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新乡甲鱼养殖基地(了稻渔共生、增值增收河南稻渔种养面积“翻番增长”)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杨书贞 李曼 李鑫 张波 通讯员 郑战波 马绍磊 高文达 张本聪

编|者|按

大暑已至,“热”情高涨。

流淌在中原大地的浓烈炽火,不单单止于阳光带来的高温,当下从广袤农田演绎的蛙鸣、虾跳、鸟翔,更令人内心热潮翻涌。从豫南信阳,到豫北新乡,再到豫西洛阳,大片稻田里跃动的小龙虾,翩然飞落的白鹭,欢快的黑斑蛙,伴随着飘香稻穗,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河南稻田农业新生态画卷。

一块水稻,多种生物和谐共生,我们获取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收入,比真金白银更为珍贵、更值得呵护的,是它展现出来的一种可持续的良好生态循环体系。

策划执行 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统筹 孟冉

【全省数据】

河南稻渔种养面积“翻番增长”

了稻渔共生、增值增收!河南稻渔种养面积“翻番增长”

昨天,记者采访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局调研员陈礼刚时,他恰好刚刚从信阳调研稻渔种养回来。陈礼刚告诉记者,目前河南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约900多万亩,其中有80多万亩采用稻渔种养模式,主要分布在沿淮河、黄河流域的20多个县。其中七成在信阳,此外南阳桐柏县、邓州市,新乡原阳县,商丘民权县,濮阳市濮阳县、台前县、范县也有相当数量的稻渔种养田。

“河南稻渔种养面积这几年发展特别快,翻番增长。前年全省有10多万亩,去年达到了42万亩,目前统计80多万亩。”陈礼刚说。在种养模式上,以“稻虾共养”居多,此外还有采用“稻+泥鳅”“稻+鳖”“稻+鱼”养殖组合的。

陈礼刚告诉记者,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在这种模式下,鱼、虾、蟹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水稻为鱼提供生长的饲料,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水稻品质。同时,通过建立稻渔种养的生态循环系统,稻米的品质也得到提高。“一方面是生态大米的好口碑,另一方面是目前鱼、虾、蟹市场需求旺盛,真正实现了稻渔共生、增值增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局面”。

【洛阳孟津】

稻蛙共生开辟生态致富路

了稻渔共生、增值增收!河南稻渔种养面积“翻番增长”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早在宋朝时期,词人辛弃疾就在自己的笔下描绘出这样一幅充满田园趣味的景象。今天,在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村民张五奎和儿子张维林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了这幅田间美景。从今年5月引入80万只黑斑蛙幼苗,到如今稻米飘香、蛙声连绵,父子两人将这幅“美景”,打造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无公害生态“种植+养殖”链。

今年64岁的张五奎,是扣马村里有名的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近几年来,一直在深圳工作的张五奎,偶然间发现深圳的黑斑蛙市场异常火爆,价格达到25元一斤且供不应求。他随即放下自己努力多年的工作,先后到湖北、湖南、四川等黑斑蛙养殖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并决心将黑斑蛙养殖引入自己的家乡。

今年初,父子二人流转到村民稻田地60亩,并在稻田里建起了占地35亩的“水稻+黑斑蛙”养殖培育基地。

5月初,父子二人从湖北引进优质黑斑蛙幼苗80万尾,投放到稻蛙养殖池中。如今,经过两个多月的科学培育,小蝌蚪已长成黑斑蛙,正自由自在地在水稻间嬉戏跳跃。张维林说,在黑斑蛙的守护下,自家的水稻明显比一般稻子长势快,颜色也更加翠绿油亮。而黑斑蛙在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加餐”后,长势也同样喜人。“黑斑蛙8月就可进入上市期,到时平均重量能突破80克。”张五奎说。

看着如今连片碧绿的稻田,和隐藏在稻田间健壮的黑斑蛙,张五奎、张维林父子二人干劲十足。明年父子二人计划将稻田养蛙面积扩大到300亩,进一步培育“稻田+黑斑蛙”的种养新模式,为当地8000多户稻农开辟一条稻蛙共生的生态致富之路。

【信阳潢川】

稻虾共作成富民强县支柱性产业

了稻渔共生、增值增收!河南稻渔种养面积“翻番增长”

“今年年景好,靠卖虾已经净赚了三四万元了。”昨日下午,信阳市潢川县黄寺岗乡白鹭河村的水田旁,村民马耀海笑道。今年53岁的马耀海,是当地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土专家”。

11年前,马耀海做了脾脏切除手术,再不能干重体力活,成了贫困户、低保户。马耀海说,有天半夜,他独自来到水田边,蹲在田埂上忽然发现几只小龙虾从附近池塘爬进了他家的水田,从而萌生了将虾养在稻田里繁殖的想法,2015年春节刚过,马耀海居然在自家稻田里捕获了近200公斤小龙虾。而且,个头比池塘养殖的大了许多。拿到市场一卖,净赚2000多元。

发现这一发财门路,当年秋收后,马耀海又买来150公斤虾苗,投放在了10亩稻田里……

与马耀海一样,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推广下,白鹭河村212户贫困户里,170多户在稻田养小龙虾脱了贫,176人退出了“低保”,该村3200多亩的水田里全部实现“稻虾共作”。

据了解,潢川县大力实施“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战略,目前,小龙虾养殖规模发展到19.6万亩,其中“稻虾共作”16万亩,已经占据了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半壁江山;全县小龙虾年交易量达2.5万吨,一二三产业年综合产值达到50多亿元,“稻虾共作”已成为潢川县富民强县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而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带动该县群众找到了一个致富的门路,小龙虾产业带动了物流餐饮业发展,3000名小龙虾经纪人活跃在县内外。

【新乡原阳】

稻+鱼虾引来白鹭舞翩跹

了稻渔共生、增值增收!河南稻渔种养面积“翻番增长”

稻田渠间白鹭飞,青翠苗下鱼虾肥。

7月23日下午,在原阳县大宾镇刘江庄村四周的稻田间,只见成群的白鹭等水鸟,或突然展翅高飞,或静落田间地头嬉戏,或在青翠的稻田中觅食。

据大宾镇刘江庄村村支部副书记陈小利介绍,白鹭等水鸟出现在刘江庄村周围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了。刘江庄村村民平时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这里距离黄河也仅有六七公里。村里平时通过四干渠,将黄河的水引入稻田内灌溉,再加上村里的耕地是少见的红胶泥土质,不仅适合水稻生长,田里的鱼虾等出产也颇为丰盛,因此成为白鹭等水鸟的绝佳觅食之地。白鹭一般以泥鳅、小鱼虾等为食,村里的稻田一般是6月初插秧,10月份收割,而白鹭也是遵循这个规律——6月份从黄河边飞到这里觅食,水稻收割前就集体飞走了。陈小利说,他近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前去观察,估计每天有近千只白鹭前来觅食。

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当地的百姓也有了副业——头一天在稻田内下网,第二天早上去起网,往往便能收获一大兜河鲜,有河虾,有泥鳅,还有黄鳝等。于是,这也成了当地百姓增收的一个途径,种稻之余,在田间逮获的各种鱼虾,几个月内就可以卖上好几千块,有时比种水稻收入都要高。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寒江薛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