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黄辣丁鱼怎么养殖技术(黄颡鱼养殖技术浅析)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黄颡鱼养殖技术浅析

南海地区黄颡鱼养殖特点

1、高产:一般产量5000斤以上

2、精养,规模化;投喂膨化饲料,饲料利用率高

3、增氧能力相对较高(0.9-1千瓦/亩);调水,改底,保健意识强

问题及不足

1、产量还有潜力,效益还有待提高

2、病害多发如"烂身"、"花身";"爆头";亚硝酸中毒等,防治不到位

3、水源污染严重,易交叉感染

黄颡鱼养殖技术关键点

1、放养(密度,品种)

2、池塘条件(水位,增氧能力,等)

3、防病("烂身","爆头",亚硝酸中毒,败血症等);防气泡病,防缺氧是重中之重

4、改底,增氧

5、内服保健


黄骨鱼养殖常见病害分析

  • "烂身"
  • "爆头"
  • 亚硝酸中毒

黄骨鱼"烂身"

  • 病症:烂身、烂鳍、烂嘴、烂眼、烂鳃等
  • 弧菌(拟态弧菌)感染引起
  • 诱因:气泡病,拉网,水变,不正当用药(杀虫、杀藻、杀菌)
  • 发病初期可急性发生(以败血症为主),后转为慢性(溃烂);也可直接慢性发生

气泡病

黄骨鱼"烂身"防治

  • 治疗:内服抗菌药物为主,但是多数发病鱼不吃料,治愈率低

外用消毒剂(选刺激小的),间隔多次使用(防反复)

  • 预防:防气泡病;防传染;防受伤

定期使用抑菌,杀菌


黄骨鱼"爆头"

  • 病症:"爆头";充血、出血
  • 病因:鮰爱德华氏菌感染
  • 途径:1、由外而内-受伤后感染。2、由内而外-沿嗅觉神经进入脑部感染,最后裂开,穿孔
  • 诱因:气泡病,水变(水质恶化),营养不均衡等容易发生
  • 发病初期可急性发生(充血、出血),后转为慢性("爆头",穿孔),有的也直接慢性发生

黄骨鱼"爆头"的防治

  • 治疗:急性病以内服抗菌药为主,如789套餐"可代金"+"恩诺沙星粉"+"鳃肤康"

外用消毒剂(刺激性小的)为辅,如"永乐碘",注意防反复

慢性病多数开始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已经后期,根据情况可以采用少量多次消毒抑菌,或改良水质控制死亡

  • 预防:防气泡病,防水变,防应激

注意:

一旦发病感染,死亡率100%,所以重点是预防。


气泡病加重死亡

  • 除"烂身","爆头"外,具有气泡病特征
  • 急性以气泡病为主,慢性新受伤处再感染细菌溃烂。气泡病也可单独发生
  • 治疗:急性以气泡病为主;慢性以细菌病为主
  • 预防:两者都防

气泡病加重死亡控制原则

  • 细菌病或其它病是根本,气泡病主要加重死亡
  • 若气泡病影响大,应及时控制藻类

气泡病

1、原因

氧气过饱和;温度剧烈变化;气压剧烈变化

2、气泡病的症状

  • 打转、红嘴、红头、红下巴,眼球突出,鳃盖后缘充血,鳍末端充血,严重者腹部充血、出血
  • 内脏实质器官如肝脏微血管充血,鳔充气、充血,有的围心腔出现血窦
  • 严重者在下风口处做"停尸"、"吊颈"状,捞起后开始出现充血,出血,甚至瞎眼

什么时候容易发生气泡病?

水位较浅,水色嫩绿且浓

杀虫(特别是浮游动物)、杀菌、杀藻后易得,特别是在清塘后进水(1、2、5、10、20、40天)

高温强光的午后(2点-3点)

天气突变(阴雨天突然转晴天),气温突然升高,气压剧烈变化时

表层鱼与无鳞鱼、鱼苗更易得

气泡病控制

1、急性病

  • 倒换浮游动物多或低氧的水
  • 白天(特别是下午)加大增氧机曝气力度,严重时外泼"速解安"
  • 不得已时杀死部分藻类,控制产氧
  • 预防是关键

气泡病预防

1、提早进水;深水放苗或"老水"放苗;养成期水位深浅不一,深水处2.5米

2、加大增氧能力1.5-2.0Kw/亩,提高单位曝气力度,特别是中午及下午

3、防止过肥,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利菌多","利生多"等调控水质,保持水体稳定

4、少杀虫(特别是不杀"浮游动物")、不杀菌(抑菌)、不杀藻(如"蓝藻")

增氧机如何开?

