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广东水产养殖新品种(广海学子三下乡: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推广,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通讯员 林琼苗 崔敏莹 邓燕聪)2023年8月1日,广东海洋大学红墨1号创新创业实践团前往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乌石镇与覃斗镇进行了紫海墨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的推广及其社会带动效益的调研。

倾听养殖户声音,切实帮助痛点解决

雷州市乌石镇地处雷州半岛西南部,是广东省脱贫攻坚的成功典范。一直以来,乌石镇依托海洋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4854公顷,其中,扇贝更是成为雷州市主导品种,扇贝产业对乌石镇的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乌石镇的英楠村进行实地调研,队员们逐家走访养殖户,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现状,收集村民们反馈的问题,同时跟随养殖户出海,体验收笼和分笼,进一步了解当地扇贝养殖情况。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英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扇贝养殖,这里的人“靠海吃海”,依托天然的海域环境进行养殖活动。当地养殖的扇贝品种有本地种墨西哥湾扇贝,以及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刘志刚教授所研发的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在与养殖户光叔交谈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得知:随着南方的高温和极端天气的出现,本地种墨西哥湾扇贝大面积死亡,而刘教授研发出来的新品种“红墨1号”则更耐高温,且肉柱重可增加不少,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为了解新品种“红墨1号”推广对乡村振兴的的重要意义,切实帮助养殖户痛点解决,在乌石镇英楠村,实践团还对扇贝的产值产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本地种墨西哥湾扇贝亩产为600公斤,而“红墨1号”扇贝平均亩产达879公斤,并且“红墨1号”扇贝的养殖周期比墨西哥湾扇贝缩短了两个月左右,养殖成本大大降低。

广海学子三下乡: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推广,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光叔出海调研。通讯员 崔敏莹 供图

实地调研真情况,脚踏实地干实事

通过实地调研,团队发现扇贝养殖行业存在许多痛点,雷州本地品种墨西哥湾扇贝种质退化,缺乏良种,养殖不规范,阻碍扇贝行业的发展。为此,实践团对刘志刚教授研发的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进行产学研推广,逐步完善“良种+良法”的养殖模式,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南方高温海域模式的“育繁推一体化”生产技术体系。

广海学子三下乡: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推广,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苗种质量检查。通讯员 邓燕聪 供图

在实地调研中,为了让该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更好的进行产学研成果落地与技术转化,实践团来到了王老板的扇贝种苗养殖厂进行参观及苗种数据的收集。

这几年来,本地的墨西哥湾扇贝种质退化,在炎热的夏季,其存活率越来越低,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是,从前几年开始,王老板的扇贝种苗养殖厂也引进了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在覃斗镇,在王老板的扇贝种苗养殖厂,实践团成员看到了自动化的养殖设施,实地了解到了藻种是如何培育,尾水是如何处理,对种苗的繁育、投饵和养殖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与王老板的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也向王老板提出了规范养殖的建议,王老板认真聆听并对其给予了肯定。王老板说:“经过这几年的培育,‘红墨1号’的生长已经逐渐适应雷州本地的环境,能够稳定遗传,经济性状也越来越优异,在今年更是卖出了5块的好价钱!相信‘良种+良法’未来会更好!”

广海学子三下乡:扇贝新品种“红墨1号”推广,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王老板合影留念。通讯员 崔敏莹 供图

结束了这一段时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受益匪浅。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对近10户养殖户的走访调研,发现当地扇贝养殖产业的切实问题。同时,在与合作养殖户的交谈和实地勘探后,也了解到新品种在投入养殖后的选种育种情况及经济效益情况,可谓是收获颇丰。发展乡村与青年力量没有止境,有“贝”而来,必将事半功“贝”,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一员,广东海洋大学红墨1号创新创业实践团必将将应用转化,用实际行动帮助广大养殖户增收创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圆千千万万个养殖户的小康梦。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