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人工养殖淡水鱼品种(淡水鱼的人工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淡水鱼的人工养殖

建池

鱼池要建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和水源充足、能排能灌的地方。

人工孵化鱼苗一般要建两塘三池,即亲鱼塘、鱼花塘、蓄水池、产卵池、孵化池。

1.亲鱼塘 放养亲鱼塘面积需10-20亩左右。水深为1米左右的泥底池,水质应保持肥沃。

2.鱼花塘一般开挖8-10口,每口面积约2亩左右,深度为

1.5-2米。

3.“三池”最好是砖和水泥结构,质量以不漏水为标准。“三池”之间设有地下管道相通,每池之间外装闸阀,便于排水、灌水和控制水位。

(1)蓄水池:方、圆均可。建池地势需高出地面1米以上,池壁高约1米,池内蓄水量约200立方米。

(2)产卵池:圆形或椭圆形。建池应选择避风向阳处,其地势要低于蓄水池1.5-2尺。池深约1米,池容水量约50立方米左右。池底管道上装有2-3个朝一个方向的喷头,使蓄水池内水由喷头注入,造成池水流动不息,一方面可以用流水刺激亲鱼发情,另一方面用以调节水位和增加池水溶氧量。

(3)孵化池:一般建为圆形,容量在30立方米左右,池深约1米。池中心设直径1米、高半米圆形滤水器一个,主要起滤出溢水和不让鱼卵或鱼苗外流的作用。池底管道同样装上3-5个朝一个方向的喷头,使喷头注水时造成池水旋转,促进增氧孵化。

选亲与人工孵化

选择亲鱼大小与体重的标准,各地均不相同,只要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都可选用。选择的亲鱼一般体重在3-5公斤左右。要以体质健壮、体形肥满无伤的为好,其雌雄比是1:1.2。每亩水面可放养亲鱼100公斤。精选较好的雌鱼一次可产卵10-12万粒。成苗率达75-80%。人工孵化:一般在头年的秋末将亲鱼由沟塘中捕捞到亲鱼塘内放养,每口塘可放养10组(雌雄各1为1组),每天喂饲中要加些精料,如菜饼、麦麸、米糠、玉米面等。草亲鱼在冬季应加喂些大白菜。到第二年春(水温15℃以上),亲鱼的性腺开始迅速地发育,这时食量渐增,应适当加喂小白菜、莴莒叶、水花生等。为了满足亲鱼性腺发育所需要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在饵料中拌入总饲料量的1%的食盐。并要经常排水、灌水,以增氧和对亲鱼进行流水刺激,促使亲鱼早产卵、多产卵。到4月份亲鱼产卵前,要固定专人每天黎明和傍晚认真巡塘。根据当时的水质、天气和亲鱼的活动、吃食情况,确定增减投饵施肥量和是否要进行排水或灌水。

亲鱼怀卵成熟期,可注射激素催产。催产前7天停食,并拉网锻炼亲鱼,以增强捕捉、注射、运输等过程的抵抗力。注射激素时应严格按激素使用说明书进行。一般需注射两次(白链需隔6小时,黄链需隔7小时,草鱼需隔8小时)。注射后及时将亲鱼按比例放入产卵池,随即灌水,一般在8-10小时发情产卵,雄亲鱼追随射精,即成受精卵。产后的亲鱼及时捞出放回沟塘。受精卵几分钟内吸取大量水分,体积膨大似绿豆,即可捞起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

受精卵放入孵化池,同样要及时经喷头注水。鱼卵在孵化时,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常常因温度变化幅度过大而引起死亡。因此要经常注意孵化池的保温工作。气温太低时应适当加深池水;刮大风时应搭起挡风设备。水温在22-28℃正常条件下,经12小时左右,即可孵化成苗(亦称毛籽或乌籽),此时即可出售,或捞起放入经过清害除野的鱼花塘内喂养。

