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稻田养殖龙虾技术视频(养虾需有“稻”—— 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养虾需有“稻”—— 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近年来,“麻小”等小龙虾美食热潮从终端迅速拉起了对小龙虾生产的巨大需求。一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发挥物种互利共生作用的新种养模式——稻虾共生(稻虾共养),在政府支持、产业推动和农民响应下,在长江流域等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稻区迅速发展。稻虾共生模式为何能取代池塘精养模式成为主流?在这个模式中水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虾稻田中的水稻如何保护和管理?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

稻虾共生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小龙虾池塘养殖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最初以河塘养殖为主,但是人们在生产中发现,尺寸小的低等级小龙虾占比最大,商业价值低下。有鉴于此,1991年开始,W R. Odson 进行了小龙虾稻田“间作”试验,经过连续5年的研究发现:在不额外投放饲料的条件下,一个月左右小龙虾重量增加了93%-153%,高价值商品虾的比例大幅提高。试验的成功为后来的稻虾共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2001年,潜江地区开始推广虾稻轮作,种养模式的改变提高了稻田收益,但是由于养虾和种稻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增收水平有限,到2010年左右,稻虾共生模式的探索成功,解决了虾稻轮作中的时间冲突难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稻田的产出。在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稻虾共生模式得以迅速发展,到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200万亩,其中,虾稻田面积850万亩,占比70.83%,而2016年,这个比重只有50%左右。

稻虾共生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充分证明和展示了其在稳粮增收中的示范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政策越来越重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当地虾稻产业发展:湖北省荆州市在2018年提出了三年发展虾稻面积400万亩的目标、湖南省常德市在2019年提出计划三年发展虾稻面积100万亩的目标、江苏省计划发展虾稻面积800万亩等。在政府的引导、推动,和产业的示范作用下,虾稻田的发展面积继续呈现井喷趋势,虽然这可能会带来局部和短时间的过热,但从仍未被充分满足的餐饮市场缺口和甲壳素等精加工产品的终端需求上看,小龙虾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湖北省部分地区的虾稻田亩均收益突破了5,000元/亩,2019年一季度,虾苗的巨大需求、商品虾(包含虾苗)坚挺的市场价格,使得部分养殖户的收益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8,000甚至10,000元/亩,创富神话带动了越来越多新的从业者加入,但是,在从种植向种养结合,从种养小白向专业化种养户的转换过程中,如何实现虾与稻的有效协同?如何利用好虾稻共养相对于池塘精养的比较优势?相对于养殖收入,需不需要花功夫对收益相对较低的水稻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仍是让很多新晋虾稻区和虾稻种养户比较迷茫的话题。

养虾需有“稻”—— 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水稻在稻虾共生体系中的意义

养虾需有“稻”—— 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稻田提供养殖平台

不同于淡水鱼类等水产,小龙虾属于底栖生物。决定产量的不是水体容积,而是平台面积和坡面面积。当食物资源匮乏、养殖密度过大时,小龙虾可能产生同类相食现象,特别是当小龙虾蜕壳时,由于身体柔软,难以抵御来自同类和外界的攻击,若管理不善,会出现很高的死亡率。这也是很多养殖户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池塘养殖不同,虾稻田在建设和改造时,会在水稻田周围开沟筑埂,虾沟和水稻种植区域为小龙虾栖息提供了大面积的坡面和平台,能够为小龙虾提供较充分的生长空间,从而有效的提高小龙虾的单体重量和高价值商品虾的比例。

水稻种植季提供饵料和越夏环境

稻田生态系统在水稻生长季可以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食物源。如前文所述,食物源是小龙虾从池塘精养走向稻田养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在湖北等地,虾稻田种植户会选择在5月中下旬进行水稻育秧,6月下旬在施用足量的有机肥和尿素作为底肥后完成水稻移栽。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农事操作中提供了足够的养分,同时稻田小气候又为微生物的生产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稻田水层和土表环境中会有大量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生长繁殖。而螺类、摇蚊幼虫等底栖生物是小龙虾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同时,稻田生态系统还为小龙虾提供越夏栖息环境。当气温高于32℃时,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就会下降。温度过高,小龙虾常常会选择潜伏在虾沟或者稻田深处,7~9月份往往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日平均气温最高可达37℃以上。茂密的水稻,可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小气候条件,降低田间温度,在炎炎夏日为小龙虾提供遮阴条件。此外,茂密的水稻还是小龙虾躲避鸟类等天敌的场所,可有效提高小龙虾的存活率和产出。

水稻收割后稻茬的降解可改善小龙虾的越冬条件,提高虾苗的产出

秋、冬季是亲虾抱籽和幼虾生长的重要时期,稻茬的自然降解过程中滋生的轮虫、枝角类和摇蚊幼虫等浮游生物,可为虾苗提供大量的饵料,配合适当投食(一般每月投放一次水草,每周投放一次动物性饲料,每天投放一次混合人工饲料,结合小龙虾密度调节投放数量和频率),多样化的饵料不仅可有效降低养殖户的投料成本,而且为小龙虾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更均衡的营养,从而提高小龙虾的体质和抗逆能力。

