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科学养殖鱼的(种业、养殖、装备三大专题“干货”不断,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渔业发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亚洲在全球水产养殖中占主导地位,占总产量的90%以上,其次为美洲、欧洲、非洲,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202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86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565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1%,在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捕捞产量难以增长的背景下,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提供 1/3 动物蛋白,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为保障食物供给做出重要贡献,养殖系统可持续产出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落实“大食物观”重要途径。

种业、养殖、装备三大专题“干货”不断,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渔业发展

▲ 海上养殖 周礼雄/摄

在16-18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渔业科技与创新大会”上,设立了水产种业、 水产养殖、 设施装备三个专题,来自国内外的渔业科技工作者献策产业发展问题,共同促进全球水产种业与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种业涉及品种包括卵形鲳鲹、罗非鱼、鲤鱼、鲢鱼等,话题包括种质资源挖掘、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筛选、平台创建与应用等;养殖专题涉及气候恢复力海洋渔业科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发、养殖系统对自然水域的影响、池塘设施养殖等,还有中东欧国家的水产现状资讯;养殖装备方面,囊括了深远海养殖设施形式、循环水养殖管道、净化系统及鱼类收获转运等方面。“干货”不断,令人大受启发。

种业、养殖、装备三大专题“干货”不断,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渔业发展

▲ “第二届国际渔业科技与创新大会”现场

种业

深远海筛选适宜品种,新技术助力良种创制

水产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创新力度的加大,越来愈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遗传育种改良和新品种创制方面。卵形鲳鲹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产业链成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是其主要的养殖方式,占养殖产量的98%,符合“能在深远海抵抗较强的洋流、能充分利用网箱养殖大空间、能全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能适宜冷鲜保存和精深加工”的“四能”原则,年产量达24.54万吨,其中广东约占近一半的产量。

种业、养殖、装备三大专题“干货”不断,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渔业发展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张殿昌作专题报告

目前,卵形鲳鲹仍在生长速度、肌肉质量、抗逆能力和饵料系数方面面临着瓶颈。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副所长张殿昌介绍,其团队目前卵形鲳鲹的雌雄性别的精准鉴别、分子系谱的精准判别、性状特征的精准评价和经济性状遗传解析方面均已取得进展。经连续四代选育的卵形鲳鲹新品种“鲳丰1号”具备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性状改良效果明显等特征,计划2025年申报水产新品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郑先虎带来了无肌间刺鲤鲫的消息,其研究证实了肌间刺遗传选育的可行性,并首次鉴定到调控肌间刺发育的关键基因bmp6,验证了基因编辑改良肌间刺的有效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梁宏伟揭示了鲤基因片段渗入长丰鲢基因组中的分子机制,其团队研发出可区分长丰鲢和普通鲢的遗传标记,建立了长丰鲢精准鉴定技术。

养殖

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产出

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水域环境和营养饲料调控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因素。到了21世纪,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深入系统,向精准营养迈进水产饲料品质进一步提升,向高质量发展,世界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中心也转移到中国。

种业、养殖、装备三大专题“干货”不断,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渔业发展

▲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艾庆辉作专题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艾庆辉指出,目前我国在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取得了进步,从传统营养学、分子营养学到精准营养学迈进,同时在研究理念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与安全,他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水产饲料应该是健康安全、品质提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通过营养调控品质机制和功能性添加剂探寻水产品品质升级的关键调控策略,同时开发非传统型蛋白源,提高非传统蛋白原料利用率,节约鱼粉资源,如合成生物学生产新型蛋白;“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使用营养平衡策略,通过配方设计精准、优化生产工艺实现饲料配方的优化升级,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营养与饲料运用体系。

种业、养殖、装备三大专题“干货”不断,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渔业发展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叶乃好作专题报告

“核心还是生态系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叶乃好指出,我国有限水域承载了世界60%以上的水产养殖总量,养殖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和生态红线的划定,“如何实现养殖系统的可持续产出与水域生态系统保护的并举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他指出,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可持续产出成为水产养殖科技创新方向,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盐碱水质改良与规模化养殖成为海洋渔业发展的新方向。他建议下一步要建设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实施养殖容量应用基础研究;发展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提升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智慧渔业发展;实传统渔业水域可持续利用,开辟盐碱水、鱼稻等渔业新空间。

设施

智能化设备拓宽养殖空间

HDPE重力式网箱为我国深水养殖网箱主体

种业、养殖、装备三大专题“干货”不断,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渔业发展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副所长谌志新作专题报告

拓宽养殖空间离不开养殖装备的主力,随着产业的发展,以养为主的产业政策为中国水产养殖向深远海转型发展提供了好机遇,1998年我国引进挪威HDPE网箱、2000年引进美国和日本深水抗风浪网箱,HDPE重力式网箱目前成为我国深水养殖网箱主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副所长谌志新指出,中国深远海设施养殖系统构建与定义要素的关键词是“深、远、大型、智能化”,发展深远海养殖系统构建要求解决养什么、在哪养和怎么养的问题。

种业、养殖、装备三大专题“干货”不断,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渔业发展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小华作专题报告

南海所研究员黄小华指出,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必然选择,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国最近十年深水网箱养殖产量每5年翻一番,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占比海水鱼养殖产量从2010年的7%增长至2022年的20.4%,并且继续呈递增态势,网箱养殖鱼类品种涉及金鲳鱼、大黄鱼、军曹鱼、石斑鱼、章红鱼、鮸鱼等10余种,呈现出品种多样化、设施大型化、生产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特征。

深远海养殖主要指以重力式网箱、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等大型渔业装备为主体,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技术为支撑,在深远海进行规模化高效水产养殖的方式。黄小华在对比分析不同深远海网箱养殖现状后指出,保证网箱设施和鱼类安全是实现预期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主要在设施和生物安全技术、康养殖技术和工艺体系、精准营养调控技术、高效养殖装备技术、智能决策与远程控制技术方面存在需求,以解决网箱结构不够安全、网衣生物附着、养殖品种饵料系数高和水下作业装备缺失等问题。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罗茵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