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海参养殖技术视频(与玉足海参、江蓠工厂化混养 方斑东风螺成活率提高10%)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随着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成功,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业迅猛发展。然而病害频发又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养殖的健康发展。为此,业内人士不仅积极培育方斑东风螺优质品种,研究全价配合饲料,而且探索出了更生态的养殖方法


今年5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类体系三亚综合试验站专家赵旺、吴开畅、于刚等发明的“一种方斑东风螺与玉足海参、江蓠工厂化混养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710505677.4)。该方法为生态养殖法,主要是在陆基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以方斑东风螺养殖为主,混养玉足海参以改良底质,混养海藻(江蓠)以改良水质,从而降低方斑东风螺的发病率。


该专利的发明人之一于刚研究员告诉记者,中试情况表明该法可显著促进方斑东风螺的生长,使养殖成活率提高10.42%,但在成本上又不会增加很多,适合在方斑东风螺陆基水泥池养殖的区域推广养殖。


与玉足海参、江蓠工厂化混养 方斑东风螺成活率提高10%

▲ 技术交流


玉足海参和江蓠配合改善养殖环境

“目前对方斑东风螺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肿吻症、翻背症和脱壳症。肿吻症和翻背症的主要病原是细菌,脱壳症是由多因素综合引起的,其中细菌的作用不可小觑。”于刚指出,根据相关研究,细菌的暴发常与养殖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而“一种方斑东风螺与玉足海参、江蓠工厂化混养的方法”采取的正是混养玉足海参和江蓠去改善方斑东风螺的养殖环境。


“玉足海参和江蓠是我们通过对方斑东风螺与其它生物混养试验,筛选出混养效果显著的品种。一方面可以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浓度,维持良好而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病原菌暴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良好的养殖环境可以增强养殖动物自身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于刚介绍。


据悉,该方法在陆基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以方斑东风螺养殖为主,混养玉足海参以改良底质,混养海藻(江蓠)以改良水质。于刚指出,玉足海参对沉积物具有很强的选择摄食能力,在方斑东风螺养殖系统中充当清道夫的角色,设计合适混养密度吸收消化养殖池中的残饵、残渣等有机质,可以达到净化底沙的效果,有效防止养殖底质的恶化。而江蓠是大型藻类,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增加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这两者又能相互作用,方斑东风螺残饵、残渣及粪便沉积池底,经玉足海参消化及细菌分解后,极易产生对方斑东风螺有害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而江蓠可将氨氮等作为肥料而吸收,产生的氧气氧化硫化氢,从而净化水质。


混养成活率提高10.42%

据了解,方斑东风螺工厂化混养中试地址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山根镇,在2016年5月初进行养殖池清理与准备,5月19日投放玉足海参和江蓠,海参放养密度2尾/平方米,全池均匀分散放养;江蓠成团放养,每团500克,放养密度500克/平方米。每个池16平方米,放养海参32尾,平均体质量183克,成团放养江蓠8000克,每天流水2~3小时。


2016年10月30日,经5个月养殖后收获。单养池平均收获东风螺0.93万粒,产量为67.4千克,规格138粒/千克,总养殖成活率58.19%。方斑东风螺与玉足海参、江蓠混养池平均收获东风螺1.29万粒,总产量8.93千克,规格144粒/千克,总养殖成活率75.22%;玉足海参成活率100%,平均体质量320克;江蓠收获21.2千克。


根据中试情况, 方斑东风螺工厂化混养法与单独养殖法相比,可显著促进方斑东风螺的生长,养殖成活率提高10.42%,养殖产量提高28.48%,饵料效率提高3.21%。


“使用该方法养殖方斑东风螺可以显著改善养殖底沙及水质环境。”于刚表示,江蓠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吸收率分别为60.2%、62.4%;玉足海参对养殖底沙中总氮、总磷、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为40.8%、41.4%、37.9%,有效地改善了东风螺的养殖环境,降低了东风螺养殖病害的发生频率,对东风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玉足海参、江蓠工厂化混养 方斑东风螺成活率提高10%

▲ 生态养殖


粤桂琼等工厂化养殖区可推广

“这个养殖方法适用于方斑东风螺陆基水泥池养殖的区域,即目前方斑东风螺工厂化养殖的广东、广西、海南均可以推广养殖。”于刚表示,该方法是在目前方斑东风螺陆基工厂化养殖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宜的混养品种(玉足海参、江蓠),结合配套的管理方法、环境控制策略等,并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很多成本。“这个养殖方法对场地的要求与目前方斑东风螺工厂化养殖相同,成本方面仅增加了玉足海参、江蓠的投入,而此二者的投入成本不高且可以重复利用。”


于刚提醒养殖户,使用这个方法养殖需要注意,投放方斑东风螺前,要做好养殖池和底沙的消毒工作。养殖前按一般工厂化养殖取水,准备养殖池后,进水没过沙面,然后均匀投放玉足海参,放养密度1~3尾/平方米;均匀成团投放江蓠,可采取吊笼吊养方式进行,每团约500~800克,放养密度500~800克/平方米,光照强度控制在4000~6000Lx;每天流水2~3小时进行养殖用水和底沙活化3-7天后投放东风螺苗,螺苗密度为每平方米1000~1200粒为宜。


在饲养管理上,养殖第一周以新鲜牡蛎与小杂鱼混合投喂,逐日增加小杂鱼投喂比例,减少牡蛎投喂比例;之后以小杂鱼为主,虾、蟹、贝类为辅,小鱼和蟹切块,虾和贝取肉;每天投饵1次,16:00~17:00时投喂,投喂时注意不要将饵料投放在江蓠上,投饵量为螺体质量的3%~10%,具体投喂量视前一天东风螺摄食情况而定。


正在研发专用人工配合饲料

于刚指出,当前方斑东风螺的规模化养殖仍然普遍采用的饵料仍为低值冰鲜小杂鱼,不可避免出现多种问题:如饲料营养成分不可控制,储存运输困难,受天气资源影响大,造成水环境污染和容易传播、滋生疾病等,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等。“现实情况是市场虽有商品化的饲料,但是养殖户认可度不高。”


分析其原因,于刚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方斑东风螺摄食速度比较缓慢,摄食时间较长,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后在水中的溶失率偏高,溶失的饲料不能被摄食而散布在养殖水体中,污染养殖水体,易引起底沙黑化;二是在养殖效果方面,人工配合饲料具有饵料系数低、养殖成活率较高、人力成本投入较低的优势,但是与投喂冰鲜杂鱼相比,在生长速度方面偏慢。


“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团队正在开发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目前已经开展了南海鸢乌贼原料减菌化处理方式及适口性、诱食剂的筛选、黏合剂的适配、软颗粒饲料中蛋白的含量等方面研究。”于刚表示。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罗茵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