高密度养殖池塘存在的问题:

白天高氧(防气泡病)

夜晚低氧(防缺氧)

1、晴天中午多开,气温回升期多开,下雨天突然晴天多开,"白撞雨"多开,"回南天"或气压低时多开

2、天蒙蒙亮时多开

3、鱼吐料时多开,加不上料时多开,水体分层时多开,水体有泡沫时多开,检测水质没有氨氮时更要多开


0.9-1.0千瓦/亩 4000-5000斤/亩

1.2-1.5千瓦/亩 5000-6000斤/亩

1.5-2.0 千瓦/亩 6000-7000斤/亩

3.0千瓦/亩 1万斤/亩

亚硝酸盐的问题

1、养殖后期亚硝酸盐长时间居高不下,这是池塘的污染速度超过了自身净水速度的结果。此时密度大,投喂量高,而增氧能力不匹配。在水质较瘦、沙底或"茶渣矾"的池塘尤为突出。

处理方法:控料,增氧,调水,改底

急性,"福地安"+"底加氧"

2、放苗初期浮游动物("水蛛")较多,水浑时亚硝酸盐高。

方法:解毒,增氧,慎杀浮游动物。

3、"水变","倒藻"后亚硝酸盐高。


如何增加产量?

  • 加大增氧机增氧力度
  • 适当换水或吸污,减少代谢产物耗氧
  • 加大水深
  • 清淤及改底
  • 施肥、调水(碧水安、活菌如"利生多","利菌多"等)
  • 适当增加混养品种
  • 轮捕轮放

如何降低成本?

  • 提高饲料利用率(204套餐-利多精、营养快线、生命素)
  • 提高粪便利用率(增氧、活菌、"碧水安"、"利生多",保持生物平衡,加快物质循环)
  • 提高天然饵料利用率(多品种、多层次混养)
  • 生态降低成本

1、池塘条件:

  • 淡水土池塘,土质以沙壤土为主。一般池塘面积为3~6亩不等,水深为1.5~3米,增氧能力1.0~1.5 kw/亩。多数以西江水为主要水源,排水一般为机械强排,注、排水较方便。

二、养殖流程及模式

2、清塘

  • 加水至20cm(时间充裕会暴晒池塘),全塘泼洒生石灰(100-200斤/亩)或漂白粉(15-20斤/亩);5-7天后加满水,全塘泼洒茶麸(100-150斤/亩),持续开增氧机曝气,待增氧机打水无泡沫即可解毒、放养。

3、放苗及驯化

育苗阶段

  • 种苗:一般4月下旬开始孵化,5-8月份开花,开花密度30-100万尾/亩不等,规格0.8~1.5cm,成活率多数为3-5成(极少数可达7-8成)。45天基本可长至500-600尾/斤(5-6cm)。标准1000尾/斤为4cm。

中培阶段

  • 种苗:5月下旬到6月初。中培养殖规格为200-800尾/斤(4-7cm),放养密度6-10万尾/亩,成活率6-8成。养殖时间2-3个月。

养成阶段

  • 种苗:8-9月份。规格为20-60尾/斤,放养密度4-6万尾/亩,成活率8-9成。同时搭配60-70尾/亩花白鲢。养殖时间8-15个月。
  • 100尾/斤时投饵率约10%;20-30尾/斤时投饵率约2.5-3%;养成期投饵率约1-2%。

4、投喂管理

  • 培苗阶段:鱼花下塘后首先摄食水蛛等水生生物,据鱼塘水生生物数量变化,于开花10-20天后开始投喂人工饲料(黄粉+冰鲜浆/吻鱼料/鳗鱼料/花生麸/虾料),沿池塘边沉底投喂方式,后逐渐缩小投喂范围至食台,3~4餐/天,以1小时吃完最好,早晚适当多喂,坚持"四定"原则。待鱼苗长至约5cm(200尾/斤)时开始驯化浮料。

4、投喂管理

  • 养成阶段:投喂浮性饲料,黄颡鱼喜暗光,一般傍晚开始投喂,2-3餐/天(18:00、22:00、2:00),少量多餐为佳,投喂时间以20-30分钟吃完最好。冬季至初春时,很少进食;夏季至秋末时,日投饵量约占鱼体重1%-2%。坚持"四定"原则。

5、养殖管理

  • 根据鱼苗吃食情况、胃饱满程度、天气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投喂量,一般保证7-8成投喂量为适,增加投喂量应少量多次(保证每次加料不超过20斤)
  • 增氧机开机时间段—夏秋季节18:00-9:00(0.75KW/亩)、12:00-15:00(0.5KW/亩),其中保持一台增氧机(1.5KW)全天开动;冬春季节:19:00-8:00(0.75KW)
  •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改良水质,保持水质稳定。大约10-15天调水一次。
  • 定期补充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电解多维以增强鱼体体质
  • 慎重换水、进水,区别使用渔具,预防疾病交叉传染
  • 慎重杀虫、杀藻,预防杀虫、杀藻后水变或气泡病。

