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昆明市观赏鱼养殖场(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

昆明滇池景色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生活在昆明

不少市民一定很好奇

滇池里究竟有哪些鱼?

它们都是什么种类,数量有多少?

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

滇池和周边湿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据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统计

滇池共采集和调查到鱼类23种

随着生态环境的修复

像金线鲃等一些土著鱼也逐渐回归

从1958年昆明渔业管理部门开始向滇池投放鱼苗以来,60年间,从最初的放鱼增产创收,到如今的放鱼控藻治污,滇池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进一步恢复。

金线鲃、光唇鱼、高背鲫……

这些滇池鱼你都知道吗?

快和小布一起来认识下

↓↓↓

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

“根据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2020年度调查,滇池共采集和调查到鱼类23种。分别隶于7目14科22属。”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剑虹介绍,滇池的土著鱼有云南光唇鱼、泥鳅、 银白鱼、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鱼、黄鳝等;外来鱼类为鲢鱼、鳙鱼、太湖新银鱼、红鳍原鲌(俗称白鱼)、间下鱵(俗称箭鱼)等17种;还有部分滇池特有鱼类,如中鲤、银白鱼、中臀拟鲿、多鳞白鱼、云南鲴(俗称油鱼)、滇池金线鲃、昆明鲇、昆明高原鳅等,但中鲤、多鳞白鱼、云南鲴、昆明鲇、昆明高原鳅等已经多年没有发现。

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

历史的演变

实际上,滇池水生生物资源种群数量曾多次经历变迁。

渔业种群的变化和人为影响有很大关系。过去,滇池水质良好、水体平静,多数种群产卵于水草和砾石,有自然的发育繁殖空间。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为了提高生产力,发展渔业经济,引进外来鱼种放养,客观上挤压了原有土著鱼种的生存空间。

1957年前,滇池以本土鱼类为主。60年代后期,放养鲢鳙鱼、草鱼成为主流。数据显示,1969年水产品捕捞量3080吨,1975年增至8363吨,主要捕获物为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

上世纪80年代,外来物种银鱼开始成为主产品,单此一项产量曾达3500吨,成为了滇池优势种群。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湖水严重营养化,藻类大量生长,水体透明度下降,沉水植物无法得到阳光健康生长,更破坏了鱼类产卵条件,部分鱼类产卵习惯被迫改变,部分鲤鱼、红鳍原鲌原本习惯在沉水植物上产卵,最终不得不产卵在废弃渔网上。部分鱼类的正常繁殖受到了限制,生态平衡被破坏。

土著鱼的“归位”

2019年12月17日,经过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们4年的攻关,3500尾通过人工繁殖的银白鱼鱼苗在滇池外海试验性放流成功。至此,共有4种滇池土著鱼成功“回家”。此前,滇池高背鲫、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等3种土著鱼已成功实现人工繁育,并放流滇池。

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

银白鱼鱼苗

“包括土著鱼类在内的滇池所有鱼类,位于滇池水生态系统的顶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水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副处长王勇表示,滇池鱼类,特别是土著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种群结构的不断优化,将极大地促进滇池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好转。

每一条土著鱼的顺利回归,都倾注了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滇池土著鱼类的恢复和保护,除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外,还有各层级科研单位和民间机构的倾力付出。”王勇介绍,科研人员积极攻克技术难关,繁育鱼苗鱼种,配合管理部门开展滇池土著鱼类的野化放流和跟踪监测。

以滇池金线鲃为例,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小洞鱼,成鱼喜食小鱼小虾,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是滇池名贵原有土著鱼的代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列入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历史上也曾被誉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并称之为“滇池珍味”,肉鲜味美,经济价值高。上世纪80年代,由于水质污染等多因素的影响,滇池金线鲃已在滇池湖体绝迹。

2008年,杨君兴带领的研究组经过5年努力,成功实现滇池金线鲃的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饵料培育、池塘驯养和人工繁殖,从根本上解决了滇池金线鲃的苗种来源,不仅为该鱼类滇池湖体资源增殖提供了必要的苗种,并且为一定规模的池塘人工养殖提供了可能。2010年,绝迹多年的滇池金线鲃首次放流滇池,重新“回家”。

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

科研人员为滇池金线鲃人工繁育进行清塘拉网

未来可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滇池土著鱼重新“回家”,释放出积极信号:滇池水质正在逐步向好,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恢复。

我的兄弟回来了,滇池23条鱼的故事→

滇池历年来放流的鱼类数据

“目前还有一种滇池的土著鱼类中臀拟鲿(俗称湾丝),也人工繁育成功过,随着今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也必将回归滇池。”王勇介绍,目前,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正在牵头制定《滇池鱼类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修复》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保护恢复工作,以期改善和重建滇池金线鲃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帮助滇池金线鲃在湖体的自然种群逐步建立,丰富滇池生物多样性状况。这一标准的制定,将对滇池其他土著鱼类栖息地的修复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知道多一点

市民如何正确放生

近年来,不少市民都会在滇池边放生,但放生外来物种不仅可能破坏滇池生态平衡和渔业资源,甚至可能对滇池水生生态造成危害。

杨剑虹介绍,放生鱼类应该为滇池放流鱼类,如鲢鱼、鳙鱼、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等。但放生首先应得到昆明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批准,放生鱼类应当经过适应性锻炼,消毒后投放。禁止放生的常见水生物,主要有牛蛙、巴西红耳龟、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纳氏锯脂鲤(食人鱼)、罗非鱼、锦鲤、金鱼、牛蛙和金苹果螺(福寿螺)等物种。

来源: 昆明发布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