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石蛙养殖场地建设(代表小组聚合力 产业发展添动力)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为凝聚人大代表的智慧力量,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今年以来,雨城区望鱼镇人大主席团在以行政村区域划分代表小组的基础上增设产业发展代表小组,以乡村产业发展领域为原则,试点设立传统农业产业代表小组、农旅融合产业代表小组,代表小组对全镇范围产业发展开展调研考察,为全镇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找准切入点,为推动产业发展聚力赋能。抗风险能力差是困扰农村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发展产业是实现增收的根本之策。为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望鱼镇产业发展代表小组深入调研研究,分析短板弱项,找准问题根源,提出精准对策,形成《农企联姻增强防风险破瓶颈能力的思考》,为推动全镇农业产业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展现了人大担当作为,对做大做强区域性特色产业具有极大引领作用。

在专业代表小组与镇村的共同努力下,三台村因地制宜走产业发展振兴特色之路,利用集体闲置已久的三台村代家山小学土地资源,实施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成1220平方米石蛙养殖房和225平方米孵化池的石蛙养殖基地,成立村集体农业公司发展仿生石蛙养殖,解决资产闲置、无人看管的难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沙坪村试点“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农户参与石蛙养殖发展,以石蛙养殖企业蓉雅渝农业公司养殖基地为核心,由村党组织牵头、村集体联合社主导,鼓励农户利用废旧养殖场地、周边闲置场所建养殖设施,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向农户提供种苗、饵料及技术指导并以“保底价和市场价”相结合方式回购商品蛙,保障群众收益稳定。

把握关键点,为强化农业基础建言献策。生猪养殖产业作为雨城区重要的农业基础产业、基本民生保障的“菜蓝子”工程,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望鱼镇传统农业产业代表小组学习参观巨星生猪养殖场项目,以产业谋篇,立足镇情,形成《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建议》。

雨城区望鱼镇人大主席团按照区委、区政府发展生猪养殖全产业链的部署,结合望鱼实际,拟依托四川巨星公司雨城种猪基地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建成生猪存栏24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2个,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生猪养殖年产值新增0.22亿元,预计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40万元以上,促进全镇农业发展和助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项目投入生产后,正常年出栏优质肉猪约0.9万头,有利于提高全镇生猪生产水平,将有力推动望鱼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将为全区生猪全产业链作出一定贡献,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抓好发力点,为建设美丽乡村护航献力。农村人读书不易,最大难点在于缺少适合他们读书的环境。望鱼村农旅融合产业代表小组围绕文旅融合发展主线,不断拓展望鱼村农家书屋漂流点——行云草舍书店功能内涵与外延,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路径和模式,切实发挥农家书屋“小阵地”、精神文明“大粮仓”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农家书屋+产业发展”,盘活山水谋发展拓宽致富路。雨城区望鱼镇人大主席团依托城市近郊乡村设计的多样化文旅社区行云草舍书店新业态挖掘潜力,对村内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附加值,拉动人气树“三山生态旅游环线”文旅地标点。采取“村集体+公司”模式,盘活古镇闲置资产打造乡野民宿,形成“固定+浮动”利益联结,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农家书屋+乡村学堂”,把农家书屋建成农民致富增收的“加油站”。充分发掘“土专家”作用,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着力点,以“富脑袋”促“富口袋”,将农业生产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实现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七组村民李永华潜心专研学习养蜂技术,自家养蜂60箱并带动全村20多户养殖300多箱,年出售高山百花蜜达12万元。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代庆)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