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孝昌卫店龙虾养殖(孝昌:“稻蛙共作”呱呱叫 生态种养有“钱”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孝昌县花园镇中心村振兴水产品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惠繁是一位返乡创业能人,他采用“稻+蛙”共生的生态立体种养方式,进行田蛙养殖、蛙卵孵化、水稻种植,实现了“稻蛙”共生、“钱”景可期。

孝昌:“稻蛙共作”呱呱叫  生态种养有“钱”景

四月,万物生长,刚走进孝昌县花园镇中心村的稻蛙养殖基地,就听到“呱呱呱”的蛙鸣声,此起彼伏。放眼望去,稻蛙田被丝网隔成50多个小方格,中间的水台上爬满了一只只可爱的花蛙。合作社负责人陈惠繁说,经过几年的发展,稻蛙基地面积已从最初的80亩扩大到200多亩,成为花园镇的新兴产业之一。

孝昌:“稻蛙共作”呱呱叫  生态种养有“钱”景

2019年,在外创业多年已事业有成的陈惠繁,听朋友说“稻+蛙”生态养殖前景不错,通过多方考察,他回到中心村里流转土地,开始尝试“稻蛙共作”养殖模式。

孝昌:“稻蛙共作”呱呱叫  生态种养有“钱”景

孝昌县振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惠繁

为了掌握养殖技术,陈惠繁四处拜师学技,请教专家。当他得知卫店镇久隆村付月清是个养蛙的“土专家”后,陈惠繁多次上门邀请,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将付月清留在了基地。

稻蛙池边,不少花蛙和蝌蚪在水中漫游。目前正是花蛙繁育种苗的关键期,技术员付月清正顶着太阳巡塘。他介绍,目前基地的花蛙繁殖技术成熟,重点要做好消毒和防病治病的工作。

孝昌:“稻蛙共作”呱呱叫  生态种养有“钱”景

蛙护稻,稻养蛙。“稻蛙共作”是一种循环生态种养模式,花蛙通过吃虫,达到防治农作物虫害的目的,它们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同时,田间生长的水稻又能为花蛙生长提供遮阴休息的场所,既提升了农作物和水产品的品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孝昌:“稻蛙共作”呱呱叫  生态种养有“钱”景

“一田两用、一亩双收”是陈惠繁当初看好这个产业的原因,四月份投放蛙苗,五月份开始插秧,秋季的时候一起收获,真正地实现一田二用。如今,基地里的“稻蛙共作”效益明显,田蛙每亩产量3000斤左右,稻谷产量700斤左右,达到了1+1>2的目标。

孝昌:“稻蛙共作”呱呱叫  生态种养有“钱”景

田还是那块田,种田理念的改变带来了效益的改变,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心村村民看到“蛙稻共作”的“钱”景。2022年,陈惠繁牵头成立了孝昌县振中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陈惠繁直言,合作社取名“振中”,通过发展产业让中心村振作兴旺。如今有10多位村民加入合作社,养蛙种稻增收致富。村民饶大姐感叹道,稻蛙项目自从落户中心村,村民能打工挣钱,村集体也有了收入。

“过去中心村是人找事做,现在变成了有事做找不到人!”陈惠繁笑着说。原来,一些村民掌握了稻蛙种养殖技术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技术工人,不时被外村稻蛙养殖基地请去作技术指导。这样的转变,让陈惠繁倍感安慰,同时也催生他加快产业发展的脚步,带领更多的中心村村民转型当技术工人,将中心村的“稻蛙共作”项目做大做强。

孝昌:“稻蛙共作”呱呱叫  生态种养有“钱”景

“稻蛙共作”产值高,见效快。中心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黄金星说,在陈惠繁的带动下,稻蛙产业已成为当地的富民特色产业,孝昌县也掀起了“稻蛙共作”模式的推广热潮。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胡玲 王虹)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