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斗门养殖(专访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从“丰收节经济”到“年鱼经济”,探路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

12月29日,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将在珠海开幕。

实际上,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省主会场活动之后,白蕉海鲈不仅仅跃上了北京地铁,还走进了澳门米其林餐厅、广州白天鹅宾馆、成都高端川菜食府,成功举办“白蕉海鲈杯”2022中国斗门垂钓大赛,全网曝光量破亿人次。

相关数据显示,在“丰收节经济”和假期经济加持下,“白蕉海鲈”的塘头收购价从每斤12.9元涨到每斤17.7元,同比涨幅达60%;“白蕉海鲈”预制菜产品销售量约628吨,同比增长28.6%,总销售额2519.7万元,同比增长30%。

作为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珠海斗门积极探索“丰收节经济”“年鱼经济”。广东“年鱼”代表白蕉海鲈何以火出“渔乐圈”?继“丰收节经济”后,“年鱼经济”预计带来哪些影响?近日,包括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内的媒体专访了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苏虎。

苏虎表示,将通过高水平举办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发挥“中国年鱼策源地”“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优势,做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和国际垂钓之都两大平台。通过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国鲈”设计统一的VI标识、创新传播方式、创作文艺精品,塑造“国鲈”品牌,让白蕉海鲈成为美食品、文化品、情义品。

搭乘“节庆”经济快车

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人民,成就一地经济。

苏虎表示,斗门将从大力发展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塑造“国鲈”品牌形象、搭乘“节庆”经济快车等三个维度,让白蕉海鲈“游得更远”。

今年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珠海市斗门区圆满举办,斗门区顺势而为,探路“丰收节经济”模式,继续做好“一条鱼”文章,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丰收节经济”的加持下,白蕉海鲈实现“量价齐飞”,成为新晋“网红”。

苏虎表示,在我国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中,“鱼”的形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饱含着亿万人的情感聚合。作为“丰收节经济”的延续,斗门推出“今年春节有好礼,年年有余‘年鱼’礼”的贺年消费理念,将继续搭乘“节庆”经济快车,打造有文化赋能、有情感加持的“中华好年鱼”,助推白蕉海鲈“从塘头游向餐桌”。

如今,珠海的预制菜深加工企业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加快研发预制菜新品,设计春节“年鱼”礼盒,快速抢占春节年货市场。

今年6月,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20.9平方公里为发展腹地,预计总投资超70亿元,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50亩,打造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广东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

《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将规划建设以斗门区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园,力争在3年内全市新增建设5.0预制菜产业新空间用地4000亩,并给予入驻5.0产业新空间的预制菜企业租金优惠,推动珠海市形成质量安全、绿色健康、优势明显的预制菜特色产业高地。

“年鱼经济”效益凸显

斗门区白蕉海鲈养殖面积约3.9万亩,共有白蕉海鲈养殖户2000余户,养殖产量15.6万吨,占全省产量的70%,占全国产量的50%。

苏虎表示,斗门区作为珠海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服务澳门的主战场,承担着特殊使命,具有窗口示范效应。“年鱼经济”预计将让农民成为有盼头的职业、让农村成为有希望的家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苏虎表示,在“年鱼经济”的加持下,斗门区将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让农民成为有盼头的职业。同时,“年鱼经济”将继续赋能跟渔业相关的娱乐、健身、观光、科普、游学、餐饮等行业,在家门口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擦亮珠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让农村成为有希望的家园。

此外,“年鱼经济”将推动斗门区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强化“国鲈”品牌培育,将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进行集约化配置,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农业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实现三产融合蓬勃发展。

如此看来,从“丰收节经济”到“年鱼经济”,珠海斗门探索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以产业链创新做强水产业发展,以农业工业化和休闲农业为主抓手做好“接二连三”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