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海边养殖海参(红岛养蛤蜊南方买种苗,一年引种超千万斤专家:保护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2|点击次数: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本地原生蛤蜊培育的后代,肯定更适应本地的环境。然而,红岛蛤蜊苗每年超过千万斤的需求量,几乎清一色的南方种苗。近年来稀有的野生苗,也是南方种苗的后代。2005年,红岛当地成立了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并建立了青岛市贝类良种养殖繁育专家工作站,主要配合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蛤蜊育苗和苗种引进等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红岛蛤蜊的本地化育苗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2008年以后,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转行养殖海参。胶州湾原生的蛤蜊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保留下来的突出性状和优异基因,却始终没能选育出优良的后代在胶州湾进行放养。本地种苗的缺乏,导致难以培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质蛤蜊苗。本地养殖户在南方买苗的时候,也面临一些风险,种苗良莠不齐也影响最后的产量。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不止是胶州湾的蛤蜊,其他很多本地物种也存在原生物种濒临灭绝的情况,本地优秀品种的保护迫在眉睫。

红岛养蛤蜊南方买种苗,一年引种超千万斤!专家:保护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培育的蛤蜊苗

红岛蛤蜊苗一年需要上千万斤 基本来自南方

“今年的收成还行,这会正是红岛蛤蜊肥美的时候。”5月18日,在胶州湾养殖蛤蜊的周经理说,今年2月底他就到厦门买了蛤蜊苗。此前,养殖户们基本上去福州买苗。最近几年,养殖户继续南下去厦门购买。

跟福州的蛤蜊苗相比,厦门的种苗培育时间更早,也就是说在3月份青岛放养的季节,厦门蛤蜊苗的个头要稍微大一些。

同样是在3月份放养,第二年出苗的时候,从厦门购买的苗种产量也更大,收益也更好,同样的问题,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周经理说,蛤蜊苗是按照个来计算的。以前福州去买苗,一分钱能买六七个,一斤苗种,大概有六七千个小蛤蜊;厦门的苗,一分钱只能买两三个,一斤大概有两三千个小蛤蜊。养殖户们购买,基本上按照车来计算,一车5万斤的话,差不多需要25万。他承包了700亩海田,今年投入了240万左右。收益的大小,主要看明年的收成怎么样。收成好点的, 投入240万能还能挣到200多万。如果长得不大,价格低一些,可能赚钱少,一般不会亏钱。

周经理说,之所以购买更靠南的厦门蛤蜊苗,主要还是跟青岛的气候以及蛤蜊的生长特点有关。据了解,红岛蛤蜊苗一年需要上千万斤,一般是每年3月份放苗,第二年三四月份开始出苗,生长周期为一年。如果养殖两年的话,个头肯定会更大,收益更好。但是,大蛤蜊每年到了夏天,容易发生死亡。如果放养两年,可能收货量比一年还少。

红岛养蛤蜊南方买种苗,一年引种超千万斤!专家:保护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科研人员在胶州湾放养培育的蛤蜊苗

东北的大连等城市,最近今年蛤蜊养殖规模发展很快,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夏天水温低一些。蛤蜊能平稳度过夏天,当地养殖户就可以放养两年再出苗,因此个头也更大一些。

由于选择一年出苗,红岛的养殖户们都愿意选择个头更大的种苗。这样放下去的时候,第二年能更快捞上来,销路好、价格也更高。虽然个头上没有两年放养的蛤蜊大,红岛蛤蜊大得益于胶州湾的水质条件,味道更胜一筹。

红岛码头的负责人赵宗昌说,养殖蛤蜊最大的成本就是买苗。养殖户去南方买苗的时候,主要还是靠自己的经验。也有一些养殖户在购买的过程中,育苗场给掺杂一些劣质苗。这些苗成活率不高,就会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养殖户们也是盼望能够有更加优质、可靠的苗种,每年的收成也更有保障。

