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大棘鳅养殖(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文|不知

编辑|不知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

大刺鳅的身体形态呈细长扁平状,尾巴也扁平化。它的嘴很尖,并且有一个锐利的上突。嘴较浅,口中有小型牙齿,眼下方长着刺状突起。鱼身的鳞片非常小,背鳍前部长有约35个短刺,臀鳍上长有2个棘,连接到尾鳍。大刺鳅的胸鳍较圆短,可是它没有腹鳍。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这种鱼的身体背部呈现出灰褐色或黑褐色,而腹部则是灰黄色。鱼头的背部正中央具有一条黑色纵带,而头部侧面从嘴部到眼睛再到鳃盖上方也有一条黑色纵带。这条纵带常常会从中断裂成黑色斑点,然后沿着背鳍到尾鳍基部伸展。鱼体的侧面具有多个块状的网状花纹或纵波纹。

大刺鳅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食肉动物,其主要食物是水生昆虫,尤其偏好蜉蝣目相关种类。除此之外,它们还偶尔吃一些鱼虾和鱼卵,但数量很少。在抓捕水面上的猎物时,大刺鳅会敏捷地扑向目标,发出“啵”的声响。而且,它们非常迅速地反应,能够快速地抓住猎物。虽然有时它们会吃一些植物性食物,但这只是少量的情况。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大刺鳅是一种温水性鱼类,通常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常常藏匿在石缝或洞穴中。它们最适应的水温范围是20℃~29℃,在水温降低到18℃时,它们的食欲和活动量会减弱,直到水温降到15℃时,它们的食欲减退至最大程度,最终会停止

大刺鳅性成熟一般需要3到4年的时间。它们属于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通常是从5月底到10月初,其中7月至9月是高峰期。产卵时,水温一般要达到25℃以上。大刺鳅的卵相对来说比较弱粘性,但它们能够黏附在水生植物的根系或叶片上。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大刺鳅的人工繁殖-->

亲鱼培育

为了进行大刺鳅的人工繁殖,建议选择年龄在4冬龄以上且个体重在200g以上的成熟亲鱼作为繁殖对象。在进入4月后,应当每天会给亲鱼加喂一次面包虫,并给予流水刺激来促进亲鱼的发育,每日时长约为3小时左右。

同时,还需要放入适量的已消毒水葫芦来调节水质,并为亲鱼提供优良的产卵环境。在人工繁殖期间,选取成熟度好的亲鱼进行催产。雌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较大且突出;而雄鱼身体略长,生殖孔呈粉红色,轻压腹部可使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人工催产和孵化

为了让雌雄亲鱼成功进行人工催产,需要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作为催产药物。按照雌雄亲鱼1:1的比例,用药量为雌鱼每千克体重0.5mL、雄鱼每千克体重0.25mL。注射时,用药时在背部肌肉或胸鳍基部注射,使用前要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尾亲鱼注射量为0.15mL~0.3mL。注射后,将亲鱼放入产卵池,并在池面上加盖网目大小为4cm的柔软网布,以防止亲鱼跳跃逃跑。

当水温保持在26℃~30℃时,经过10小时~12小时的时间,亲鱼开始进入发情状态并开始产卵。这些受精卵具有粘性,会附着在准备好的产卵槽上。采用棕片或根系发达的水葫芦作为产卵槽,并在使用前进行清洗并使用高锰酸钾消毒,使其卫生洁净。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接着,将装有产卵槽的水移至孵化缸或孵化槽中进行充氧或流水孵化,保持水温在26℃~30℃,确保溶氧充足。为了促进受精卵的健康发育,每天至少换水3次,并且控制温差在2℃以内。孵化期间为48小时~56小时,期间需密切观察,确保受精卵健康成长。

新孵化出来的鱼苗,会带有一膨大的卵黄囊,活动能力较差,经常侧卧在孵化槽底部。在接下来的数天,需要在孵化槽中进行暂养,等到5天~7天后,卵黄囊自然消失,鱼苗就可以自由游动,同时也开始了主动摄食的过程。可以投喂一些丰年虫幼体,但要注意少量多次的原则,每天可以投喂4次~6次,并注意勤换水和及时清除残饵。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约2天~3天后,卵黄囊完全吸收消失后,就可以把鱼苗转移到鱼苗池进行培育了。投喂的食物也要随着鱼苗生长的不同而作出调整。一开始可以投喂轮虫为主,适量多次。随着鱼苗的逐渐长大,可以投喂一些新鲜的红虫(水蚯蚓)、蝇蛆等高质量的鲜活动物性饵料。对于投喂食物,同样要注意分次投喂,防止浪费,并保证水质的好转。

