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长江蟹规范养殖技术(高温期间河蟹养殖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措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超长梅雨季过后,通常伴随着连续高温天气。进入8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晴天高温天气持续,江苏河蟹主产区正经历着一年中最为“难熬”的关键节点。通常情况下,蟹池水温超过35℃,河蟹日摄食量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8℃,河蟹正常活动受到抑制;水温超过40℃,容易发生死亡。高温季节,蟹池多项风险因子加大,时值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前期,如何“安全度夏”是获得成蟹稳产增产的关键环节。鉴于以上情况,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特色水产产业-河蟹)项目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相关科技人员建议各主产区因地制宜做好以下三方面技术措施。

一、疏通草道,加大水车式增氧力度

高温期间,蟹池水位提高,对于水草生长管理难度加大。不论是以伊乐藻为主,还是以轮叶黑藻、苦草为主的蟹池,高温期间,应首先着重注意水草形态营造的管理。通过多次合理收割,确保水草顶部在水面下20-30cm,同时营造水草通道,以“井”字形为宜,以促进水体流动,增加水体溶氧水平及底层透光率。

同时,在水草通道处均匀加设若干台水车式增氧机,建议功率为0.15-0.20kw/亩,开启时间为晴天下午及凌晨下半夜,昼夜增氧时间不低于5h。高温期间,微孔增氧容易导致上下水层快速交换,致使水温居高不下,水车式增氧机通过快速垂直回转及推动水体流动有利于降低水温。此外,高温期间须确保水体透明度,防止水草死亡腐烂,如水质浑浊,可通过泼洒少量生石灰进行沉淀(氨含量超标蟹池不用)。生石灰除了可提高水体透明度外,还可有效改善底质、增加水体钙含量。生石灰施用剂量建议为1.5-2.0 kg/亩,避免直接泼洒(生石灰遇水释放大量热能,增加池水温度),均匀化浆后冷却,在晴天白天均匀泼洒。

二、谨防底热,防止河蟹“偷死”

从3月份开始投喂至今,蟹池底部已积累了较多的有机质,高温期间,如管理不当,极易发生底层缺氧发酵发热,容易导致产生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以硫化氢与氨为例,极微量的剂量即可导致河蟹死亡,造成河蟹“偷死”及水草根部萎缩等现象。

晴天白天期间,可通过定期(3-5天/次)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改底,其中以复合微生物(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底改为主,化学底改(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氧化剂)为辅,以促进底层有机物快速分解,降低过多有毒有害物质产生。与此同时,底改及生石灰使用后须加开增氧机,以促进好氧性细菌繁殖,防止厌氧性细菌发酵导致底部过热等问题。

三、增投免疫增强剂,提高河蟹自身免疫力

通过投喂功能性配合饲料及在现有饲料中加拌某些免疫增强剂有助于提高河蟹自身免疫力,降低因水质恶化的应激反应及病原菌感染率,对于稳产增产效果显著。

如添加粘性大蒜素,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及广谱抗菌特性,对大部分致病性病原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有较好的诱食性,促进河蟹摄食;如添加黄芪多糖、大黄、甜菜碱等中草药制剂,可有助于保护肝胰腺及其器官功能,显著提升免疫力;如添加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可有效提高肠道菌群活力及功能,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消化的同时还能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此外,水体中定期泼洒维生素C与葡萄糖酸钙,如遇短时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水体容易倒藻或反底,可有助于降低河蟹应激死亡。(出处: 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