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河螺养殖技术和方法(螺蛳进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那还能“嗦粉”吗?)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这段时间,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螺蛳粉不知道馋哭了多少爱“嗦粉”的网友们,“你的螺蛳粉到货了吗?”更是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热议。虽然闻起来臭,但看起来鲜红油亮、色泽诱人的螺蛳粉能轻而易举俘获广大食客的味蕾,在美食地图上拥有一席之地。


螺蛳进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那还能“嗦粉”吗?

螺蛳进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那还能“嗦粉”吗?


地道的螺蛳粉离不开掌握着味觉密码的汤底,可以说每一家屹立不倒的老店都有自己独特的熬汤秘方。跟鱼香肉丝里没有鱼不一样,一碗地道的螺蛳粉,汤里一定要有新鲜的螺蛳。


螺蛳进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那还能“嗦粉”吗?

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还能吃吗?


然而前段时间,细心的网友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看到了螺蛳也在其中,有人在社交网络上问,是不是再也不能合法地“嗦粉”了?


经过一番了解,原来这是一个由于学术界使用的正式名称和民间俗名重合所造成的误会。拟定入保的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是分布地仅限于云南高原冷水湖泊的一种珍稀螺类。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过去也曾经被云南当地人作为食物,但目前的生存状况堪忧。由于它们生性乖戾,对环境和食物要求严苛,仅以硅藻为食,加上青鱼和福寿螺等的入侵,加之湖泊的开垦和水质被污染,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人类的过度捕捞,使螺蛳属成员已经处于灭绝边缘,一些物种甚至已经在这几年间走向了灭绝。可以想见,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进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已经是迫在眉睫。


但此螺蛳非彼螺蛳。螺蛳粉中的螺蛳实际上是民间所说的“螺蛳”,它们基本上都在田螺科石田螺属的范围之内,包括耳河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石田螺、方形石田螺、梨形石田螺等。这些螺蛳野外数量极大,并不是名录中被保护的品种。吃它,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


螺蛳进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那还能“嗦粉”吗?


螺蛳粉忠实粉丝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落地了。这场乌龙除了物种名称的分类较为复杂外,还与人们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太熟悉有关。实际上,名录上还有更多的野生动物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所以极有可能出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保护动物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而人们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卖伤害了它们。无知者无畏,往往就有可能演变成无知者犯错。


野生动物保护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是众望所归,人们也迫切需要指导性的意见。但是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又会涉及到更多人的命运。


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和法律亟须完善


禁食野生动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为大众焦点。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


关于龟、鳖、蛙等两栖动物是否属于野生动物,人工养殖的能否继续销售、食用等问题,时刻牵动着养殖户的心。等待着政策落地、梅花鹿不知如何处理的养殖户,已经做好最坏打算。准备将虎纹蛙做成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的养殖户,心系竹鼠养殖脱贫致富的养殖户,这些人的命运一下子汇聚在“禁野令”下。所以,如何禁,该禁哪些,这些问题亟须回答。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一些地方性的法规正在征求意见,但是否能解答养殖户心中的疑问,对野生动物养殖行业给予规范指导,还要看最后结果。


2月25日在深圳人大网上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共23条,列出禁食“黑名单”,禁食范围从野生动物扩大到其他非保护类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饲养的野生动物和宠物等。除了“黑名单”,还列出了可食用动物及其制品的“白名单”。3月19日,绿会政研室针对北京市园林局2019年12月19日公布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递交建议稿,提出13项建议,囊括了严格规范人工繁育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落实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规定等内容。


螺蛳进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那还能“嗦粉”吗?


目前看来,各地的条例规定以纲领性意见为主,更为详细具体的禁食“黑名单”还未确定。有网友表示,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是绝对不允许吃的,这个容易识别。但同样不能吃的,列入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野生动物”,老百姓有时很难识别。这“三有动物”不仅种类有数千种,而且有些是人们平时常吃的。


普通老百姓一头雾水,养殖户们焦灼等待,这其中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环节并未打通,比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与公众的认知和理解之间,政策引导特色养殖脱贫致富与禁食野生动物的边界之间,还有很多课需要补上。


“当全球40万种鞘翅目昆虫都被人们当成是屎壳郎,并以此教育下一代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未来将会再遥远一点。”一位热心于昆虫科普的网友在自己的作品中呼吁。可以想象,谈野生动物保护,如果不从认识说起,就宛如无源之水。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如今的生命教育,都可以给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教育带来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视角。当科普教育跟上了,普通老百姓就有机会从“我也想保护,但我不认识它们”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而生命教育更是可以从最根源的层面,传递着万物有灵,生命平等的朴素道理。


关注与了解永远是抵达保护的第一步。


螺蛳进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那还能“嗦粉”吗?

(作者:肖琪)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