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回乡创业养殖(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利用经销渠道帮父老乡亲带货

刘志鹏

身份: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

他的故事

“95”后回乡养殖小龙虾 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

刘志鹏是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长沙市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示范培育班学员,乔口商会工商联执委,乔口田心坪村扶贫产业指导员,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2021年,他被评为高级新型职业农民。

沿乔口镇街道信步而行,总会被这充满着梦里水乡的诗情画意打动,乔江之上水光潋滟,河湖之间鱼苗穿梭成群,石板路绵延至街尾,偶有老人们话家常的声音入耳,悠然自得。这里是养育刘志鹏的家乡,当问起大学毕业后他为什么会选择回乡创业,并且还是投身如此辛苦的农业时,他的回答简单而坚定:“我觉得留在家乡做一份事业挺好的,既能跟父母有个照应,还能顺便帮父老乡亲带货赚钱,帮他们把菜园子里吃的菜都卖出去。”

作出决定

承包土地成立公司

大学毕业留乡养小龙虾

位于湖南长沙市望城区最北端的乔口镇,地处洞庭湖平原,由于水域资源丰富,所以有“鱼米之乡”和“江南水乡”之称,再加上当地渔业发达,被誉为“渔都”。

在热闹的乔口集镇,到处都是钓鱼、买鱼、吃鱼的好去处,比如2020年4月开业的望城荷花虾交易市场。荷花虾是望城近年重点打造的农产品品牌,因小龙虾养殖在荷花池中,故名“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不少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投身荷花虾产业,1995年出生的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刘志鹏2017年从湖南工程学院毕业。“我学的是环境设计专业,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方向。”刘志鹏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一年后的村里土地流转,才让他心里的奋斗图纸逐渐清晰起来。

2018年年底,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田心坪村合作社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并招募“养虾大王”。刘志鹏闻讯被吸引回村,“乡下搞土地流转、集体承包、结构调整,而且全区都在鼓励水产养殖,我对这方面本身有兴趣,所以即使我当时是半路出家的,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刘志鹏说。打小就在池塘边、河边摸鱼抓虾、在田地间嬉戏游玩的他对与水相关的一切都有着天然的好感,再加上父母此前都是个体经商户的影响,又赶上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刘志鹏在家乡开始养殖小龙虾是水到渠成。

在政策扶持下,当年12月26日,刘志鹏承包了400多亩土地,并于2019年2月27日正式注册成立了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就这样,他顺利开启了自己的养虾事业。

提升效率

无人机空投

饲料喂养两小时完成

从头年12月承包土地,到次年2月成立公司,再到3月消毒肥水、4月虾苗投放,5月迎来首批淡水克氏原螯虾上市……刘志鹏的创业之路进展“神速”。

术业有专攻,每每聊起小龙虾,刘志鹏总能侃侃而谈,“就是淡水克氏原螯虾,市面上的口味虾。”刘志鹏介绍,与其他养殖户相比,他的养殖特色在于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小龙虾在荷花池长大,里面环境相对更生态,因为小龙虾会捕食荷花池里面的昆虫微生物,也会吃藕尖,这些天然饵料让它们体态健硕,底板干净,肉质紧实,但缺点就是产量相对较低。”

为了养好小龙虾,刘志鹏还引入了不少黑科技。

由于小龙虾是底栖动物,习惯于在水底生活,而池塘底部又是最容易缺氧的,刘志鹏介绍,小龙虾如果缺氧会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轻则减少进食、体质变弱,重则会因抵抗力下降而得病甚至死亡。增氧方式也很重要,叶轮式增氧机动静太大,同样会导致小龙虾产生应激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望城荷花虾的产业合作互助平台的几位专家为他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也为他带来了微孔增氧技术。

“微孔增氧防堵性强,水中噪音小,省电节能,还可对池塘底部直接增氧,是目前最适合安装在虾塘的增氧机。”刘志鹏说,微孔增氧技术是水产发展中的一项新技术,微孔增氧是在池底铺设管道,管子上开有细小的孔洞,这样空气就能以微气泡的形式由池底自下往上浮,不仅不会产生剧烈的水流,而且还能实现整个池塘的均匀增氧。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增氧方式还能加快池塘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改善水质条件。

刘志鹏在后来的养殖过程中还引入了无人机技术。他介绍,为减轻工人们的体力劳动,他还专门购置了一台用于投撒饲料的无人机,刘志鹏说,原来工人们给小龙虾投喂饲料都得在池塘中间手摇小船来回穿梭,至少需要花一个下午的时间,现在用无人机就只要安排人在岸边盯着,让无人机按照固定路线进行空投,花两个小时就能完成。

全心付出

目之所及尽是青红

创业首年收获第一桶金

在正式养殖小龙虾之前,刘志鹏曾用近一年的时间去邻村观察学习,“邻村比我们早一年做水产养殖,我就跑过去帮忙,主要还是去学习小龙虾养殖的基础知识。”

