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天津淡水鱼养殖(只争朝夕育良种——记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金万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来源:经济日报

凌晨4点左右,天还没有亮,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金万昆就已经起床,准备和工人们对正在选育的鲫鱼新品种——白鲫进行良种筛选。

今年91岁高龄的金万昆在鱼苗繁育期间,坚持吃住在场里。“育种事业无止境,我们育种人要只争朝夕。”金万昆说。

从事鱼类遗传育种60余年来,金万昆以我国水产事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为己任,开拓创新,打造优良苗种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培育出11个经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被称为“水产界的袁隆平”。

孜孜不倦钻研

出生于渔民家庭的金万昆一辈子都在和鱼“打交道”。1953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建起渔业互助组,在渔船上长大的金万昆被推选为组长。自那以后,他扎根生产一线,从事淡水鱼类养殖工作。

1955年,互助组升级为芦台换新渔业生产合作社,金万昆当选社长。那时,北方几乎没有花鲢、白鲢,草鱼也很少,组织要求金万昆养好鱼苗,并向北方推广。

南方的鱼到北方基本过不了冬。金万昆不懂养鱼技术,更不会养南方的鱼,怎么办?“不管困难有多大,这是一项任务,必须全力干好。”金万昆将3000尾鱼苗放入挖好的两个大坑,凭借对鱼习性的了解,一步步摸索,奇迹般养殖成功。

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金万昆逐渐认识到,“水产事业要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种的问题,必须要搞育种”。育种是门大学问,靠实践,也靠理论。只上过18天“识字班”的金万昆,从学汉语拼音、翻阅字典开始认字读书,一点点学习积累育种相关知识。

“没有文化走不远,有知识才有拐棍,才能走得远。”金万昆说。笔记记了一页又一页,词典翻烂一本又一本,教材勾画一遍又一遍,问题请教一人又一人……几十年来,金万昆持续不断学习与实践,成为名副其实的育种专家。

如今,金万昆不仅出版了《淡水鱼类杂交种胚胎发育图谱》等5本专著,还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先后承担了几十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良种工程等科技项目。凭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金万昆把一个小渔场发展成国家级水产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业企业。

不久前,金万昆被授予“天津楷模”荣誉称号,在颁发荣誉证书的这一天,他仍在潜心研究。“在育种这件事上,我十分较真。我就是想培育出更多优质、平价的鱼种,为国家水产种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金万昆说。

持续创新技术

清晨六点,养殖车间内,金万昆在养殖池内舀了一盆小鱼苗,仔细观察长势。“一年四季,育种工作没有清闲的时刻。每年繁殖季,所有人白天黑夜都守在场里。”金万昆告诉记者。

良种场产卵池旁边有两间小屋子,是金万昆的卧室和办公室。繁殖季时,他每天住在这里,随时观察亲鱼的状态。“夏天是亲鱼产后护理的关键期,亲鱼生产后身体虚弱,亟需休养,并要增加营养。秋季是雌鱼鱼卵形成的季节,更要注意营养。冬天鱼半休眠,要注意给氧。”说起鱼来,不善言辞的金万昆立刻就打开了话匣子。

“多弄出一条鱼,让养鱼人好养卖好价,吃鱼人爱吃吃得起,我们是源头,不能掉链子。”秉持这个理念,金万昆多年来一心扑在育种事业里。

一条“津鲢”六代选育,金万昆用了50多年。数以万计的试验记录、比较、观察,定期更新换代,才能保证其种质不衰退和优良高产。这是我国“四大家鱼”首个人工选育种,不仅推动了北方地区家鱼大面积养殖,而且对保护水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发挥其生态修复功能和开发淡水“立体”养殖意义重大。

在工作中,金万昆经常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干的每一件事都要有科学依据。“从小鱼苗开始到大的种鱼,投喂量、投喂时间、频率等都是有要求、有规范的。每一次实验研究,场长都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工程师高永平说。

在金万昆的带领下,技术团队严格规范、科学试验,创新鱼类多性状复合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自选课题进行了800多项远缘杂交育种试验,获得300多种有生命力的后裔,从中培育出30余种有经济和理论研究价值的育种材料。

面对丰硕的成果,金万昆并没有满足。他刻苦钻研新技术,探索用最少的池塘、环道、水资源生产更多的优良苗种,创新发明了苗种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其中“粘性受精卵大批量自然脱粘技术与方法”解决了“鲤、鲫鱼粘性受精卵不能大批量脱粘”这一技术难题。

“在场长的带领下,我们发明了节水型孵化环道,使单位水体鱼苗孵化量提高了约1000倍,生产成本下降了30%。同时,完善苗种产业化生产和推广技术体系,实现生产季节40天内,批量化生产推广优良苗种40多亿尾,培育出的优质苗种能够根据不同养殖季节,分阶段满足全国不同地区的需求,形成了‘北鱼南调、北鱼南养’的新格局。”高永平说。

丰富百姓餐桌

在专注育种的同时,金万昆心里还记挂着普通的水产养殖户,“怕他们挣不到钱”。为此,他专门研究综合经济性状好、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品种,通过科技扶贫,带动养殖农户脱贫致富。

金万昆组织农民夜校,亲任校长兼教员,通俗易懂地讲授不同鱼种特性。从育苗肥水、水质调节、苗种投放,到鱼种培育、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再到鱼病防治,他都毫不保留、认真细致地传授给农户。

有一年,南方闹疫灾,鱼苗短缺,为了让南方的渔民及时用上鱼苗,在一个孵化季内,金万昆没按时吃过一顿饭,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春寒料峭中,他每天站在催产池中,为亲鱼注射催产素,促其早成熟、早孵化。这一季,10多亿尾健壮鱼苗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解决了众多淡水养殖户缺苗难题。

“如今,‘换新牌’淡水鱼优良苗种,已推广辐射到全国各地,年推广养殖面积290余万亩,实现社会养殖效益360多亿元,带动5万余人就业。”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党支部书记孙杰说。

金万昆坚守种业,创制了一个又一个淡水鱼类养殖新品种,让养殖户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实现致富奔小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渔业科技服务领军人才……诸多荣誉加身,金万昆依然朴实无华。他常说,作为一家育种企业的负责人,身上的责任让他不敢停歇。他干了一辈子育种,最大的心愿就是他培育的鱼能被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为寻常百姓家增添一盘幸福的味道。

如今,91岁的金万昆依然每天最早“到岗”。他有了新的目标,带领团队向着“生长快,多抗性强,饲料系数低,稳产高效,食用安全的绿色生态育种”进发。“我岁数大了,就想抓紧时间,尽力多做些事。”金万昆说,“我们要把育种这个‘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我不停止呼吸,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我都会为水产种业奋斗到底。”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