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中华鲟的养殖技术(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却正面临野外灭绝的危险,而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再次出手了!今天,上海在长江口水域举行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178尾,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7万尾。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陈佳晨 摄)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鱼龄从1岁到10岁不等,最大个体长达2米。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告诉记者,部分中华鲟“从几克养到上百公斤,足足养了十几年,而且放流之前还要驯化”。而今天,这些被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被放流入长江,以实现增殖等目的。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陈佳晨 摄)

约1.4亿年前,长江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约1.3亿年前,中华鲟出现。它生于长江,长于大海,随后又万里归家,被认为是最“恋家”的鱼——面对激流险滩,依然难挡它回到位于长江上游出生地的决心。而长江口,是中华鲟唯一的“幼儿园”,特有的“待产房”,以及重要的“产后护理场所”,是中华鲟生命周期中唯一的、数量最集中的、栖息时间最长、能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同时又最易受到侵害的天然集中栖息场所,具有唯一、特有和不可替代性。同时,长江口也是江豚、胭脂鱼等保护动物的重要分布区,是其他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和索饵产卵场所,有着很高的保护价值。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张海峰 摄)

此次放流中华鲟,是自2010年以来长江口放流规模最大的一次,178尾中华鲟均携带有PIT芯片、T型标、锚标等体内、体外标记,其中部分使用可脱落式卫星标志。由于信号在较深海域无法穿透,因此此次部分中华鲟所携带的卫星标志在设定时间内可自动脱落,从而漂浮到海面,使工作人员得以开展放流跟踪监测,以了解中华鲟的洄游路径、位置及相关习性,为更好保护提供依据。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李晔 摄)

而这次放流的胭脂鱼也为历年单次放流数量之最,且为加大对放流胭脂鱼的跟踪监测力度,工作人员对1.5万尾胭脂鱼设置了T型标记,成为历年胭脂鱼单次放流标记量最多的一次。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李晔 摄)

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连续开展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对长江口的生态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海积极开展中华鲟放流效果评估,建立中华鲟放流技术规范体系,开创了设施放流的先河,取得了较好的标志信息回收效果。而且,经放流前的强化驯化,放流中华鲟能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放流成效明显。目前,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放流活动已成为上海城市的绿色生态名片。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李晔 摄)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中华鲟、长江江豚保护和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龙头,上海正在全力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更有责任、有义务开展珍稀水生生物保护,走在长江大保护的前列。另据悉,继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基地一期已于2016年投入运行之后,保护基地二期即将动工建设,将打造长江旗舰濒危物种的生命方舟,建设国际标杆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基地。

活了1.3亿年的中华鲟是如何鱼贯入江的?用盆放流你就错了

(陈佳晨 摄)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崇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出席活动,市政府副秘书长赵祝平致辞,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国坤主持活动仪式。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李晔 题图来源:张海峰 摄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