昔日“明星”育苗厂 运行三年后养海参

记者了解到,蛤蜊从育苗到最后放养,整个培育周期大概需要6到8个月时间。工厂化育苗跟南方的自然育苗,成本最少要高8到10倍。

刚出生的幼苗非常小,这个时候也被叫做“白苗”。蛤蜊苗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相对温暖的温度,才能逐渐长大。

南方沿海城市冬天的水温高,正好适合蛤蜊苗的生长。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白苗”会逐渐长大。这个时候,来自山东、东北等地的养殖户,都会到南方沿海城市采购蛤蜊苗,放养到海滩里。由于滩涂面积大,自然放养的成本低,如今南方蛤蜊苗基本上占据了全国多数市场。

但是,依赖南方苗种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成本低,但是南方种苗来北方生活,依然要经历适应阶段,造成一定的死亡率。 本地种苗培育的后代,更适应本地生长。为何青岛的牡蛎苗培育发展迅速,蛤蜊苗却迟迟难以量产?

过于依赖南方种苗的问题,青岛多年以来一直在进行探索解决的办法。早在2005年,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在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工作站——青岛贝类良种养殖繁育专家工作站,这也是全省第一家在中小企业设立的专家工作站。

红岛养蛤蜊南方买种苗,一年引种超千万斤!专家:保护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在育苗

红岛养蛤蜊南方买种苗,一年引种超千万斤!专家:保护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由于青岛蛤蜊大多是南方引种的种苗,工作站主要研究对蛤蜊品种提纯,让市民吃到更地道的红岛蛤蜊。除此之外,还将从世界引更多优良品种包括,西施舌、毛蚶、虾夷扇贝等品种。

“当时的育苗很成功,成活率也不低,但是没有办法盈利。”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先生说,每年三四月份是红岛放养蛤蜊苗的时候。从培育到成为可以放养的蛤蜊苗,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前期的时候,是可以在工厂化的育苗池里的。到了冬天,南方水温高,可以自然生长。在北方城市就需要提供温室,成本上比南方苗要高出不少。

南方属于规模化养殖,海滩面积大,水温高。到了每年的十月份,他们就将野生的蛤蜊苗撒到滩涂上,经历过冬天以后,长大到可以放养的苗种,就会运到青岛来放养。一方面养殖的成本比工厂化育苗要低很多。另外一方面,很多养殖户对于工厂化育苗,他们称为“水苗”,并不认同。养殖户认为自然苗经历过野外环境的优胜劣汰,成活率更高。“水苗”都是在温室里长大,适应性更低。这也导致工厂化的育苗,没能得到很多养殖户的认可。

但是,由于当时培育的数量不多,一些养殖户购买以后成活率也很高,刚开始培育的蛤蜊苗也不愁销售。但是工厂化育苗数量太有限了,也没有盈利空间去扩大规模,从2008年就放弃了蛤蜊苗培育。他们现在也养殖海参为主。

为何要发展本地苗种?

作为一直关注胶州湾蛤蜊的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秀俊说,红岛蛤蜊作为知名品牌,这些年一直发展很快,也存在一些问题。红岛蛤蜊种质混杂不清,缺少好苗种,依赖南方购苗,基本上没有本地的苗种。

红岛养蛤蜊南方买种苗,一年引种超千万斤!专家:保护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育苗

为何要发展本地苗种?孙秀俊解释说,胶州湾蛤母繁殖的后代更适应本地海域环境。由于南方海域环境跟胶州湾海域还是不一样的,南方的种苗运到本地以后,需要经历适应的过程,这会导致一些蛤蜊没法存活。大力发展本地苗种,专家提了很多年。

但是作为个体养殖户而言,肯定要考虑经济效益。养殖户都是个人承包的海滩,每个人的规模也不算太大。从自身的经济效益来看,南方大规模的育苗场形成规模效应,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开始采购南方苗。不仅仅是山东,东北的大连等城市,也从南方大量购买蛤苗。从养殖户的角度来考虑,可能成活率不高,但是价格较低,最后算起来还是很划算。这也导致在北方发展蛤蜊育苗产业,很难像南方育苗场那样盈利。