与此同时,稻田中大量的秸秆(一般20-40cm)为幼虾提供了遮蔽条件,一方面可以遮风保温,另一方面,稻茬降解在肥水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能,配合水层深度管理可提高水体的温度2~3℃。相对于池塘养殖,温度的提高,可有效地改善小龙虾的越冬条件,从而提高小龙虾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这也是为什么虾稻田的小龙虾上市早,虾苗产出高的重要因素。

养虾需有“稻”—— 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基本收益保障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曹凑贵等在潜江的研究发现,稻虾共作模式中小龙虾的排泄物和残存的虾饵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比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增加4.63%~14.01%),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由于虾稻田产出的大米自带生态大米属性,通过地区品牌的运营,虾稻米能够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从而给农户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水稻上的稳定收益和产出,也能降低小龙虾因价格波动为种养户带来的风险。

“小龙虾上市早”、“虾苗产出高”也是虾稻区别于池塘养殖的比较优势。更早的上市时间让种养户赢得了市场先机和价格优势,每亩约300斤虾苗产出更是种养户良好的收入来源。

养虾需有“稻”—— 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稻虾共生条件下,

如何做好稻田病虫害管理

养虾需有“稻”—— 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图片引自ADAMA Global)

鉴于水稻对于虾稻共养体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水稻的栽培和管理是虾稻田综合管理、获得理想收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选择抗病虫、抗倒伏且耐肥的紧穗水稻品种、合理晒田复水等操作以外,合理使用植物保护产品仍是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和稳定产出的关键。但是,在虾稻田中如何选择和使用安全的植保产品,仍是困扰虾稻种养户的难题。为探讨虾稻田的安全用药,笔者在搜集详实研究数据,并在湖北虾稻产区调研后发现,当前虾稻田市场上可用的产品以下列这些品种为主。

养虾需有“稻”—— 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病害治理

当前用于虾稻田病害防治的化学杀菌剂主要为三唑类,如戊唑醇,三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此外,稻瘟灵和生物源的井冈霉素对小龙虾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实践中,考虑到每个药剂防治靶标的差异性,我们可以考虑井冈霉素+三环唑或稻瘟灵的组合,以实现对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综合治理。在制剂产品的选择上,建议优先选择大品牌的产品,以避免劣质产品中的有害溶剂、助剂对小龙虾造成影响。此外,一些常规稻田中常用的杀菌剂(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对小龙虾的毒性较高,应当避免在虾稻田中使用。

害虫防控

相对于杀菌剂,杀虫剂的可选择面更窄,当前市面上对小龙虾较安全的螟虫防控药剂主要有以92%可溶粒剂、75%可溶粉剂为代表的乙酰甲胺磷制剂,以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代表的部分双酰胺类杀虫剂,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部分生物类杀虫剂等;用于水稻飞虱的有效防控药剂有吡蚜酮等。双酰胺类杀虫剂自2008年上市以来,在水稻螟虫的防治上表现抢眼,但是,由于该类型产品作用位点单一且多年来的重复使用,部分地区因为高抗性防效大幅度下降,建议种养户结合当地的抗性发展情况选择施药方式或轮换使用,以提高田间的防效水平;近年来,以BT为代表的生物农药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生物类杀虫剂起效更慢、且保存过程中稳定性低于化学农药,在市场上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相对而言,乙酰甲胺磷由于其良好的内吸性和广谱性,施用后,不仅对螟虫防效突出,对稻水象甲、稻飞虱、稻蓟马、稻瘿蚊可起到兼防兼治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当前虾稻区螟虫防控的核心力量。吡蚜酮是目前应用于虾稻田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数不多的选择,通过防治蓟马、飞虱等害虫,还可以预防和减轻水稻矮缩病、叶鞘腐烂病的发生。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菊酯类杀虫剂和常规稻田经常使用的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对小龙虾的风险也较高,不可在虾稻田中使用。

尽管上述的品种目前已经在主要虾稻田区域广泛使用,对小龙虾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合理的用药技术,仍是在提高防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要素:

  • 施药时应当保持田间水层10厘米以上,适当的保水也可有效提高对螟虫的防控效果;

  • 施药时应当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不可随意超量使用;

  •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为更充分地发挥药效,建议施药的时间窗口在下午4点以后;

  • 注意喷雾尽量集中于水稻植株,减少落入水层的药量;

  • 由于小龙虾在长距离转运后存在一定的虚弱期,需要帮助小龙虾做好适应新环境的工作,新虾在投放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比较容易发生应激和死亡的现象。因此,建议种养户在小龙虾投放一个星期内避免用药。

稻虾共生是近年来发展的新的种养模式,在乡村振兴、稳量增收、绿色发展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作为从业者,在参与、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要我们更理性地去思考当前虾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优化技术模式,从而使虾稻产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可持续地发展。

...................................................................

本文系农资导报微信官方订阅号独家发布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订阅号:nzdbwx)

作者:唐秋荣 严大禹

本期编辑:小米

您还想看:

大调查+建智库,这个化肥品种有“钱”景!(附精彩视频)

“最佳坑农店”诞生:这家农资店要“火”!

大量百草枯惊现农资市场,伪装成这样…

当前,农资人这么惨?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