养鱼饲料和肥料

1.饲料

解决鱼饲料问题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途径。养鱼有“粗养”、“精养”之分。粗养,是主要依靠水中的天然饲料养鱼,鱼产量低,而且丰歉不定。精养,是经常施肥投饵,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现在养殖技术提高了,许多地方实行立体分层混养、密养、轮养,即多种鱼混养在同一水体中,轮捕轮放,使养殖的密度大大提高。这样就要求增加饲料,否则会出现许多头大、身小、肉瘦的“大头鱼”,鱼产量的提高仍然很慢。

(1)饲料的种类

鱼的饲料有天然饲料、人工饲料两类。

天然饲料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生物尸体的碎屑及其上面的细菌。

人工饲料:按其性质分,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性饲料。按其加工分,有青饲料、粗饲料、精饲料、糖化饲料、颗粒饲料。植物性饲料:

一是农产品及其制品,如黄豆做成的豆浆。二是食品工业的副产品及其废弃物,如豆饼、茶籽饼、菜籽饼、棉籽饼、豆渣、酒糟、米糖、麸皮、酱渣等。三是水生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有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水浮莲、凤眼莲、水瓮菜、马来眼子菜、黄丝草、轮叶、黑藻等。陆生植物有穆草、狗尾草、狼尾草,蟋蟀草、喜旱莲子草,豆种植物的茎、叶,菊科植物的野莴萱、蒲公英,各种废菜叶和瓜叶瓜蔓,还有松树叶、桐树叶、柳树叶、榆树叶、杨树叶等,加工后也可喂鱼。

动物性饲料:包括螺、蚌、蛇、蝇蛆、煌喃、蚯蚓、枝角类动物(如红虫)、蚕蝇、鱼粉等。

(2)词料的来源

一是种。利用池边、荒地种植高产青饲料,如蚕豆、黄豆、绿豆、宿根黑麦、苏丹草、苦麦菜、鹅菜、橡草、空心菜、轻麻等;在池堰、湖汉、库湾种植水草、穆草、水浮莲、水花生和各种萍(芜萍、青萍、红萍)。

二是养。养猪、养牛、养家禽,以禽畜粪施入鱼池,培养出浮游

生物供鱼摄食;养蚕(得桶),捉蚯蚓、蝇蛆等,直接喂鱼。

三是找。割旱草,捞水草,拣螺蜿等。

四是引。引入城镇生活污水,食品厂、淀粉厂、酒厂、豆制品厂、屠宰厂的废水。

五是制。一种是将青饲料打浆,或用粗饲料粉碎,经微生物分解发酵,制成糖化饲料喂鱼;另一种是将青饲料、粗饲料、精饲料、矿物饲料按比例混合,制成颗粒饲料。-人工制的饲料中,还可加入药物,防治鱼病。

(3)饲料的加工

颗粒饲料的制造:颗粒饲料的原料,粗饲料(有稻草、黄豆秆、蚕豆秆、油菜秆、芝麻秆、高梁秆、玉米芯、花生藤、甘薯藤、猪粪、牛粪、各种杂草、树叶等);精饲料(有豆饼、棉籽饼、米糠,麸皮、鱼粉、蚕蝠、酒糟、下脚面粉、大麦、稻谷、玉米等);加上骨粉、蛋壳粉、蚌壳粉和食盐、土霉素。先将各种粗料混合粉碎成粉,加以碱化,经微生物糖化发酵,然后按一定比例,配上精料和添加物,混合拌匀,用颗粒饲料机(糖衣机或绞肉机也可)制成颗粒,干燥后喂

2.肥料

养鱼池所用的肥料有两大类: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主要是人和牲畜的粪尿、绿肥。

无机肥包括:

氮肥类——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这些肥料不可与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否则铵、氮就要损失。

磷肥类——过磷酸钙,也不可与石灰、草木灰混合使用,否则其中的磷不能溶解。

钾肥类——硫酸钾,可以和各种肥料混合使用。

施氮、磷、钾等无机肥,一般以氮8、磷8、钾4较好。按这种比例配好,每亩每次约施14市斤。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或轮流施用,效果更好。

