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福建蚯蚓养殖基地(小蚯蚓、海虾、金针菜……大埔各地发力特色产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小蚯蚓“钻”出致富新路径、海虾“游”进山中、金针菜成为“致富菜”……如今的大埔,一个个特色产品、一条条产业链条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大埔县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探索乡村产业发展,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小蚯蚓、海虾、金针菜……大埔各地发力特色产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图为茶阳镇长兴村深山的广地龙养殖基地。刘文烽 摄

围绕“村上有什么、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大埔各村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产业优势、资源禀赋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经营模式,不断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乡贤返乡养地龙▶▶

小蚯蚓“钻”出致富新路径

迎着和煦的阳光,在茶阳镇长兴村深山的广地龙养殖基地内,当地乡贤谢有奎拿起一条粗壮的蚯蚓仔细观察,满意地点点头,“长势很不错。”

地龙,俗称蚯蚓,它是疏松土壤、帮助植物生长的益虫,在医学方面,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今年初,在茶阳镇人民政府和驻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积极引进下,谢有奎从广州返乡创业,成立梅州市地之龙种养殖有限公司,将长兴村山沟里撂荒几十年的土地开垦成广地龙养殖基地。

“先迈出从无到有的第一步,我们流转了180亩撂荒地,目前地龙养殖面积达60亩。”谢有奎说。

记者从现场看到,养殖基地下铺着水管,用于保证土壤湿度,水管旁的沟壑方便排水,地面铺设的遮阳网能够有效地防止光照,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坨加工过的牛粪,那是广地龙的肥料。

好养、好卖是谢有奎看中广地龙的主要原因。

“广地龙养殖并不难,只要把控好土壤湿度和避免高温日晒,再加以科学配比的养料,基本上都能取得好收成。”他说,由于产量稀少,市场供不应求,广地龙价格持续走高,产业很有前景。

按照计划,今年内养殖基地将专注育种,明年才开始收成。谢有奎算了一笔账,广地龙养殖周期快,养殖三个月左右可以采收一季,一年可收成三次左右,每亩可产广地龙1000公斤,制成干制品约100公斤,按市场收购价广地龙干制品约为每公斤340元,每亩毛利可达到约3.4万元,净利可达到2.2万元左右。

更令他充满信心的是,养殖基地即将和广药集团达成合作,畅通广地龙的销售渠道。

“目前,基地每天有15名村民上班,多的时候能达到30人。”谢有奎告诉记者,接下来,养殖基地还将发动农户一起来参与广地龙养殖和中草药种植,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生态环境好、农民致富快的发展新路径。

盘活废弃鱼塘▶▶

海虾“游”进山中

“去年我们是第一年养殖南美白对虾,效果不错,今年再接再厉。”在西河镇北塘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大埔县均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钟浩堂和工作人员刚刚完成每日的水质检测。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对市场前景的信心,养殖基地逐渐扩大规模。“我们发现确实能养好,并且卖得不错。” 钟浩堂说,基地从去年的30亩扩大到约70亩。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米—72米。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

原本生产在沿岸水域的南美白对虾,怎么会“游”进西河镇北塘村?据钟浩堂介绍,起初,合伙人看到废弃20多年的鱼塘觉得可惜,决定盘活废弃鱼塘,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跑了5个省,到处学习,最终决定养殖南美白对虾。”

养殖南美白对虾,首先要破“水”。为了提供更接近沿岸水域的生存环境,基地特地从福建购入海盐,请有经验的养殖师傅按比例进行调配。“经过技术处理后,做成类似近海水域的养殖环境,每天都需要进行监测,哪个指标偏高偏低都是不行的。”钟浩堂介绍,技术人员还需要经常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检测,保证成品虾的质量。

“一切顺利时,年产量可达30万斤,平均每斤可卖30元,年产值预计900万元。”钟浩堂说,目前,销售市场主要通过电商销售平台销往福建、浙江、广州、深圳等地。“我们会积极带动周边有意愿的养殖户进行养殖,把产业做大做强。”

打造特色品牌▶▶

金针菜成“致富菜”

一颗小小的金针菜如何成为“致富菜”?银江镇的做法是,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据银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将金针菜特色产业列入“书记领航”项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产业发展专班,引领带动民营企业参与特色产业发展,以大埔县金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先行示范,进一步补全特色产业链条,做到包装、商标、价格、质量四个统一,带动全镇金针菜产业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同时,深化与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合作,邀请专家对银江镇的土壤水质和金针菜的品质含量进行专业检测,打响特色金针菜品牌。

为使银江镇农业发展产业化、规模化,近年来,该镇积极推动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落户银江,完善金针菜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因地制宜选取李子坪村、明新村、坪上村等6个村委会为先行试点,发展金针菜种植。

作为试点村,李子坪村种植金针菜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约150亩,采收的金针菜产量高、品质好,但却存在品牌效益不足、致富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银江镇村两级干部不断深入到李子坪村进行专题调研,在深化调查研究中寻求解决的办法。

据李子坪村党支部书记刘红梅介绍,合作社将不低于历年市场价向群众保价收购金针菜,切实解决群众收入低的难题。合作社通过向镇级联社和市场提供产品,参与联社分红实现经济收益,村集体按合作社占股比例享受分红,以此提高村集体收益。

目前,银江全镇金针菜种植面积约2200亩,年总产值可达2640万元。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陈泽铭

通讯员 罗文燕 刘文烽

【作者】 陈泽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