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杭州千岛湖养殖的(千岛湖的“两大难”:鲢鳙放养60年,“保水鱼”保住了什么?)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位于江南明珠千岛湖的水面波光粼粼,这座人工湖自1959年建成以来声名鹤起,早已成为鱼类的繁衍天堂。当初的“鱼保水”计划,在千岛湖注入大量鲢鳙鱼种,如今已过去60年。千岛湖的水质保持着如镜的清澈,湖中鱼虾竞相绽放。但“保水鱼”计划是否如愿以偿?这篇文章将揭示千岛湖水下的秘密,探讨其如今的状态。

千岛湖,位于浙江杭州,是江南地区重要的人工水库,不仅为周边提供生活用水,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养殖基地。

千岛湖的“两大难”:鲢鳙放养60年,“保水鱼”保住了什么?


然而,多年来,千岛湖在蓄水和放水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环境问题。在蓄水期间,湖水中经常出现有害藻类大量繁殖,被称为“水华”,这不仅降低了水质,还带来难闻的气味。而在放水期间,湖中的鱼类也会随水流冲向下游,导致渔业资源流失,从而引发更多的藻类滋生。如何在蓄放水过程中同时保护水质和渔业资源,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相关部门启动了“净水鱼”计划,选择了鲢鱼和鳙鱼这两种藻食性鱼类进行人工养殖。

千岛湖的“两大难”:鲢鳙放养60年,“保水鱼”保住了什么?


这两种鱼被称为“除藻能手”,它们能够大量吞食水中的藻类,不需要人工投喂,依靠湖中自然食物生长,成为了食客们的美味。此外,中国科学院水产专家谢平教授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这两种鱼对控制水华的重要性。如今,千岛湖的水质已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这个计划不仅有助于水环境保护,还推动了当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千岛湖的有机鲢鱼和鳙鱼获得了国家级认证,产品价值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千岛湖的“两大难”:鲢鳙放养60年,“保水鱼”保住了什么?


然而,千岛湖的渔业面临着一个长期的问题,即放养难。湖中的不同鱼类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和栖息环境,放养工作难以掌握好分寸。如果某一类鱼放得过多,会挤占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打破生态平衡。湖中的鱼类数量非常难以准确统计,每年只能根据捕捞量和水质情况进行评估,但这些数据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有些鱼类在枯水期会躲入湖底,不易被统计在内。放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渔业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

千岛湖的“两大难”:鲢鳙放养60年,“保水鱼”保住了什么?


与放养难题并存的还有捕鱼难题。千岛湖面积广阔,地形各异,湖心地带较深,深处达110米以上,许多鱼类都喜欢躲藏其中。湖湾、盆地和丘陵区域则使鱼类轻松躲避渔网,再加上捕鱼指标和规格要求的限制,导致许多小鱼需要被释放。这些因素增加了捕捞的难度。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渔民逐渐掌握了有效的捕鱼方法,渔获量也有所增加。然而,捕捞与放流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而一些“老油条”则能够逃脱捕捞。

千岛湖的“两大难”:鲢鳙放养60年,“保水鱼”保住了什么?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