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自动保温水产养殖大棚(温棚养虾 水里生“金”饶平县汫洲镇探索现代化水产健康养殖之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蓝色恒温养殖棚下,饶平县汫洲镇东灶村农户康绍昌用网兜从池塘里捞出数十尾刚放进去20多天的虾苗,只见虾苗活蹦乱跳、体态饱满,长度有6厘米左右。“大棚下的高密度养殖成活率高,再过60天左右,这批南美白对虾就可以‘走’出大棚、‘游’向市场了。”看着这些亲手养出来的虾苗,康绍昌满脸笑意。

温棚养虾 水里生“金”!饶平县汫洲镇探索现代化水产健康养殖之路

盖上大棚,相当于为池塘搭建一个温室,一年四季均可放苗、出产。受访者供图

在如温室的大棚内开展高密度养殖,是汫洲镇探索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之路的实践。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采取这一新方式年产量可增产10倍。今年年初,对虾养殖首造产量达3.6万多斤,实现产值超100万元。

这一好消息,给汫洲镇带来了底气和信心。聚焦正在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该镇依托海洋资源优势,以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为目标,以东灶村为试点建设现代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致力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寻求转型

多方筹资建设基地

汫洲镇地处饶平沿海,有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位于汫洲镇东北部的东灶村以水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本地池塘有1500亩、外租池塘有5000亩。在过去,这里的村民多从事池塘养殖,养殖方式为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混养。

温棚养虾 水里生“金”!饶平县汫洲镇探索现代化水产健康养殖之路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可获得高产量高收益。受访者供图

“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粗放,效益低下,村民收入低。”饶平县汫洲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刘智勇说,工作队经过调查了解到,每亩普通池塘养殖年纯利润约4000元,以每个养殖户养殖10亩计,年收入4万元,仅相当于普通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其中,南美白对虾由于是在普通池塘露天养殖,受天气影响很大,整体养殖成活率不到四成,养殖情况并不乐观。“这种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亟需转型升级。”

转向何方,如何升级?当地镇委、镇政府及东灶村委会与工作队多次磋商探讨,形成了一个共识:寻求产业转型,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必须改变东灶村落后的产业模式,走科技兴农、高质量发展之路。

他们一方面向县农业农村部门、社会能人等咨询,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在县农业农村局的组织下,于2021年9月组团到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取经。他们发现,当地有不少农户因采取恒温大棚进行高密度养殖对虾的方式,获得了高产量和高收益,但其对养殖场地、水源及饲养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必须遵循科学的养殖技术才能取得成功。

“南美白对虾是海水虾,东灶村原本不仅有海水资源优势,还有产业基础,学习福建的做法或许可行。”再次讨论后,汫洲镇定下目标:以东灶村为试点建设现代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探索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之路。

建设示范基地,需要土地和资金。在汫洲镇和工作队的努力下,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在东灶村狗头埭片区流转了连片池塘共50亩用于项目建设,并依托位于汫洲镇的龙头企业——饶平县宇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宇康养殖基地有限公司,镇安排帮扶资金195万元扶持项目基础建设,以先建后补的方式实施,不足部分的资金由公司筹集投入,实际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宇祥水产另外开辟50亩作为试点,开展养殖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根据约定,公司每年向村集体支付基础租金20万元,连续9年,并在每年纯利润中提取5%给村集体作为上浮租金,期满基地的不动产产权归村集体,以此带动村集体增收。

反季上市

首造对虾卖出好价

2022年3月,位于狗头埭的基地项目开始实施基建,建起了10个恒温养殖大棚和养殖池,顶部覆盖保温隔热膜,底部铺垫环保防渗膜保护耕土层,并配套安装了循环水处理、供热、增氧等养殖设施,当年9月全部完工。

保障基地运作需要养殖能手。为此,公司大力引入社会能人,邀请他们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原本在广州养殖观赏鱼、拥有一定养殖技术的康绍昌,便是在这一契机下回乡,成为与公司合作的农户之一。

