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圆田螺养殖(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前言

中华圆田螺,也称田螺或香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

这种淡水甲壳类动物广泛分布,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备受人们喜爱。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近年来随着对中华圆田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其养殖业效益显著,养殖技术也日益完善,而展开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已成为必然趋势。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一、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

田螺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们一生都在淡水环境中生活,生长速度快,适宜生存的水域包括池塘、湖泊、稻田和缓流的河溪,特别偏爱水域内饵料充足、土壤柔软的地方。

田螺的食物来源多样,可以食用青苔、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泥土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此外它们也喜欢食用人工提供的食物,比如菜叶、麦麸、蔬菜水果、动物饲料残渣和米糠等。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田螺的生长适宜在水温 20~28 ℃范围内进行,低于 15 ℃时停止进食,低于 10 ℃时进入土中冬眠,次年春季水温回升至 15 ℃以上后重新出穴觅食。

当温度超过 30 ℃时,为了避暑,田螺会缩入螺壳内停止进食,躲入泥土中。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二、养殖的池塘选择与消毒

选择池塘时,面积最好在3至5亩之间,深度约为1至1.5米,坡度比例为1:3。池塘底部最好是砂质土较肥,但淤泥不宜过深,周围的水体最好没有工业污染。

针对老池塘,考虑到中华圆田螺偏好较少淤泥的底质,可以考虑在池滩和池埂使用网片铺设,增加中华圆田螺的栖息面积。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另一种方法是在鱼池周围斜插网片,进一步扩大中华圆田螺的养殖面积。

在选择好池塘后,需要进行清理工作,清除过多的淤泥,尤其是滩脚上的淤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进行吸泥处理。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常用的清塘消毒方法包括生石灰或漂白粉,其中生石灰是首选。消毒时,每亩水域需要100至150千克生石灰(带水时)或50至75千克(无水时)。

生石灰清塘有多种好处,可以提升pH值、增加水中钙质含量、调节水质以及对病毒和细菌有杀灭作用。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二、田螺的自然繁殖

通过同时放养雌雄螺,可以实现自然繁殖,一般可在3至10月进行放养,种螺的规格最好在每千克60至80只之间,放养密度约为每公顷1950至2400千克。

雌雄螺的搭配比例应为8∶(2~3),需要留意田螺雌雄之间的区别。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雄螺体型较小而细长,末端向右内弯曲,弯曲的部分即为生殖器,头部的右触角相比左触角更粗短。

雌螺则体型较大而圆,头部的左右两触角向前方伸展,大小相同,厣壳呈凹平形状。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由于田螺是胎生动物,雌螺通常会分阶段产卵,每只螺每次可产生15至35个小螺。

母螺产卵后,需要等到次年同期才能再次繁殖。刚刚产出的小螺在养殖6个月后体重可达3至5克以上,而在9个月时可达到约9克左右。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三、螺种选择与放养

随着春末夏初水温上升至15℃,螺会从冬季的泥穴中爬出,开始在水底摄食并生长。

4月份开始繁殖,而5至7月则是田螺繁殖的高峰期。幼螺生长速度迅速,一年便能成长为成熟个体。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中华圆田螺多次产卵,一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形成成熟一批排一批的繁殖模式。

在螺种选择方面,理想的特征包括贝壳呈近宽圆锥形,拥有6到7个螺层,每个螺层向外膨胀。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螺旋部高度大于壳口宽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顶尖,缝合线深刻,表面光滑,呈黄褐色,壳口近乎卵圆形,边缘完整,带有黑色边缘,厣核位于内唇中央。

种螺的规格要求在每千克30至40颗之间,品质方面要求螺体在受惊时能快速缩回壳内,无疾病、伤口或寄生虫。每平方米放养种螺数量约为100颗左右。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为了供螺产卵,池塘中和池边会插入较粗的木棍支撑粗网片。田螺是雌雄异体,卵胎生,幼螺在雌性体内发育,长成幼螺后排出体外,在水中过着自由生活。

这种螺的食性广泛,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嫩茎叶和有机碎屑为食,喜欢在夜间活动和摄食,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至27℃。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通常在池塘中,种螺的放养量约为每亩20至30千克。同时可以栽种茭白,并放养一些鲫鱼、草鱼苗等,也可以少量套养泥鳅。

