱼产量等因素综合考量。若成鱼生长好,单位产量高,饵料系数不高于一般水平,浮头次数不多,说明放养密度合理;若反之,表明放养过密,应适当降低。对于新开挖的池塘,或池塘基本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则应参照池塘条件、管理水平相类似并且产量较理想的池塘的放养密度来确定。

2、计算法

根据某种鱼估计产量、成活率、放养鱼种规格和计划养成规格等参数,计算出适宜的放养密度。一种鱼单养或混养时,两种参考计算公式如下:

(1)、单养法计算公式:

放养密度(尾/亩)=[〈计划养成规格(公斤/尾)-放养鱼种的规格(公斤/尾)〉x养殖成活率(%)]÷[鱼塘的估计鱼产量(公斤/亩)x100]

(2)、混养法计算公式:

a、某种鱼的放养密度(尾/亩)=[〈计划养成规格(公斤/尾)-放养鱼种的规格(公斤/尾)〉x养殖成活率(%)]÷[鱼塘的估计鱼产量(公斤/亩)x按计划该种鱼在总产量中应占的百分比]

b、计算出放养密度后,整个鱼塘的总放养量计算方法为:

某种鱼在该池塘的总放养量=放养密度(尾/亩)x池塘面积(亩)

3、根据塘鱼允养量来确定合理放养密度

各种鱼类食性和习性不同,各有一个抑制生长的最大允养量。超过最大允养量,鱼类生长就显著减慢。有经验得知,鳙鱼每亩的总重量在30~40公斤之间时,每月每尾可增重0.4~0.6公斤;如果超过40公斤,每月每尾只增重0.05~0.3公斤。因此,可根据公式计算出各种鱼种放养的尾数如下:

鱼种放养量(尾)=计划育成规格(公斤/尾)÷大允养量(公斤/亩)

例如,草鱼最大放养量为100g,计划育成规格为1kg,每亩放养量应为100÷1=100(尾)。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四)、鱼种放养时间


放养鱼种时间宜早不宜迟,提早放养鱼种是保障丰产的经验之一。以锋哥所在的广东地区每年开春后就着手做鱼苗放养的准备工作了。此时水温还较低,鱼苗的鳞片紧密,拉网、运输都不受易伤,可明显提高成活率。而天气一回暖,鱼就能顺利地适应新的水体环境。需注意的是,早春天气寒冷投入鱼种时,应选择在晴天进行。


(五)、鱼种消毒


鱼种下塘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避免鱼病相互交叉感染。通常采用的消毒的方法为:①10mg/L漂白粉溶液,水温15~20℃浸洗鱼种10分钟;②3%食盐和1%小苏打混合液,浸洗鱼种3分钟;③20mg/L敌百虫浸洗鱼种20分钟。从外地购进鱼种时,在运输过程中每立方米水放入40万~80万单位青霉素进行消毒。消毒时,鱼种密度不宜过大,以免缺氧死亡;消毒用过的药水也不可倒入池塘,免得病菌扩散,而且消毒最好选择在晴天进行。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