鱼病的防治

1.鱼病种类

鱼病按其病原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传染性鱼病、侵袭性鱼病、其他因素引起的鱼病三种类型。

(1)传染性鱼病。由细菌和霉菌等病原体引起,如细菌性肠炎和水霉病等。

(2)侵袭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水蛭等侵袭鱼体内部、外部都能引起疾病。如鳃隐鞭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鲫病等。

上述两种类型的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殊性。如水霉菌在冬、春两季发生,夏、秋两季少见;细菌性肠炎只感染草、青鱼;鲍隐鞭虫只侵袭草鱼;链中华鲜只寄生于链、缩鱼;鲤中华蠡只寄生于鲤、鲫鱼,互不混淆。

(3)其他因素引起的鱼病。如因缺氧引起的“浮头”和“泛池”以及中毒等。

鱼病按其发病的部位又分皮肤病、鲍病、肠道病、其他器官病和病害。

皮肤病 白皮病、赤皮病、水霉病、白头白嘴病、打印病、打、粉病、鳞立病、鲤赤斑病、隐鞭虫病、口丝虫病、粘孢子虫病、舌杯虫病、斜管虫病、白点病、三代虫病、黑点病、钩介幼虫病、锚头蟹病、虱病、红线虫病。

鲍病细菌性烂鲍病、鳃霉病、白头白嘴病、隐鞭虫病、口丝虫病、粘孢子虫病、舌杯虫病、斜管虫病、毛管虫病、指环虫病、钩介幼虫病、中华蟹病。

肠道病细菌性肠炎、头槽涤虫病、球虫病。

其他器官病复口吸虫病、舌状涤虫病、鱼怪病。

病害气泡病、跑马病、萎癌病、弯体病、泛池、浮头、中毒。

除病害外,还有敌害。鱼的敌害有:水蜈虾、蚌壳虫、剑水虽、湖淀、青泥苔、水网藻、蝌蚪、鸟类。

鱼生病有症状可辨。尾部发白为白皮病,体表有块块赤斑为赤皮

病,白头白嘴为车轮虫病,急躁不安为鱼虱病,鲍丝上有类似蝇蛆的小虫为中华蟹病,鳞片上长有小虫为锚头鲜病,头大尾尖、体如刀刻为萎疼病,体表丛生棉絮状物为水霉病,体色发黑、鲤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沾泥、粘液增多为细菌性鲤病,鳞片竖立起来为鳞立病,等等。

2.常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1)中草药:

鱼藤——清塘;

五倍子——防治白皮病、赤皮病、烂鲍病;

莒蒲、流子苏、走马箭、大叶按——防治草、青鱼肠炎、烂鳃、赤皮病。

枫树、铁苋菜、水辣萝、马齿苋、蛇莓、马鞭草、车前草、樟树、白头翁、紫苏、地锦、黄柏(川柏)—防治草、青鱼肠炎病。

苦棵——防治白头白嘴病、隐鞭虫病、锚头蟹病、肠炎病等。

金银花——防治鱼种白头白嘴病。

白芷、白术、土茯苓、大黄、野菊花、薄荷、黄连——防治白头白嘴病。

槟椰——防治头槽涤虫病。

枫杨(鬼柳树)、大茶叶(断肠草)、——防治锚头蟹病、烂鳃病五加皮、雷丸(竹苓)——防治锚头蟹病。

杨梅(山杨梅)——防治虱病。

川木香、广木香、扁柏一一防治鱼苗气泡病。

黄药(土黄连、马灵仙)——防治草、青鱼赤皮病,鲤鱼赤斑病。苦参(地参、野槐树):—防治鲤鱼鳞立病。

用中草药治鱼病的方法有:

浸泡法。将中草药放入进水口或上风处水中浸泡,让浸泡出的汁液扩散到池中。

泼洒法。将中草药捣碎或磨碎,浸泡一段时间,连汗带渣泼洒入池。

投喂法。将中草药捣碎或煎成汗,拌入饲料投喂。

等。

浸洗法。将中草药煎成汗,加水稀释后浸洗病鱼。

(2)大蒜头:治疗鱼肠炎病的常用土办法。每100斤鱼用大蒜头半斤,加10斤饲料、4两盐,拌和投入池中,连续投喂3-6天。

(3)漂白粉:治疗细菌性皮肤病和细菌性烂鲍病。每立方米的水,用含氯量30%的漂白粉1克,加水搅拌,溶化后洒入池中。或者每立方米的水溶入10克漂白粉,在水温10-20℃的条件下,将病鱼浸洗10-30分钟。也可采用挂萎法,每篓装漂白粉3.两,挂在饲料台的上风角。

(4)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治疗车轮虫、斜管虫、隐鞭虫、口丝虫等引起的皮肤病、鲍病。将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溶化于热水中,然后按每立方米水含0.5克硫酸铜、0.2克硫酸亚铁的比例,加水洒遍全池。如用以浸洗病鱼,按每立方米水含5克硫酸铜、2克硫酸亚铁的浓度,水温10-20℃,浸洗15-30分钟。也可采用挂袋法,每个布袋装2两硫酸铜、8钱硫酸亚铁,挂在饲料台的上风角,一个饲料台可挂几只袋。挂袋后,如果鱼不进饲料场吃食,说明药物太浓,要减少挂袋。

(5)磺胺腻:治疗青、草鱼肠炎病。连续投药6天,每天1次。

第1天每100斤鱼用药5克,第2-6天每日药量减半。将药与饲料拌和成药饵喂鱼。治草鱼的药饵要能漂浮,治青鱼的药饵要能下沉,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拌料,使之能浮或沉。

此外,6%的可湿性六六六,2.5%的敌百虫、高锰酸钾、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等,也能治疗鱼病。

北方地区鱼类越冬管理知识

北方地区在结冰期内鱼类基本不摄食,靠消耗体内积蓄下来的营养维持生活。而冰下的水体在漫长的冬季不断地发生变化,鱼类所需要的氧气不断减少,有害的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不断增加,给越冬鱼类生活造成不利的条件。如没有适当的越冬管理措施,就会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

越冬场选择

人工越冬池

越冬池土方工程的一般要求是:筑坝土质应为保水力强的粘土、壤土;池形为长方形;堤坝高4米,堤坝1:3,土质差的坡比还应大些;堤坝顶宽为4~5米;面积以不超过30亩为好。

人工修建的越冬池主要用于越冬亲鱼和鱼种。根据越冬期间池水的交换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

(1)止水越冬池: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在越冬池结冰期间内无任何水源流入(所以也称完全止水越冬池);另一种附近有水源,但不能经常自然流入,可在必要时引水或抽水补充。黑龙江省的越冬池大多为有水源补充的止水越冬池。

(2)流水越冬池:在越冬池的上游有泉眼、江河或水库等水源,在结冰期间,水源的水可不断自然流入,调节越冬池的水质。

此外,有些地区还修建了一些室内越冬池(即温室越冬),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还属于试验阶段。

越冬池都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水深:冰层达最大厚度时,流水越冬池的冰下水深应不低于1米,可注水的止水越冬池冰下水深应不低于1.5米,完全止水越冬池的冰下水深应不低于2米。因此,要求越冬池结冰前水深最低应保持在3~3.5米。

(2)水源、水质:越冬池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可靠,注水方便,易于控制。水源的水质要求含氧量高,有机质含量少,呈微碱性。有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流入的水源或含铁质过多及含其它有害物质的水源都不能作为鱼类越冬水源。

(3)底质:越冬池要求底质坚实,保水力强,以粘土为最好,壤土次之。沙壤土或沙质底虽然含有机质少,但保水力差,往往容易渗漏。如水源充足,注水方便,也可以使用。

(4)地点:越冬池应尽量选在背风向阳、接近电源、交通方便的地方。

由于越冬池面积小,易管理,发生问题时能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因而是比较理想的越冬场所。