另外建议每亩配养3至5尾青鱼,规格为20尾每千克,以控制中华圆田螺的数量。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四、仔螺的培育与管理

一般而言,仔螺在经过2至3周的时间后开始进食。在这个时候,投喂的饵料可以与夏花培育同时进行。

中华圆田螺的生物学特性与白鲢相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腐植质(包括豆浆、豆饼、菜饼屑)为食,通过水的过滤来实现摄食作用。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当中华圆田螺数量过多时,水质会变得清澈,甚至可能呈现乳白色水色,这表明水质已经变差。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盛夏时,首要的措施是进行水质换新,然后要增加豆浆、豆饼浆或者全池泼洒发酵的有机肥料的投喂。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在投饲和施肥上,应实行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浮游动物过多,可以适量使用阿维菌素进行控制。

在投喂饲料方面,以菜饼或豆饼为最佳选择;而在水质管理上,则要保持水质肥沃且活跃,实施看水施肥和看水投饵的原则。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人工投饵还可以使用青菜、米糠、甘薯、蚯蚓、血粉、玉米、鱼虾杂碎以及动物内脏和下脚料。

投喂量应根据螺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照螺总量的1%至3%计算,每2至3天投喂1次。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对于幼螺的饲养管理,该螺对环境的要求较为宽松,可以放养在池塘、水渠、稻田等地,规模大小灵活变化,一般每平方米可投放幼螺100只。

它们主要以水中的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芽叶为食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在人工饲养中,需要施加适量的农家肥以培肥水质,促使浮游生物的繁殖。此外利用池边的杂草制作的有机肥料,也是良好的饲养材料。

各种粮食加工厂的副产品、废弃的蔬菜等都可以用作投喂。每次投放的粪肥应按照螺体重的30%进行,而米糠皮等精料则按照螺体重的10%为宜,每星期投喂两次。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五、幼螺的饲养管理

幼螺的饲养相对环境要求宽松,无论是池塘、水渠还是稻田都适宜放养,放养规模大小可以灵活调整,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只幼螺。

它们主要以水中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芽叶为食。在人工饲养中,需要施加适量的农家肥以改善水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此外利用池塘边的杂草制作的有机肥料也是良好的饲料来源,各类粮食加工厂的副产品以及废弃的蔬菜都可作为投喂对象。

每次施放的粪肥量应占幼螺体重的30%,而米糠等精料则建议按照螺体重的10%投喂,每周进行两次投喂。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六、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要坚持每日进行巡塘,若发现螺体缺钙,表现为螺厣四周有螺肉挤出,应及时补充钙含量。

当饵料生物不足时,螺厣可能吸入螺壳较深,此时应增加投喂。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定期检查饵料生物的充足程度,监测田螺的生长状况以及水质的肥瘦情况等。在田螺产仔阶段,为防止仔螺钻入其中而致死,应经常翻动成堆状的粪肥。

同时禁止流入受农药和化肥污染的水源,严格防止禽类如鸭、鹅等进入田螺养殖池,以维护田螺的正常生长。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等杂物,以防蛇、鼠、鸟等天敌侵入。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七、病害防治

田螺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罕见病害发生。日常维护中,注意使用生石灰全面泼洒,这有助于消毒、补充钙质并调整水质的 pH 值。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对于壳表面附着的藻类和固着类纤毛虫,可以采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包括全池泼洒浓度为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24小时后进行大量水交换,或者在换水后,全池泼洒浓度为0.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结论

通过细致的日常管理和关注螺体健康,中华圆田螺养殖得以顺利。其中钙质补充和饵料供给是关键,维持水质和环境清洁也不可或缺。

未来继续精细管理、优化饲料和防病措施将提高产量。帮助了解疾病防治,提升养殖效率,持续关注水源污染和外来入侵,维护田螺健康生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华圆田螺的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的池塘人工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 [1]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黄富友,苏小平,赵书贤,梅金满.中国水产,2004
  • [2] 养殖田螺新技术. 刘承训,马彦江.农村新技术,2003
  • [3] 田螺的人工养殖. 郭津伍.农资科技,1999
  • [4] 人工养殖田螺技术. 林桂寿.科学养鱼,1989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