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鱼类增养殖技术(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渔民的想法很简单,想让鱼儿长得快,但有时候这并不是通过多投饲料就能解决的事。如果不综合考虑鱼类的生长特性,盲目加大投饵量,只会加速败坏水质,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

其实,只有在特定的生长阶段,针对性的增加投饵量才能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因此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鱼类的生长规律。

那么,鱼类的生长有什么规律呢?

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鱼类的生长和高等哺乳动物相似,在性成熟之前也有一段生长最快的“青春期”,在性成熟之后,鱼类的生长速度就变得十分缓慢。总体来看,鱼类体重、体长的生长规律呈现出不对称的“S”型(如下图所示),在性成熟之前的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是主要的生长期,其绝对生长速度最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最高。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如上图所示,在鱼类的主要生长期增加投饵量、改善营养,就能够在最短的养殖周期内加快鱼类的生长,增加养殖产量。那么,除了在生长期增加投喂,鱼类的生长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5大方面。

1.养殖鱼类的体型(种类)

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一样,个体的体型大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也就是个体庞大的物种,其后代的体型一般也很大,鱼类也不例外。

鱼类的生长速度与个体的大小密切相关,体型大的种类,生长速度比体型小的要快的多,这一点也与常识相符。通常用体重和体长为指标来衡量个体大小,根据这个标准,我国76种主要养殖鱼类可以分为4种类型:小型鱼类、中型鱼类、大型鱼类、巨型鱼类。

  • 小型鱼类有8种

小型鱼类中比较常见的有泥鳅、斑点胡子鲶、中华乌塘鳢、大银鱼等,此外还有斑海马、公鱼、山女鳟以及有“淡水鱼之王”称号的香鱼。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水产养殖业常见的小型鱼类,除了泥鳅,其余的经济价值都很高

  • 中型鱼类有33种

中等体型的养殖鱼类中很多都是名特优水产,常见的有黄颡鱼、黄鳝、鳜鱼、加州鲈、鲮鱼、银鲫、高白鲑、白点鲑、真鲷、黑鲷、大黄鱼、半滑舌鳎、赤点石斑鱼、许氏平鮋、暗纹东方鲀、蓝鳃太阳鱼等等。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水产养殖业常见的中型鱼类,经济价值普遍较高

此外,不常见的种类有黄盖鲽、花尾胡椒鲷、紫红笛鲷以及大泷六线鱼(青岛沿海经常可以钓到野生的大泷六线鱼,但人工养殖的很少见,其幼苗如下图所示)。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大泷六线鱼的幼苗,体色很漂亮

  • 大型鱼类有30种

我国的大宗淡水鱼中有很多都是大型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就在此列。常见的淡水种类还有鲤鱼、革胡子鲶、大口鲶(在美国叫catfish)、长吻鮠、苏氏圆腹鱼芒(也叫淡水鲨鱼)、匙吻鲟(鸭嘴鱼)、虹鳟、大马哈鱼、短盖巨脂鲤(又名淡水白鲳)等。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常见的海水种类有鳗鲡、鲻鱼、军曹鱼、大菱鲆、牙鲆、红鳍东方鲀、美洲条纹鲈、花鲈、卵形鲳鲹、杜氏鰤等。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 巨型鱼类有4种

体型最大的鱼类都属于鲟鱼家族,如果中华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俄罗斯鲟。由于鲟鱼一般需要10年以上才能够性成熟,如果不是专门做鱼苗繁育的,只需要喂养1年半-2年左右就可以上市了。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西伯利亚鲟

注意:鲟鱼类的人工养殖行业可能会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有媒体称鲟鱼类的驯养繁殖与养殖都是禁止的,但具体的实质性政策和文件还需要进一步观望。

2.养殖鱼类的性别

对于多数水产养殖鱼类来说,雌性的生长速度要比雄性快,比如半滑舌鳎、鲻鱼、星鲽等,有的种类雌雄个体生长速度差异不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黄鱼。对于罗非鱼等少数种类,雄性的个体生长速度比雌性要快。

另外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极少数鱼类雌雄个体生长速度会随着体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鳜鱼就是这样一种鱼类,在体重小于170g时,雌雄鳜鱼的生长速度并没有显著差异;体重在170-800g时,雌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鱼;当体重大于800g时,反转出现了,雄鱼的生长速度开始赶超雌鱼。但总体来说,在2斤之内,雌鱼的平均生长速度要大于雄鱼,2斤以上则是雄鱼大于雌鱼。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从鳜鱼的生长特性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启示——如果生产目标是要养成大规格的鳜鱼,那么就要尽可能多地选择雄性的鱼苗,反之,就要尽可能多地选择雌性鱼苗。如果在放苗时这样安排,那么在预定的时间内,就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经济效益也就更高。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快速地将不同性别的鳜鱼幼苗区分开来,因此鳜鱼的性别控制技术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3.养殖鱼类的生长水温