但是,如果从长期的效益来看。红岛胶州湾本地“土著”蛤蜊,经过长时间的优胜劣汰,适应本地环境的基因逐渐被保留下来。这些“土著”蛤蜊培育的苗种,生长特性更加优异,存活率更高,最后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好。从适应本地环境的蛤蜊中选育出优质的种苗,在南方进行中间暂养,再运回本地放养,成活率会更高,经济效益也会更高。

近30年 胶州湾难觅原生蛤蜊身影

但是,育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苗种需要科研单位联合龙头企业进行科研攻关,进行遗传选育,一般周期较长,见效慢。本地的养殖户基本上都是个体户,很少有意愿去做这件事情。

不过,作为科研机构,孙秀俊跟同事这几年一直没有放弃科研攻关。为了能培育更适应本地生长的蛤蜊苗,他们一直在寻找胶州湾海域“土著”的蛤蜊。现在胶州湾里放养的蛤蜊,已经很难辨别其具体来源,也就是说原始的遗传系谱已经分不清。此前,他们也尝试利用南方的种苗进行培育,冬天在南方暂养,蛤蜊苗生长到一定规格后,再运到胶州湾放养,但效果并不理想。

红岛养蛤蜊南方买种苗,一年引种超千万斤!专家:保护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科研人员在胶州湾放养培育的蛤蜊苗

最近四五年时间,他们一直希望能找到胶州湾土著的蛤蜊品种,选育出更加适合红岛当地环境的蛤蜊苗。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寻觅到原生的蛤蜊。2020年的时候,研究团队听说红岛又出现了野生蛤蜊苗,但后来养殖户反映野生苗种消失不见了。

养殖户周经理说,这两年随着水质的提升,逐渐出现了一些野生的蛤蜊苗。虽然数量不多,不少养殖户的承包田里都发现了野生蛤蜊的踪迹。不过,这些苗并不是原生红岛蛤蜊的后代,只是这些年放养蛤蜊繁殖的后代。

红岛码头的负责人赵经理说,这些年原生的红岛蛤蜊苗很久没有看到了,差不多得有三十年时间了。也是各方面综合的原因,养殖户放养的面积越来越大,挤占了本地苗的生长空间。最近两年,只听说有几家养殖户说发现了野生苗,但产生的区域都不固定。有些海域可能出现了一些,第二年又消失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秀俊说,原生的胶州湾蛤蜊群体的科研意义很大,差不多需要一两百斤蛤蜊,用于本地种质资源保存和培育后代,他们也希望有养殖户发现后,能给他们提供信息。

建议:发展海洋种业 需保护好本地优良种质资源

海洋种业是海水养殖的“芯片”,有好的种苗才能养出好的水产品。好的种苗,不仅需要科研力量,还需要本地物种提供优质的基因,对于本地优质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也迫在眉睫。

“不仅是胶州湾的蛤蜊,现在不少海产养殖品种,都存在原生物种逐渐消失的问题。”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李莉说,保护原生物种的生存,也是保证了物种基因的丰富性,为培育更好的苗种提供了基本保障。

2022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也提出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其中就提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深入推进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精准鉴定。加快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建设一批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加快推进育种创新。深入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将耐盐碱育种等纳入攻关范围。探索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构建高效精准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制种基地建设等等。

红岛养蛤蜊南方买种苗,一年引种超千万斤!专家:保护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另外,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份,农业农村部就专门召开过发布会,发布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并通报资源普查进展情况,也是首次开展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

李莉说,原生的物种在长期自然生长过程中,保留下来很多适应本地环境的优异基因。而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养殖户放养的面积越来越大,原生的物种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不少物种濒临灭绝。在海水养殖产业,种质资源就是最关键的“芯片”,建议积极开展普查,尽量从本地的原生物种里选育优良种苗,让海水养殖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