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稻田蜗牛养殖(中国植保科普说-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福寿螺)的防治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每年的3-11月,农业生产上会遭遇到不少软体动物的危害,危害农作物生产的害虫主要是蜗牛和福寿螺。在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农村最常碰见的就是蛞蝓,俗称鼻滴虫。这三种软体动物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近两年已成灾(严重的外来入侵者—福寿螺的防治技术),人们对此尝尝束手无策,不胜其烦。以下就这三种常见的软体动物给大家简要介绍下其概况,为大家提供防治技术方案,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软体动物害虫概况

1.蜗牛

中国植保科普说-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福寿螺)的防治技术

蜗牛爬行状态

蜗牛为无脊椎动物,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在我国有数千种。蜗牛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生活在阴暗潮湿地区,以植物茎、叶、花、果及根为食物,是农业害虫之一。

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2.蛞蝓

中国植保科普说-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福寿螺)的防治技术

柳树上的蛞蝓

中国植保科普说-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福寿螺)的防治技术

蛞蝓危害柑橘

中国植保科普说-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福寿螺)的防治技术

蛞蝓危害包菜

蛞蝓为无脊椎软体动物,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俗称鼻涕虫。

蛞蝓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在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

阴暗潮湿的环境适合其生活,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3.福寿螺

福寿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力高,食性杂且食量大等特点,福寿螺只有一种,即小管福寿螺。一年繁殖2代,可繁衍30十多万子孙后代,4-6月和8-10月是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母螺于夜间在高出水面的河道壁、植物或干燥固体物上产出绯红色卵块,每次产6-8窝卵,每窝卵几十到几百个,最高可达500个。福寿螺体内既有鳃也有肺,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能蛰伏和冬眠,在无水的湿润泥土中存活超180-240天。

中国植保科普说-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福寿螺)的防治技术

二、软体动物的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适时对作物根茎部周围土壤进行中耕,高畦起垄栽培,防止涝害,雨后立即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对果树等高杆作物可以在田间放鸡鸭啄食;

2.药剂防治

防治最佳时期:在蜗牛等大量出现未交配产卵的4月上中旬到扩散蔓延前的5月中下旬进行。

防治药剂:

A.6%四聚乙醛颗粒剂。能够散发出独特的香味诱集软体动物,通过螺类、蛞蝓(鼻涕虫)的吸食或接触,使其大量失水而在短时间内死亡,每亩(667㎡)撒施400-600克。

蔬菜、烟草等农作物播种后,种子发芽时即均匀撒药;移栽田在移栽后撒药。也可条施或点施,距离40-50公分为宜;可根据螺的密度适量用药。黄昏或雨后施药效果最佳。水稻:插秧、抛秧一天后,均匀撒施于稻田中,保持2-5厘米水位3-7天。在15℃-35℃施药效果为佳;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可以根据标签说明进行喷雾。

B.70%杀螺胺乙醇胺盐。具有胃毒作用,药物通过阻止福寿螺对氧的摄入而降低呼吸作用,最终使其窒息死亡。

可以通过喷雾或拌肥撒施的方式消灭软体动物害虫。

C.三苯基乙酸锡、阿维菌素(5%及以上)。

通过喷雾方式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上,快速有效防治蜗牛、蛞蝓和福寿螺。对水稻田中的福寿螺应在移栽一周后,待禾苗返青后进行,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

大家对此还有别的看法吗?欢迎留言讨论!如果有别的问题需要了解,也请大家留言提出来。

如果觉得文章内容还可以,请大家多多点赞和关注!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