<--大刺鳅的成鱼驯化养殖-->

池塘条件

在场地上,可以选择水泥池或土池来进行大刺鳅养殖,对于水泥池而言,最好先用沙土打底,之后再铺一层鹅卵石,而土池的面积应在1334平方米到3335平方米之间,水泥池的面积则应在50平方米到667平方米之间,同时池子的深度也应在2.5米以上,水的深度应该在1.5米以上。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在夏季高温时期,可以在水面上合适地移植一些水葫芦,这些水葫芦既可以为大刺鳅提供纳凉遮阴的场所,还可以对水质进行净化。同时,在池底也可以适当栽种轮叶黑藻,为大刺鳅提供一个栖息、藏匿、甚至是捕食的场所,这也有利于增加水体溶解氧,吸附水中多余的营养物质。为了方便进出水,还应该建造专门的进排水渠道,一边进水,另一边排水。当养殖密度较高时,还需要配置增氧机,以增加池水中溶氧量并保证大刺鳅的健康生长。

饲养管理

人工养殖大刺鳅需要注意控制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应控制在5到10尾之间。它的食性主要为动物性饵料,也可以摄食底栖动物和腐殖质等。目前还没有适合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配合饲料,所以投喂鲜活的黄粉虫、蚯蚓或蝇蛆等动物性饲料是其主要的食物。至于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要注意大刺鳅白天不进食的习性,它通常躲在池底的PVC管或鹅卵石缝隙中。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大刺鳅在晚上会上浮到水面觅食,而经过驯化后,它们也会在白天进食。建议每天喂食两次,分别是早上8点和下午5点,早上喂食的量应为总量的40%,而下午和晚上的喂食量应为总量的60%。大刺鳅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水质应使用无污染的山泉水或溪河水为佳,并需要定期更换水,最好采用流水养殖方式,以确保水质良好。

在饲养期间,需要定期清理池底的饵料残渣和粪便,防止积累对水质造成污染。同时,定期检查大刺鳅的健康情况和池塘出水口的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大刺鳅的饲养需要注意水质管理,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和氨氮等指标的维护。在饲养过程中,建议采用增氧设备和适当的水处理器材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健康。同时,在冬季来临前要做好保温措施,尽可能保持池塘的水深在2米以上,水温保持在10℃以上,以确保大刺鳅的生长和发育。还应定期检查大刺鳅的健康状况,并检查池塘的出水口,确认筛网是否牢靠,以确保其安全运营。

病害防治

大刺鳅养殖期常见疾病是细菌性肠炎,同时还有起捕擦伤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应急性死亡。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入池前应将大刺鳅放入3%~5%氯化钠溶液中浸洗5分钟~10分钟,消毒擦伤伤口。在运输过程中宜采用常温运输或空调车运输,不能采取加冰块直接降低水温的办法。因为这种方法可能会使大刺鳅产生“感冒”等问题,导致大量死亡。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在大刺鳅的养殖过程中,预防细菌性肠炎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大刺鳅很容易发生肠炎,导致死亡率上升,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首先,要保证水质的良好。大刺鳅是一种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水温、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对大刺鳅的生长产生影响。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水质的稳定性。同时,在水质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换水和消毒,以保证水体的清洁度和健康度。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其次,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适口性。大刺鳅的饲料应该以虾皮、鱼粉、米饭、面粉等为主要成分,营养均衡、新鲜无异味。在饲喂时要注意定量,不要过量或不足。为了提高大刺鳅的免疫力,可以适当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大蒜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对于刚进入池塘的大刺鳅,连续投喂3天~5天即可。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预防措施。例如,在养殖环境中悬挂草药袋,利用草药的挥发成分来抑制细菌生长;在池塘中加入一些消毒剂,保持水体卫生;对大刺鳅的饲养环境进行合理调整,保持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稳定性。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结语-->

防逃与越冬

在人工养殖大刺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防逃工作,因为大刺鳅善跳跃,特别是在有流水声的环境中更容易跳跃逃跑。为此,需要在池堤顶部距离水面超过50厘米的位置进行防范。此外,进出水口也需要尽量避免大的响声,可以在池面上加盖密眼网盖,以减少大刺鳅的逃逸。

另外,大刺鳅对于水温较为敏感,经过初步试验得知,水温低于10℃以下时大刺鳅几乎不会活动,低于7℃容易冻死。因此,在冬季来临前需要做好保温工作,保持池水温度在10℃以上,以确保大刺鳅的健康。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饵料选择性

大刺鳅是一种杂食性鱼类,野外生存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刺鳅的饲料以新鲜的蝇蛆、黄粉虫等活饵为主,并没有专门的饲料配方。此外,我们也发现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大刺鳅对饲料的选择很强,不喜欢摄食粉状和团状的饲料。近年来,使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进行驯化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大刺鳅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种质资源保护

大刺鳅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用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但其野生资源面临严重的滥捕和过度开发,导致供求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政府、科研单位、种质资源保护机构和相关企业应当联手推进大刺鳅的科技攻关和人工养殖业的发展,以实现对大刺鳅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大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从而共同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而努力。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大刺鳅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现状》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调查》

《野生大刺鳅种群数量、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研究》

《大刺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

《大刺鳅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现状》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