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湖南永州金洞石蛙养殖(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金洞管理区:魅力金洞 生态山城)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永州新闻网讯(记者 谢思佳 实习记者 年福奎 )9月18日上午,永州市“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金洞管理区专场,展示70年来金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金洞管理区党委副书记、主任何永明发布新闻。金洞管理区党委副书记李耀华,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唐亚分别就金洞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问题答记者问。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金洞管理区:魅力金洞 生态山城

70年来,金洞管理区党委、管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抓实干、奋勇赶超,全力推动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金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民安居乐业,事业欣欣向荣,金洞进入了历史最快发展时期。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金洞管理区:魅力金洞 生态山城

产业体系实现了“一业一元到多业多元”的历史跨越

林业全面转型升级。金洞管理区位于湘江支流白水河上游,与3市7县区交界。前身是金洞林场,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省属市管的大型国有林场。2006年管理区成立后,“长江防护林、森林经营样板基地、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县区、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等项目均落户金洞。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与高等院校、专业院所对接合作,成立楠木研究所、园林所,大力发展以楠木、红豆杉、银杏为主的珍贵树种产业,建设集苗木生产、科研实验、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和示范引领功能于一体的高端花卉苗木基地。目前,金洞森林蓄积量达到3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7.74%,珍贵树种8万多亩,珍贵树种苗圃基地4800余亩,林业产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荣获了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楠木之乡等多个“国字号”品牌,珍贵树种培育经验在第三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上作典型推介。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金洞生态旅游起步于2001年,当时主要靠金洞漂流、金沙滩3A景区吸引游客,年接待游客不足5万人。近年来,金洞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引领、市场主体、分步推进”的发展思路,不断补齐“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短板,基本实现了金洞生态旅游“二日游”目标,相继建成了楠木主题公园、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玉苑天成生态园等旅游景区景点,提质升级了金洞漂流、金洞国家森林公园、白果市红色旅游景区等老品牌,“金洞楠木康养特色小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小镇建设试点。近三年来累计接待游客8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带动金洞管理区及周边第三产业产值超20亿元,游客量和旅游收入保持了年均20%的增速,先后获评“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湖南生态旅游经济十优示范案例”。

生态“种养+”农副产品渐成气候。建场以来,单一的林业产业一直占据金洞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十八大后,金洞立足地方实际,发挥生态优势,中药材、茶叶、苗木种植,竹根鼠、野猪、豪猪、石蛙等特色种养业逐步壮大,农产品加工、竹木深加工产值逐年增加,“林药结合”“林草结合”“林养结合”“林游结合”等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生态文明实现了“荒山荒园到宝库花园”的辉煌巨变

坚决守住碧水蓝天。近年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一“两山论”,绝不逾越生态保护红线,凡是破坏生态的事,一律刹车、一律禁止、一律不干。大力实施了重金属治理、河道治理、裸土治理等环保项目,高标准落实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年均蓝天天数和空气达标天数超350天,地表水质100%达到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真正实现了“把水还给水,把山还给山”,坚定守护好了一方绿水青山。

全力推动绿色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以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引领,走出走好一条适合金洞发展的绿色之路。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白果市风电场项目已完成一期投资4亿元,预计年底并网发电;投资8亿元的晒北滩分散式风电开发已签订框架协议;投资5000万元的竹木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开工建设;投资1500万元高岭土精深加工已建成试产。

致力打造城市养生园。历年来的守护让金洞的生态更加优美,现有木本植物98科654种,陆生脊椎动物190种,年均负氧离子超过2万个每立方厘米,堪称“天然氧吧”“城市绿肺”。先后成功创建了“金洞国家森林公园”“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金白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多个国家生态品牌。

人民生活实现了“一穷二白到富足安康”的彻底改变

基础设施沧桑巨变。金洞属偏远山区,交通闭塞,老百姓生活贫困。改革开放以来,交通经历了“无路-砂石路-柏油路-水泥路-炒砂路”的演进。十八大以来,大力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总投资3亿多元的“木—牛”(祁阳木梓圩至金洞牛头山)二级公路全线贯通,逐步构建起2条省道,3条县道,16条乡级公路,132条村级公路的“大动脉、大循环、大交通”体系。同时,林区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人畜安全饮水完成率95.3%。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林场始建时,金洞只有山、只有村,没有城镇。改革开放后,金洞城区逐步形成金龙路、民康路、金林路、人岭街、燕窝街、凤凰大道、新屋街等“三纵四横”的城镇路网格局。近年来,全力推进了黄家台棚改、中学学位房、城区污水处理、城区防洪大堤、沿江风光带等城镇提质项目,目前已形成了4平方公里、2万人的金洞特色“山水新城”。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区贫困人口19393人,贫困发生率达33.6%,易地扶贫搬迁总人数5250人,约占全市易地搬迁人数十分之一。目前,已有15个贫困村顺利摘帽退出,1875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减贫率达96.7%,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7%。

改革创新实现了“封闭落后到开放兼容”的根本转变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金洞林场成立初期,由于场、乡分开,地域管辖、行政管理的不统一,乱砍滥伐事件频频发生。改革开放后,为更好保护森林资源,1984年,金洞林场转变成事业、行政、企业三位一体,以事业单位管辖乡镇的“以场带乡、场乡联营”的特殊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健全,2006年5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金洞管理区,行政级别为正县级,全面负责管理区域内经济社会事务。如今,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理顺,金洞步入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大路。

机构更加精简高效。十八大以来,金洞致力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圆满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人员从改革前的1206名缩减到664名,每年减少林场成本支出3839万元。下放107项审批权限,推行“一站式”办公,乡镇、村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站),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极大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改善了服务水平,便捷了群众办事,树立了良好形象。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十八大后,金洞抢抓“中西部大开发、大开放”“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进行了包括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土地流转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牢固树立起“你发财、我发展”的引资思路,破解了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大力激发民间资本对金洞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

70年来,金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未来,金洞更是充满信心、激情满怀,将一如既往凝聚力量、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努力建设“开放、富裕、健康、美丽”新金洞。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