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江苏水产养殖(江苏全省首家古法种养升级稻鱼循环种养模式)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江苏常州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探索推出了稻鱼循环种养技术模式,利用稻田为基础条件,通过渔艺、农艺的融合,对其进行适度整理,在确保水稻稳产的前提下,适度开展水产养殖,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提升稻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今天一起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黄桦:

水稻成熟了,所以我们要把它拿几个样品回去做进一步检测,看看它有没有达到有机水稻的标准,然后跟对照塘进行比照,看稻鱼共养在营养成分各方面是不是有更好的优势

正值秋收季,稻田里黄澄澄一片,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黄桦来到田间取样品,拿回实验室检测各项指标。家住前黄镇高梅村的赵元杰是个80后,在稻鱼循环种养上,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拿出了40亩稻田进行试种。

粮食种植大户 赵元杰:刚开始(种水稻)要先下底肥,水肥还有粪液肥,现在稻鱼养殖后一点肥料都不要用

记者:我们一季稻种下来原来要洒多少次农药,现在呢

粮食种植大户 赵元杰:原来要洒五六次 七八次 现在洒一两次

江南自古以来就有罱河泥种水稻的习惯,最早可溯源至2000年前的汉朝,民间有“河泥皇帝,粪阁老”的说法,可见河泥在水稻种植中的重要性。稻渔种养循环新模式在生态学应用上的原理,正是采用了江南用河泥作基肥这一古老的水稻种植方法。经过实地勘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找到了种粮大户赵元杰,因为在他40多亩稻田对面,就有一个60多亩的鱼塘,而这个鱼塘恰巧是赵元杰的父亲赵耀龙承包的。

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黄桦:

把水产养殖和稻田种植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一个武进特有的稻渔稻鱼循环种养模式,像这种模式我们从前年开始进行了试验示范 今年进行小范围的推广,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包括省农业部的专家过来看了之后,是比较适合苏南地区农业面积小,土地比较金贵的地方进行推广

所谓稻鱼循环种养,并不是把鱼养在稻田里,而是左边为稻田,右边为鱼塘,在不改变稻田和鱼塘的使用功能上,又能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要求,只需通过灌排系统将鱼塘里的水引入稻田。

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黄桦:

外源水进入养殖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殖之后,鱼类的粪便排泄 包括饲料的投入都会产生一些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元素,这种相对富营养化的水通过沟渠排到稻田里,供稻田生长营养吸收,在吸收过程中,相当于把水进行了净化,净化后的水再回流到养殖鱼塘,这样使养殖鱼塘的水更清澈,更加适合鱼类的生存

记者:这一个循环大概是多长时间

粮食种植大户 赵元杰:田里需要水多的时候要一两天,不需要的时候今天进去,明天就出来了

记者:那我们怎么知道池塘里的尾水已经被净化了呢

粮食种植大户 赵元杰:不定期进行检测

赵元杰说,从今年水稻种植的过程来看,鱼塘和稻田形成了共生互利的关系,农药、化肥已经几乎不用了,成本大大降低,但每亩水稻的产量并不低,在1500斤左右。

粮食种植大户 赵元杰:

成本是节约的,复合肥料不要用了,以前要雇人撒肥料 买肥料 产量基本上跟以前差不多

赵元杰父亲赵耀龙养殖的鱼塘以四大家鱼中的鳊鱼为主,今年4月份,第一批鳊鱼上市,不仅产量高,品质也不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贩子来拿鱼。

水产养殖户 赵耀龙:

已经卖了10万斤 这里估计还有5万斤鱼

同样,区水产技术站也隔三差五对鱼塘的尾水和河泥进行检测,一年的试验表明,稻鱼循环种养模式一方面使整个系统形成闭合式循环,可以有效解决水产养殖尾水直排入河道,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的环保压力;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经苏州市农检中心检测,无论是鱼还是稻均达到了绿色农产品标准。另外根据测算,由于产品质量的提升,稻鱼循环系统平均每亩可增收300-500元,全年可减少化肥用量70%以上,消纳鱼池中多余氮、磷排放80%以上,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黄桦:

我们主要是往绿色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产量不是说要求高产,达到普通水稻和养鱼的养殖产量就行,但品质是有明显提升的,从去年送到农检中心去做的检测报告来讲,都是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的 现在武进第一个把古法种养系统进行科学化的改造升级,通过现代化科学手段进行优化和提升,这个在江苏省还是第一家

与过去靠天吃饭、单凭经验罱河泥不同,武进探索的稻鱼循环种养模式,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由水产养殖、水稻种植、生态科研部门,结合高校联合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检测氮、磷、钾等排放和吸收的数据,做好实施田块与对比田块的数据对比,建立一个基于现代化技术的科学种养相结合的模型,相信这样的模式可以进一步的推广开来。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