据康绍昌介绍,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最适水温一般为25—32℃,过去在普通池塘露天养殖,只能在清明节后天气转热时放苗才能成活,年亩产600—1000斤,养殖规格成品偏小,大约每斤70—80只,收购价为每斤14元左右。

温棚养虾 水里生“金”!饶平县汫洲镇探索现代化水产健康养殖之路

盖上大棚,相当于为池塘搭建一个温室,一年四季均可放苗、出产。受访者供图

“但盖上大棚就不同了。我们在棚内就可以对温度进行控制,相当于搭建了一个温室,一年四季均可放苗、出产。”康绍昌说,从对虾的生长周期来看,一般可出产3造,年亩产可达8000—12000斤,成品规格可达每斤20—30只。打破传统水产养殖的季节限制,也就可以实现反季节和均衡上市。

项目建成后,养殖密度也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养殖水质的调节,过去一亩投放的虾苗最多5万—6万尾,如今可投放的数量达12万一15万尾。

康绍昌坦言,自己虽有些养殖经验,但接触了才发现,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采取的是健康养殖的方法,苗种、防病、养殖密度、水体菌藻调节等处处是学问。

去年7月,康绍昌以已完工的3个养殖池共12亩作为试产池,投放了135万尾虾苗。由于在培藻培菌的过程中出现毒素,在咨询专家后得知需利用生石灰解除。由于缺乏经验,他没有根据本地水质是海水的实际,把没有经过稀释的生石灰直接加入水中,因酸碱度落差太大导致细菌感染,虾苗出现应激反应脱壳未遂,所有虾苗“全军覆没”,因此损失了30万元。

“原来,养虾必须先养水,好水才能养出好虾!”这次“惨败”,让康绍昌进一步意识到“养水”的重要性。他摒弃此前在池塘里直接投苗的做法,而是先腾出一块池塘作为养水池,把水质调节好了再抽水到各个水池投放虾苗,以此避免细菌感染和传播,让虾苗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去年10月,基地首次正式投苗,并在今年1月喜获丰收:首造对虾整体成活率达到了九成,产量达3.6万多斤。由于是反季节销售,出产对虾卖出了每斤30元的好价钱,全部对虾销售一空,利润达60万元。

培训推广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迎来丰收之后,基地趁热打铁,在3月中旬和下旬分别投放虾苗,共投放了500多万尾。据测算,到6月份收成之时,将可实现约10万斤的产量,预计产值超250万元。

“与传统普通池塘养虾相比,高密度养殖的年产量可增产10倍。”由东灶村作为试点的高产量高收益的对虾高密度养殖模式,引起了周边各个村的关注,纷纷组织人员前来参观。

顺应各村和农户需求,汫洲镇委党校很快联合企业,将养殖基地打造成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基地,不定期邀请养殖户进行实地参观培训。在镇、村的引导下,目前已有23户农户有意向加入项目,学习实践高密度养殖技术。

拿下“首胜”之后,汫洲镇并没有满足。在基地一旁,一片占地22亩的土地正在开挖,将建设起一个全新的恒温大棚。

康绍昌介绍,此前的大棚是用一排排竹竿进行支撑,捕捞时难免会影响撒网。新棚将全部采用钢结构,到时撒网就可以畅通无阻。同时,基地还腾出一个专池,从海南购买幼体尝试自行孵化,致力将更多新技术“端在手上”。

“打造现代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并对基地进行不断完善,目的就在于把先进科学的养殖理念、技术引进镇里,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汫洲镇镇长黄少锋说。

推广高密度养殖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同样是宇祥水产牵头建设基地的愿景。该企业办公室主任林东杰说,他们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以基地作为“试验田”开展技术创新。为了让农户们安心养殖,公司承诺对出产对虾兜底保收,打消他们对市场风险的顾虑。他透露,针对当前对虾品类仍需外送到福建检测的实际,企业还计划在汫洲建设水产品检测站,助力保障当地水产品养殖安全,推动汫洲镇现代化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杨可

【通讯员】洪志滨 饶宣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