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养殖青蛙交流群(户月华让梦想在田野里闪光)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户月华让梦想在田野里闪光

户月华让梦想在田野里闪光

户月华向记者展示幼蛙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文/图

初夏,南雅镇民安村稻田内里秧苗郁郁葱葱,村民户月华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家稻田外的沟渠内。撒网、收网,不一会儿,活蹦乱跳的稻田蛙被网起来装满箩筐……称重、打包、装箱,然后运往几百公里外的客户手中。

户月华实行稻田养蛙,让自己的梦想在田野里闪光。

承包稻田养蛙

今年刚满40岁的户月华,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世代以种养殖为生。为了生计,户月华曾到外地打工,在当地通过学习稻田养蛙技术,于是回到家乡承包土地,开启了生态立体农业新模式。

“刚开始我说要回来搞农业,父辈们都反对。他们认为搞农业累、见效慢、收益又不高。可他们不知道我要打破传统,做立体农业。”户月华告诉记者,通过向父辈们普及立体农业相关知识,虽勉强接受了他的想法,但仍然持怀疑态度。

为了让大家信服,户月华先整理出自家的土地,然后又以承包入股等方式向村民征集土地。2018年初,短短一个月时间,70亩标准化田地被整理妥当。

据户月华介绍,养蛙要选择地域宽阔,通讯、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稻田,四周用1.8米高的密网把稻田围起来,在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为防青蛙“外逃”,还要加固加高田埂。然后在稻田中央挖出占稻田面积五分之一的小池塘并用网片围着。同时,要在田埂上架设木板桥到小池塘岸边,以便投饵和日常管理。

玩转立体农业

户月华告诉记者,进入养蛙行业要不断学习,他们成立了一个养蛙微信群,随时与同行聊天,学习养殖经验,探讨养殖青蛙的技术。为了学到更多的养殖技术,他还加入到全国立体农业微信群,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说明,学到更多的养蛙技术。

“前段时间,小青蛙不怎么长,我翻书、上网查资料都没找到具体原因。我就拍了小青蛙的视频发到微信群里,然后把我们这里的天气情况告诉大家。群里的养蛙能手共同出谋划策,为我支招,总算解决了问题。”户月华说。

眼下正是幼蛙的成长期,户月华精心喂养,通过不断学习,他已掌握了养蛙技巧。

“幼蛙入田后,首先要保持田间水质清澈,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口和田埂的保水性能,防止旱、涝。其次是防止鸟虫害,预防疾病也是关键。蛙类发病主要源于外伤感染,要以预防为主,在小池塘中定时挂袋消毒,遇到患病时应及时分离,并加大药量进行消毒,同时投喂药饵。”户月华说,稻田里的蛙要按大小及时分开,每月筛选一次,把大的青蛙选出,放于备用池中,加大饲养强度,择价出售。

带领村民致富

“月华,你搞稻田养蛙我用土地入了股,忙的时候如果需要人,算我一个!”户月华在稻田里养殖青蛙,附近村民纷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进来,并主动要求到养殖基地干活。

今年67岁的周运学是民安村11组村民,他告诉记者,“我以前种包谷和水稻,一年下来没存多少粮食,还累得不得了。干脆把4亩田地全部承包出去。在基地打工每月有1600元,年底还有土地入股的分红,比种庄稼划算多了。”

正在整理蛙塘的村民吴正达表示,他今年已有66岁,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到外地打工挣钱。在家门口就业,干点轻松活一个月能挣点零花钱,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通过努力,户月华打造的稻田养蛙基地,去年已获得收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还为本村或邻村的村民提供养蛙技术,让他们通过养蛙走上致富路。

户月华告诉记者,该稻田养蛙基地年产牛蛙10万斤,青蛙万斤,生态小龙虾万斤。接下来,他将逐步扩大规模,利用蛙类是稻田害虫的天敌,蛙粪又是理想的有机肥料,种植优质水稻,开启生态立体农业新模式。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