水库、湖泊及其它自然水域

(1)水库:越冬前在保证堤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蓄一些水、要经常检查和维修拦鱼设备、闸门等,以防漏水逃鱼;在越冬前要进行合理捕捞,调整越冬鱼类密度;防止工矿、生活污水流入;除大、中型水库外,小型水库不宜进行冰下捕鱼;中、小型水库在越冬期间,如发现缺氧,也应采取补水、补氧的抢救措施。

(2)湖泊、泡沼:各地的中、小型湖泊和泡沼大多为死水,水较浅,底层淤泥较厚,水生植物和野杂鱼较多,如能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加强越冬管理,也能使鱼类安全越多。但是,一些老泡沼淤泥太厚,耗氧量过高,如不进行彻底的改造是无法进行鱼类越冬的。湖泊、泡沼鱼类越冬可参考水库越冬的注意事项。

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清整越冬池 越冬前要修整越冬池的堤坝、注排水口、闸门及拦鱼设施等,防止漏水、逃鱼;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除越冬池内的害鱼和其它有害生物;铲除池内及池边杂草;有条件的地方,应将池水排干,挖除淤泥。

加强鱼种的后期饲养管理实践证明,鱼种规格越大,体质越肥壮,越冬效果越好。越冬鱼种的规格应达到3寸以上。近年来发现,在一定的体长范围内,鱼种的肥满度是越冬成活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有的鱼种体长虽然短小,但体质肥壮,可以顺利地越冬。而有些长的细长头大体瘦的鱼种,越冬成活率则往往很低。

鱼种的体长,主要是在立秋前水温高的时期成长。鱼种肥满度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鱼种的后期饲养。立秋以后,鱼类大量摄食,积累脂肪以供越冬消耗,所以在努力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基础上,要加强鱼种的后期饲养管理,多投喂一些精料,提高鱼种的肥满度,使之能顺利越冬。同样,亲鱼也应加强后期培育。

除此以外,越冬前还应将测氧用品及日常检查用的工具和冬季补水、补氧的设备检修备齐。最好准备一些抢险器材,以备越冬池堤坝、注排水口发生问题抢修之用。

确定合理越冬密度

鱼类在冰下越冬需要一定的水体环境和溶解氧量,如果越冬鱼类密度过大,水中溶解氧供应不足,就会造成鱼类缺氧窒息死亡。鱼类的越冬密度主要取决于越冬池的冰下有效水量(指冰冻到最大厚度时冰下的实际水量)、有无补水条件、越冬池底质情况(淤泥、杂草多少)等。对自然越冬水面还要考虑原有在塘鱼的数量等因素来进行合理安排。

(1)流水越冬池每立方米(冰下有效水量)水中可放鱼种或亲鱼1~2斤。(2)有补水条件的止水越冬池,每立方米水中可放鱼种或亲鱼0.5~0.7斤。(3)完全止水越冬池,每立方米水中放鱼种或亲鱼最多不超过0.5斤。

利用自然泡沼作越冬池,由于底形和池形比较复杂,不易计算有效水量,应分块测量和计算面积、体积,做到合理安排密度。

鱼类入越冬池时的注意事项

掌握好入池时间

掌握好鱼种和亲鱼入越冬池的时间,对于鱼类的越冬效果有很大关系。过早移入越冬池会影响鱼种或亲鱼的后期肥育,同时由于水温较高,鱼类游动活跃,体质消耗大,不利于越冬;过晚移入越冬池则对出池、运输中碰伤的鱼种和亲鱼恢复体质不利,易感染疾病而死亡。入越冬池的具体时间,一般在水温10℃左右时为宜,不要低于8℃(一些较大的鱼种场和北部地区的鱼种场可在9月中旬开始入池)。

