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赣榆县泥鳅养殖(浦城县人大代表徐昌福:种养多面手,致富带头人)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寒冷的冬季,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让人卷着身子不想出门。而在浦城县永兴镇永平村的水田里,一个瘦高的小伙却脚穿水鞋,手持锄头正在盘水沟,为种植竹荪做准备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小伙,就是村民称为“致富达人”的徐昌福。

养殖泥鳅 开始创业之路

2010年之前,徐昌福和很多青年一样,选择离开村子到大城市去打工挣钱。但不一样的是,他一直拥有着一颗不拘于平淡的心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于是, 2010年怀揣着梦想回到家乡,开始养泥鳅创业。最初,徐昌福投资6万元,租了5亩稻田,建起了自己的丰源泥鳅养殖基地。由于没有经验和技术,第一年他血本无归。第二年,他痛定思痛,花费了2万多元,不远千里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泥鳅养殖基地学习。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专业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探索,徐昌福养起泥鳅来得心应手。他从外地买来泥鳅养殖专用饲料,然后拌上自己加工的豆浆来喂养泥鳅。“一般泥鳅养了4个月就可上市销售,这时每公斤有60枚左右。种鳅需要养2年以上,一条15公分长的种鳅每次可产‘水花’( 刚孵化3天的泥鳅) 6000枚。”徐昌福介绍,养最多的时候承包了10亩稻田,养殖泥鳅1500公斤左右,每亩纯利润2万余元。

作为村里第一个带头养泥鳅的人,他不仅向大众出售各种规格的鳅苗,带动村里人致富,还开展繁殖技术培训,减少村民成本损失,增加村里经济收入。

种植竹荪 推开致富之门

2013年,在养殖泥鳅的时候,他观察到同村人种植竹荪效益不错,就尝试着种了3亩。按照徐昌福的话说,他是“半路出家”,靠着年轻肯干和不断学习,最终成功走上竹荪大面积种植。那时候,他对于竹荪种植可以说是半知不解,只能依样画葫芦,别人怎么做,他也跟着做。第一年风调雨顺,小赚了一笔。第二年,敢于创新的他开始尝试用甘蔗渣做下脚料,产量略有提升,每亩产量提高了30斤,亩产达到了100斤。

2017年,县派科技高允旺前往永兴镇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竹荪,现场就选在徐昌福的种植基地。“老高来了永平村,我们才知道种竹荪也要讲科技。”徐昌福说,靠着一股子对生活的激情与上进的天性,从一个只能照搬照旧的竹荪种植“小白”变成了现在的“种植好手”。他学会了怎样对种植竹荪的原料翻土,了解了播种盖土的厚度……等科学方法种植。这一年,他种植的竹荪成活率明显提高,每亩提升了15多公斤,亩均增收3000元。

获得丰产后,2018年徐昌福把竹荪种植规模扩大到了25亩,纯利润达36.5万元。今年,他种植的竹荪亩产100公斤干品,按市场价竹荪110元的价格,收益可达44万余元元。

徐昌福没有停下学习与致富的脚步。每次特派员来指导都会去学习,遇到不懂的技术难题,他会通过“慧农信”和微信咨询高允旺和同行。同时,他把学到的技术教给村里的人,并互相讨论学习,不断成熟竹荪种植的技术。

不忘初心 添身份加责任

2016年,徐昌福当举为县人大代表。多了一个身份,也多了一份责任。

他同村里其它代表一起提出了关于西乡河生态水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在知道到村里村道每逢下雨就一片泥泞,给村民出现带来不便后,他又提出关于村道修建硬化建议的提案。现在,村里到处都铺上了水泥路。去年他再次提出关于永兴河河堤修建建议的提案,防治田涝、水灾,获得村民们一致好评。

“小徐种竹荪是比较早的,经常组织我们这些种竹荪的人一起交流讨论种植问题及技术。他人也很能干。”同村的竹荪种植户的张松华告诉记者,近期,雨水比较多,他就召集大家一起排水,防止之后竹荪种植太过湿,影响成活率。

不忘初心,不断向前。徐昌福一边尽着人大代表的责任,发现村民想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村民谋福利;一边他又立足本职工作,种植好自己的竹荪并与村民互相帮助学习。

对于未来,徐昌福表示将继续和村民分享技术、供销信息,一同解决竹荪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增产增收,助推浦城县竹荪产业快速发展。他也将运用好人大代表的身份,准备提出关于竹荪烤房改进和电力不足设置三箱电的建议的提案,让竹荪种植成为一个农民脱贫致富短平快的好项目。(马啟燕 黄乾晔)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