首先对于广温性鱼类来说,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比如,广东养殖的花鲈比黄、渤海地区的要快,河南养殖的俄罗斯鲟比北京的快,武汉水库放养的施氏鲟比俄罗斯的要快。

其次,对于狭温性鱼类,也就是冷水鱼、亚冷水性鱼、暖水鱼和温水鱼,同样也符合这种规律。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冷水性鱼类——虹鳟,在14℃时的生长速度明显比9℃时要快;暖水性的大黄鱼在25-35℃时的生长速度比17-22℃时要快。而对水温的精准控制,目前的工厂化养殖模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杂交新品种的生长比普通品种快

杂交后代同时具有亲本双方的性状优势,在生长速度、抗逆性、繁殖力、产量及品质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比如荷包红鲤(雌性)与元江鲤(雄性)杂交得到的荷元鲤,其生长速度比父本快21.2%-23.2%,比母本快30.05%-38.57%;散鳞镜鲤(雌性)与兴国红鲤(雄性)杂交得到的芙蓉鲤,其生长速度比母本快40%,比父本快60%左右。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散鳞镜鲤

5.水质:pH、水的肥度、溶解氧

其他环境因子,比如pH、水质的肥度、溶解氧等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它们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

  • pH

pH值是养殖水体中的一个综合指标,养殖水体pH的动态变化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当变化幅度过高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了。在传统的池塘养殖中,夏季中白天水中的浮游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氧气,这会导致水体pH值的升高——早晨的pH为6.5-7.0,中午会升高到9.5-10.0,当变化幅度超过3个单位时,就要及时调节水质了。

  • 水质的肥度

不同的鱼类喜欢不同的水质,一般来说,鲢鱼、鳙鱼、鸭嘴鱼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更喜欢肥沃的水质。一些耐低氧的温水性鱼类也喜欢栖息在肥水中,比如鲤鱼、鲫鱼、鳗鲡等。而虹鳟鱼、大西洋鲑等冷水鱼和鳜鱼、真鲷等肉食性鱼类喜欢清新偏瘦的水质。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典型的冷水鱼——大西洋鲑

  • 溶解氧

人工养殖条件下,冷水性鱼类对溶解氧的要求很高,要求一天24h中有2/3的时间在6mg/L以上,其余的任何时间都不能低于5mg/L。比如鲑鳟鱼类,其适宜的溶解氧含量为6-7mg/L,但当溶解氧降低到3.0mg/L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窒息死亡的现象。

再比如香鱼,在养殖期间,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5.0mg/L,否则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到2mg/L的时候就会窒息死亡。

相比之下,温水性、暖水性鱼类对溶解氧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我们最常见的鲤鱼,当溶解氧降低到1mg/L的时候依然能够正常生存,只有当溶解氧进一步降低到0.2-0.79mg/L时才会出现浮头现象。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鲤鱼

6.养殖密度

在自然状态下,鱼类的生长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与资源,当空间变小或资源衰退,鱼类的生长就会受到胁迫。同样的道理,当养殖池塘中,投放的鱼苗数量过多,每一尾鱼所平均分配到的空间与资源就会大大减少,产生的胁迫效应会严重限制鱼类的生长。养殖密度过大的池塘,甚至还会出现“光吃料不长肉”的现象。

研究人员曾对尼罗罗非鱼的最佳生长密度做过研究,实验设立了养殖密度分别为45尾/m³、54尾/m³、63尾/m³、72尾/m³、81尾/m³以及90尾/m³的6个平行对照。结果发现,当尼罗罗非鱼的密度达到54尾/m³时生长速度最快,超过这个密度时,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和免疫功能都会受到抑制。

养殖条件下,鱼类怎样才能长得快?和这6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尼罗罗非鱼

另外,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还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增加养殖的成功率。特别是近年来生态养殖理念的推广,多品种、低密度的混养模式越来越普遍,这样能够生产出质量更高、肉质更好的水产品,自然也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总结

鱼类的生长会直接受到外界生态条件的影响,这种影响要比哺乳动物更加明显。除了与养殖品种及其性别、营养条件、水温、水质(pH,溶解氧,盐度、肥度)等直接相关外,养殖模式、养殖密度等人为管理也会影响鱼类的生长。把握好这些要素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于养殖鱼类的生长,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那么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收藏!

#水产养殖# #鱼类# #三农# #水产品#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