6、收获

  • 一般养殖周期为12~20个月,根据放养规格、密度和池塘多少合理安排。
  • 亩产5000~8000斤/亩不等,高产的有1万斤/亩
  • 价格根据出塘规格不同也不同,一般大规格鱼价位较高。价位在9.5元以上,好的年份在13~16元/斤。出塘规格为1~5两不等,大规格可达7两。
  • 饵料系数为1.4~2.0左右,12个月出鱼,饵料系数为1.5-1.8,18个月左右在1.8~2.0

7、效益分析(亩)

  • 根据不同地区池塘租金相差很大,有的1000~3000元/亩,有的5000~10000元/亩,有的甚至更高。
  • 根据养殖水平高低不同,电费、药费等都不同,再加上疾病防治不当造成的损耗致使鱼种成活率不高,效益也不同。

养殖案例:

  • 南海区西樵镇一黄颡鱼养殖户,
  • 1号塘:面积7亩,水深1.6米,密度15.5万尾
  • 2012年9月份 放黄骨鱼鱼粒15.5万尾,规格40尾/斤
  • 2013年9月24日 卖鱼37000斤,价格12.1元/斤,其中200斤"猫猫鱼"过塘
  • 塘租:25500元/年
  • 2号塘:面积4亩,水深1.5米,密度9万尾
  • 2013年2月份 放黄骨鱼粒9万尾,规格40尾/斤
  • 2013年9月17日 卖鱼22000斤,价格12.1元/斤,其中300斤"猫猫鱼"过塘
  • 塘租:16000元/年
  • 3号塘:面积7.5亩,水深2米,密度18-19万尾
  • 2012年6月5日 开花200万,价格40元/万尾
  • 2012年9月份 搬鱼种15.5万尾(规格40尾/斤)到1号塘
  • 2013年2月份 搬鱼种9万尾(规格40尾/斤)到2号塘
  • 剩下约18-19万尾做本塘鱼种
  • 2013年12月18日 卖鱼44500斤,价格11.05元/斤,另外1000斤"猫猫鱼"过至1号塘(猫猫鱼按照2元/斤计算),200-300斤鲫鱼过至1号塘
  • 4号塘:面积6亩,水深1.8米,密度21万尾
  • 2012年7月初 买黄骨鱼培育
  • 2013年2月25日 买谭广华16万尾,规格27尾/斤,价格8.5元/斤
  • 2月30日 买鱼种5万尾,规格65尾/斤,价格8.5元/斤
  • 2014年1月16日 卖鱼39250斤,规格11.1元/斤,另外"猫猫鱼"900斤过塘(猫猫鱼按照2元/斤计算)
  • 效益分析:24.5亩
  • 鱼种:开花200万×40元/万+鱼格(5926斤×8.5元/斤+769斤×8.5元/斤)=64907.5元(0.45元/斤)
  • 饲料:6500包×148元/包 =约900000元(6.22元/斤)
  • 塘租:92431元(0.64元/斤)
  • 电费:86790元(0.6元/斤)
  • 药费:20000元(0.14元/斤)
  • 总成本:鱼种(64907.5元)+饲料(900000元)+塘租(92431元)+电费(86790元)+药费(20000元)=1164128.5元
  • 亩成本:47515.4元(24.5亩)
  • 斤成本:8元
  • 总产量:144650斤(亩产5904斤,饵料系数1.8)
  • 总产值:37000斤×12.1元/斤+22000×12.1元/斤+44500斤×11.05元/斤+39250斤×11.1元/斤+"猫猫鱼"1800斤×2元/斤=1644900元(均11.4元/斤)
  • 亩产值:67139元
  • 斤产值:11.37元
  • 总收益:总产值-总成本=1644900-1164128.5=480771.5元
  • 亩收益:19623元
  • 斤收益:3.3元
  • 养殖模式的优缺点
  • 优点:1、增氧能力较好,产量高,养殖经济效益好。

2、平时注重调水,改底,内服保肝、护胆,正确防病

3、放养大规格鱼种,全程成活率较高,苗种成活率9成,同时生长迅速

  • 缺点:1、盲目增大投喂量,易诱发肠胃炎等各类疾病,且池塘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长期偏高甚至超标

2、产量还有增长的空间,在池塘改造和增氧能力上加强。

3、可适当混养如南美白对虾,充分利用粪便和养殖空间,提高效益。

黄颡鱼养殖技术浅析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