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金鼓鱼 养殖(卖鱼最早规格最大亩产最高“黄鳍鲷产业”的革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2020年2月9日,珠海市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卖黄鳍鲷成品鱼3塘,也是整个市场最早出的第一塘新鱼,平均规格最大6两(标头鱼1.3斤),平均亩产5403斤(单塘最高亩产为5862斤),为整个黄鳍鲷市场之最:卖鱼最早!规格最大!亩产最高!


卖鱼最早!规格最大!亩产最高!“黄鳍鲷产业”的革命

黄鳍鲷


卖鱼最早!规格最大!亩产最高!“黄鳍鲷产业”的革命

具体卖鱼数据(点击放大观看更清晰)


据了解,黄鳍鲷(也称黄立鱼、腊鱼、黄脚立)一直是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的特色养殖品种,早就形成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8年金湾区的黄鳍鲷养殖面积达一万多亩,产量1.5万吨,占全省产量的42%、全国产量的19%,产值超过6亿元,在全国同级别区(县、市)中位列第一,并于2019年12月19日荣获“中国黄立鱼之乡”美誉。


黄鳍鲷也是国内沿海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一条鱼,作为养殖品种价格行情20多年来基本不会低于成本价格,相对稳定,这也是为什么黄鳍鲷会被养殖户选择作为主要养殖品种。


视频加载中...

香港美食家蔡澜曾说过,“黄鳍鲷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鱼”


然而随着日积月累养殖同一个品种以及气候变化,限制产业发展的弊端也逐步凸显:病害频发,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其实黄鳍鲷一直饱受链球菌和小瓜虫滋扰,高温期间链球菌滋扰造成的死亡损耗更是持续不断的,更有甚者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反塘造成全军覆没。在这样的养殖环境下,珠海市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如何在养殖方面做到整个黄鳍鲷市场一枝独秀的呢?


卖鱼最早!规格最大!亩产最高!“黄鳍鲷产业”的革命

珠海市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伟根


卢伟根说:“系统的管理占第一位”


据卢伟根介绍,目前公司自有养殖面积为550亩,由珠海市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山市优悠水产有限公司共同管理,其中黄鳍鲷在养成品鱼的面积为280亩(其他面积用来育苗、养殖金鼓、鳗鱼等品种),自有场预计黄鳍鲷成品年产量约80万斤,加上“公司+农户”模式的年产量,总年产量能达到150万斤左右,产值约3300万人民币!


“系统的管理永远是生产规划的第一位”面对这样的养殖面积和群体,卢伟根如是说。为了掌握好整体生产节奏,卢伟根从苗种开始就紧紧握住源头,确保苗的种质和生长速度,保证后续的生产。


而在标粗过程中对鱼苗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其养殖模式中需要搭两年冬棚(鱼苗标粗时搭棚、鱼苗养殖过程还要搭一年冬棚),众所周知黄鳍鲷冬棚鱼苗最容易因为病毒或小瓜虫等病害引起大规模损耗,卢伟根从调水、预防、投喂等方方面面通过信息的准确沟通下达、养殖操作工的执行力和责任心去把控一塘鱼苗的安全生产。而对于后续的鱼苗托筛分塘、鱼塘轮换开塘其基本从放苗标粗开始已经全部规划好,做到同期放苗前提下都比其他人规格还要大,为早卖鱼、大规格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卖鱼最早!规格最大!亩产最高!“黄鳍鲷产业”的革命

卢伟根与操作工在养殖过程中的沟通记录


搭两年冬棚是基础,调水是杀手锏,重点是调水


冬棚最难管理,成本也高,但是基本能在每年清明前后成品鱼规格能达到平均5-6两,成为市场流通商的“宠儿”。同时两年冬棚最关键核心还在于在5月份前达到上市规格基本卖完所有成品鱼,避免了高温造成的直接损耗,也避免与市场传统的放苗模式和养殖模式滞后的成品鱼同时上市造成价格波动,“自己卖完鱼在数钱了,别人还在熬高温埋怨鱼规格不够大、价格不够高”这是卢伟根很自信说出来的一句话。相信很多黄鳍鲷养殖户都会有同样的疑问“我也同样是搭两年冬棚,为什么结果不一样的呢?”,这就是为什么说调水是杀手锏的原因。