这时水温较低,大部分鱼类活动能力差,便于捕捞和运输,而鱼种和亲鱼入越冬池后至封冻尚有一段时间,可以恢复体质。

细心操作

由于鱼种和亲鱼出池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地方常常只注意出池的进度而忽视了质量。因此操作粗糙,使不少的鱼种和亲鱼受到碰伤、擦伤,发生鳞片脱落,鳍条断裂,鲤部出血。有的地方采取放干水拿鱼的办法,往往由于人手少,忙不过来而使鱼长时间呆在泥浆中,成了“挂浆鱼”,鱼鲫挂满泥浆而影响呼吸。受伤鱼类在越冬期间极易感染疾病而造成死亡。因此,在鱼种、亲鱼出池和入池时都要细心操作,轻拿轻放,减少损伤。出池一定要采取排出部分水后浅水打网出

鱼的办法。有些能自流排干的地方,采取排水口接网箱出鱼种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出池、入池的时间一定要选择温暖无风的天气,以防鱼体冻伤得病。

检疫消毒

对准备入越冬池的鱼种和亲鱼一定要严格遵守检疫和消毒制度。

如仅是个别鱼有病或寄生虫,则在出池时随时剔出。如发现有较多的鱼有病,就一定要用药品浸洗消毒,以防鱼病在越冬池蔓延成灾。

坚持投喂

鱼种和亲鱼入池后,如天晴气温高,还要适当投喂些精饵料,一直投喂到鱼不吃食为止,这样可避免鱼种越冬初期的减重。但是应该注意,一定要搭设饵料台和及时清除残饵,以免影响水质。

水体缺氧的抢救措施

注水补氧

利用越冬池附近的水源,把其含氧量较高的水注入越冬池,从而增加越冬池的水量和水中溶解氧量,这种方法叫注水补氧。这种补氧方法主要适用于小型越冬池和渗漏量较大的越冬池。注水补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取江河、水库水补氧。靠近江河、水库的越冬池在冬季缺氧时,可直接引江河、水库水或用水泵提水注入越冬池。在一般情况下,没被污染的江河、水库水冬季含氧量都较高,直接注入越冬池即可。如果使注水口和越冬池冰面保持一定的落差,使水注入越冬池时能激起水花,则补氧的效果更好。

(2)引取泉水补氧。越冬池附近有泉眼的可利用泉水补氧。如果泉眼较小水流不足时,可将泉眼挖大或汇集泉流引入越冬池,泉水一般含氧量较低,在引入越冬池前需经过一段流程(不少于50米),以扩大泉水和空气的接触面,并使注水口和冰面保持比较高的落差,以提高补氧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泉水发黑,发黄,含有很多气泡及有特殊气味时,说明泉水含有过多的矿物质或某些气体。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先经过化验,证明对鱼无害时才能使用。

(3)提取地下水补氧。附近无自然水源的越冬池,可利用地下

水补氧。目前各地普遍利用机井抽取地下水补进越冬池,效果很好。地下水含氧量一般较低,多不足1毫克/升,有时还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所以不能直接注入越冬池,必须经过一段流程,使有害气体挥发掉和使氧气溶解进来,并使注水口离冰面有2米以上落差,以提高补氧效果。一般情况下,15亩左右的越冬池,机井井管的口径不应小于4寸。

循环水补氧

当完全止水越冬池缺氧时,可用水泵抽取原池的水进行循环,使其在空气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后仍流回池中,以增加池水中的含氧量,同时还可以放出部分有害气体,减少对鱼类的危害。这种方法称为循环水补氧,也是一种较好的补氧方法。由于其增氧快,在越冬池发现紧急缺氧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抢救。

循环水补氧也须使池水经过一段流程和使注水口与冰面保持较高落差,以增加补氧效果。

为避免因大量抽水引起水温突降,对越冬鱼类不利,应采取早补水、勤补水、少补水的方法。一般当溶解氧下降至3毫克/升时开始抽水循环,当溶解氧升至6毫克/升时即可停止,不可盲目地长时间循环池水,使水温过低,引起鱼类死亡。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