初步接触后,刘志鹏自觉掌握了小龙虾养殖的技术,可当他真正开始做这件事时,才发现养好小龙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很多方面都要讲究,比如养小龙虾的池塘如何休整、怎么挖。池子要有深有浅,深水的地方水位不超过1.5米,工厂里的11个池子一共挖了一个多月。”

养虾的池塘挖好后,还要调水、进虾苗,刘志鹏回忆,当时家乡养虾的人不多,因此,每次进虾苗他都要驾车去湖北。“一般是吃完中饭就往湖北走,晚上九十点钟开始往回开,来回八个小时,到家时都已经凌晨一两点了。”刘志鹏说,进来的几万斤虾苗当晚就要下到池塘里,这些活儿都干完后,天也就亮了。

另外,由于小龙虾对光敏感,所以小龙虾一旦出现问题只能在晚上才能观察到,这也是刘志鹏最忙碌的时候。“白天要定期适量投喂,让小龙虾不饱食,也不饿着,晚上则要多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尽早发现小龙虾异常,尽早解决。”刘志鹏说,当手电的光柱穿透水面,健康的小龙虾扑腾起来能把水打得哗哗作响,而那些不太活跃的小龙虾在必要时还要及时捞出来进行解剖。“只有解剖才能知道小龙虾的肠道、腮、肝是否有异样,如果是腮不好,那就是水质出了问题,如果是肠炎,则要给龙虾减食量……”

小龙虾的生长周期为一个月左右,每年的五六月份都是小龙虾的收获季,刘志鹏说,第一批小龙虾被打捞上来的那番情景他仍然记忆犹新,目之所及尽是青红。“一笼一笼的小龙虾活蹦乱跳的,可以装满好几条船,一船的龙虾可以卖几千块钱。”刘志鹏告诉北青报记者,第一次正式卖成品虾时,他心里其实并没有底,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精心养殖,这些小龙虾色泽光亮、肉质鲜美,品质也赢得了客户们的青睐。刘志鹏的第一桶金比预想中顺利,第一年营收就有百八十万元。

“养虾关键还是要亲力亲为,下苗、打捞、分拣、配送,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这是刘志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忙的时候,刘志鹏凌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看着工人们打捞、分拣小龙虾,后续的配送以及与客户的沟通工作也需要他跟进。一天的工作结束,刘志鹏到家时常常已是深夜,即便如此,他仍会挤出时间学习小龙虾养殖的新技术,关注最新的市场动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蛮快乐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我每一天都很充实。”

刘志鹏当初是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的,从这个专业走出的大多数人都进入了园林设计行业。听说有同学毕业后在家乡做起了小龙虾养殖,大家都觉得新奇。“我是独生子,父母退休前也是个体经营户,我创业时也得到了家里人的资助,因此我留在家乡工作既是为了报答他们,也为了以后能跟家里有个照应。”

对于刘志鹏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其妈妈胡女士表示十分理解。她说,现在这个阶段,要让儿子兼顾家庭和工作实在有些为难。为了尽早让事业稳定发展,儿子现在必须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家庭没有给他拖后腿,他也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就希望他努力奋斗,一天一个样,一年比一年好。”

创业初衷

帮父老乡亲带货

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

三年来,刘志鹏做小龙虾养殖越来越得心应手,在养虾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他深感自己肩头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刘志鹏说,政府刚招募养虾大王那会儿,很多村民无法接受他们耕种了一辈子的土地突然被拿来养殖小龙虾。“村民们都不理解,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没有收入,即使以后能拿到每年700元的土地租金,他们心里还是会不踏实。”那段时间,刘志鹏做的最多的便是跟村民们沟通。“我就跟他们解释政策,告诉他们搞水产养殖的好处,通过这样地劝说和开导,村民们才慢慢理解。”

在小龙虾养殖的同时,刘志鹏也在琢磨着怎么带动村民一起赚钱。据了解,去年,刘志鹏就已经初步联系了几户村民,尝试帮他们把菜园子里的青菜卖出去。“因为小龙虾大部分都是供应农贸市场和饭店的,所以在送货时,我就顺便问店里需要什么,然后根据需求去找周边农户商量帮他们带货,这样他们每个月也能有额外收入。”

现在,刘志鹏的工厂共有11位长工,其中包括几位当地的村民,“他们主要做一些分拣虾苗的工作,到了旺季我会请零工过来帮忙,他们每个月都能拿三五千的工资。”刘志鹏告诉北青报记者,接下来,他并不打算盲目扩大工厂规模,而是想以小龙虾为突破口,把村子周边的农副产品也带动起来,让父老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践行他回乡创业的初衷。

文/本报记者 王婧懿 统筹/池海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