调水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黄鳍鲷15个月左右的养殖过程中尤为重要,也是养殖户养殖黄鳍鲷最头疼的问题,不是亚盐高就是氨氮高,但卢伟根却说在少换水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水产调水药品做到由头到尾亚盐氨氮低水平,这部分的药品成本粗略估计占总成本的10-15%,也有人曾质疑药品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卢伟根却认为在整个长周期的养殖过程中,其目前的养殖模式虽然多了一年搭冬棚成本以及相对传统稍多的药品成本,但是整体缩减了最少2个月的养殖周期(其中的塘租、电费、药品等等投入减少了)、养殖过程中死鱼基本可以控制在5%以内甚至更少就是赚到了,其前面3塘优秀的卖鱼数据恰恰能体现这一点,而且近3年来这样的好成绩也能保持到现在。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饲料质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更多的水产调水药品投入是绝对可以让包产系数拉高直接从产量中获益,整体缩短周期,减少死鱼,其实一造鱼算下来总体利润还多,所有操作就是为了达到卖鱼早、价格高的效果。大量的调水药品只不过是表象,药品成本多少、如何通过观察鱼和水情况达到最好的养殖效果,也只有卢伟根本人能说清楚,也可以自己摸索各自修行,毕竟方向他证明是对的。


市场变幻下,更需要全新的模式去突破


一方面是传统养殖模式下鱼塘租金和病害方面的压力,整个金湾区主要的高度养殖区小林和三板镇集中养殖区域塘租从早几年的几百块一亩蹭蹭上涨到现在的2000-3000元/亩,成本的增加如果没有新的产出方式,收入是最容易被动的,特别是病害高发的情况下,原有的鱼塘历经同一品种的持续不间断养殖,再养发病几率也会增加,这种发病几率不仅仅局限在独立的养殖鱼塘之间,对同一养殖区域的水源也是致命伤:水是联通的,病害是相互传染的。所以有条件的养殖户或转养、轮养其他品种如盲曹等等,又或者到外围寻找符合养殖黄鳍鲷条件、租金更低的鱼塘养殖方为上策。


另一方面最明显的是流通,最早黄鳍鲷流通规格基本都是2.5两起抓,随着高密度养殖下,抓鱼规格越来越大,3两起抓甚至这一两年还有的3.5两起抓,虽然是0.5-1两的规格抓鱼变化,但对养殖户影响却很大,特别是这两年病害滋扰下成品鱼规格通常达不到或者达到规格能挑的上市规格不多(5两以下为主),而往往是5两以上的规格市场最好流通,收购价格也是最高的,这就是新模式存在的价值,不贴合市场消费发展的养殖行为最重也难逃淘汰的命运。


而对于流通商来讲,新的养殖模式下产生的受欢迎的大规格鱼也将影响流通格局:鱼规格大消费终端畅销走量大,利于流通商做大做强;特别是做“公司+农户”的流通商,养殖户的鱼越大越早卖越好卖,资金回收风险最低,对于资金周转最有利,资金管控才是王道!


卢伟根统货上市的黄鳍鲷:实际挑鱼能7-8两上,不过其认为平均5两多到6两规格一枪过上市利润已经足够,早清塘规划下一批,良性的利润循环就是如此形成的


新的养殖模式优势明显:生长速度快、规格大、养殖周期短,很多人说很难做得到,也有人说卢伟根是幸运。而更重大的意义在于给金湾区整个黄鳍鲷行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起码让目前养殖黄鳍鲷感到困惑的养殖户知道,这样养是行得通的,这也是小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后话:从早两年接触到该模式以及卢伟根本人,刚开始小编对这种模式也是半信半疑,通过走访市场对比以及相关黄鳍鲷养殖户或者从业人员反馈回来的口碑,还是可以作为生产性实践去做的。另外对于外行,还是要温馨提醒一下的: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