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淡水白鲳 养殖(22年从养活到养好,“世上最难养的鱼”在象山的养成之旅)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22年!从养活到养好,“世上最难养的鱼”在象山的养成之旅

让东海银鲳野去吧!

6月6日,象山港野龙山海域。3万尾鲜活的银鲳鱼苗,顺着流水的滑道欢蹦入海。

这,是人工规模化繁育的银鲳苗第一次在全国放鱼日放流。

“这次银鲳放流,即便是试验性的探索,对东海济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优化生物结构也意义深远。”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研究员郑春静说,“相信,用不了太久,渔民也能回捕放流的银鲳,就像大黄鱼一样!”

“世上最难养的鱼”

银鲳,又叫白鲳,也是宁波人口中“鲳鳊鱼”。“身扁而锐,状如锵刀,身有两斜角,尾如燕尾,细鳞如粟,骨软肉白,甘美,春晚最肥。”这是《清代宁波府志》里有关它的记载,足见宁波人对这一味海鲜的喜爱。

然而,对海味的疯狂追逐,加上海洋环境逐年恶化,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银鲳资源明显下降。野生货越来越少,不走养殖产业化之路,恐日后这味鱼鲜难觅。可,养殖鲳鱼实在太难!

渔民常说一句话“鲳鱼好退不退,鳓鱼好钻不钻”,说的就是两种鱼全然不同的个性。勒鱼一触网就掉头走人,而鲳鱼必定要挣个鱼死网破,也绝不退缩。

即便成功捕捞,“亲本驯化”“成鱼养成”“鱼苗繁育”等均面临困难重重。因此,鲳鱼养殖成了一道世界难题。

22年!从养活到养好,“世上最难养的鱼”在象山的养成之旅

资料图,养殖基地的银鲳。

“世上最难养的鱼”如何养?

2000年起,宁波进行前瞻性部署,由宁波大学牵头主持,联合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以及多家企业,开展银鲳人工繁殖、人工育苗等技术研究,并在2015年列入宁波“十三五”海洋种质工程四大主要地方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攻关。

世界性难题,破了!

攻关之路,多坎坷。

2000年6月,宁波大学徐善良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利用野生怀卵亲鱼获得受精卵,率先在国内完成银鲳人工繁育。然而,全人工繁育、养殖模式选择、饵料配制等均历经种种艰辛。

吃得好,才能长得好。普通的海鱼营养饲料不对鲳鱼胃口,一段时间下来鱼瘦得像刀片一样,骨头都凸出来了。经过一番研究,令鲳鱼胃口大开的美食找到了——将水母与专用饲料混合,并做成团状。

病害,也是养殖路上的绊脚石。2013年的大规模“白点病暴发”,2014年的“美人鱼发光杆菌暴发”,辛苦培育的银鲳亲鱼几乎全军覆没,从0到100到2000再到0,科研人员时刻面临着从头再来的处境。

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宁波银鲳团队找到了针对性的特效药,并不断优化养殖环境,确立生态养殖模式,鱼宝宝有了一个干净的成长环境。

22年!从养活到养好,“世上最难养的鱼”在象山的养成之旅

资料图,宁波团队繁育的银鲳亲鱼。

野生银鲳采捕、保活、饵配制、病害管理、亲鱼养成……当技术瓶颈被逐个击破,宁波团队也书写了历史——2016年,成功养殖亲鱼近万尾,亲鱼储量达到世界第一。这一数量,即便是日本、韩国、科威特等渔业养殖技术发达的国家也未曾到达。

目前,宁波银鲳繁育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规模化养殖数量居世界第一,年育苗量达20万余尾。预计,本年度与宁波银鲳团队合作的象山港湾基地、宁波市渔业研究院横码基地、浙海所西轩岛基地可育成银鲳幼鱼50万尾以上。

22年!从养活到养好,“世上最难养的鱼”在象山的养成之旅

资料图,养殖银鲳游进2020年象山农业博览会。

向产业化更进一步

“世上最难养的鱼”养成了,还得养好、易养。

象山港湾苗种水产有限公司,是本次放流银鲳苗的提供方,也是目前东海银鲳最大的育苗、养殖基地。“去年开始,实现全周期人工饵料投喂。喂养更高效,大大推进商品化进程。”该公司育种部经理陶顺顺说。

室内养殖受限,要真正推广开来,“海陆接力”养殖模式得走通。目前,象山港湾基地、温州海派南麂基地等试验点,海上网箱养殖成活率仅10%左右,远低于室内成活率85%的水平。因此,必须选育出高免疫力、高适应性的品种。

22年!从养活到养好,“世上最难养的鱼”在象山的养成之旅

资料图,王亚军(左二)与学生观测银鲳活动。

据了解,“东海银鲳优良性状筛选及新品系选育”工作于2019年启动,并被列入宁波市农业重大专项“2025种业计划”,去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团队也加入进来。

“培育的新品系生长速度、耐低温能力、免疫力均有显著提升,为进一步开拓南方银鲳养殖市场和开拓北方全新市场奠定了基础。”宁波银鲳团队负责人、宁大海洋学院教授王亚军介绍,另外,“海陆接力”养殖模式也在探索中。

就在全国放鱼日的前几天,宁大海洋学院学生团队凭借着“沧甬水产——全球首家高质量养殖银鲳供应商”获得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22年!从养活到养好,“世上最难养的鱼”在象山的养成之旅

资料图,大个体银鲳群体筛选。

海味重在味,养殖鲳鱼味道如何?科研人员自信满满地介绍,经过人工六代繁育,高品质养殖理念、技术加持,养殖鲳鱼与野生鲳鱼口味几乎接近。

垒土之上,九层之塔日渐高筑。核心技术已被攻克,产业化指日可待。

“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一起打造银鲳全产业链,不断开拓水产高品质发展的未来。相信,用不了太久,东海银鲳将成为宁波又一张城市‘名片’。”王亚军说。

<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