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鳝鱼养殖场(“养鳝第一村”的小康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9|点击次数: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阅读提要

有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之称的先锋村,依托黄鳝特色养殖,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绘就“富民强村图”。如今,村集体每年收入300多万元。

“这都是养鳝鱼的网箱,别看一口网箱只有4平方米至5平方米,行情好的时候,收入可达上千元。”

2月1日,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村民田爱群划着小船,在一方鱼池中忙着整理网箱。她家有了200多口网箱,一年能挣十几万元。

一排排铺满水草的网箱,漂浮在水面上;一方方布满网箱的鱼池,连绵几十里,铺展别具一格的田园乡村美丽画卷。

网箱养鳝带富了村民、壮大了集体。

“养鳝第一村”的小康路

先锋村黄鳝养殖基地。(通讯员 吴晴霄 摄)

村民90%以上是鳝农

像田爱群一样的养殖户,在先锋村还有许多。

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朱传宝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先锋村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网箱养鳝”模式,鳝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全村养鳝面积4500亩,村民90%以上都是鳝农。网箱养鳝,富了村民的荷包,壮了集体实力。

先锋村8组村民陈志彬是仙桃市志彬水产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从2007年开始养鳝鱼,去年花100多万元建了新房。这套四合院小别墅红瓦黄墙,宽阔的院落里铺满草坪。

陈志彬除了养黄鳝,还卖黄鳝苗种,销售饲料、鱼药、蚯蚓、冷冻海鱼和出租温棚。

在他带领下,村里20多人加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与邻村协商,扩大黄鳝养殖面积;建立种苗繁育基地,改变长期从外地进苗的状况,节省成本,降低风险;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协作关系,争取技术支持。

养鳝、卖鳝,大伙一起把黄鳝产业盘得有声有色。“社员收入都在十万元以上,多的一年能挣二三十万元。”

市场带富村集体

当天下午4时,先锋黄鳝贸易市场内,黄鳝卖价达35元/斤。

“哟嗬,看来是价格好,鱼今儿个好像比往常欢些!”村民印先兵一边择出“小个子”黄鳝,一边和帮工的人说笑着。

朱传宝自豪地说:“市场每天交易量在4万斤到5万斤,基本可以左右中国鳝鱼行情。”

黄鳝贸易市场是村里投资兴建的交易平台,如今是全国最大的黄鳝交易平台。“村里收取交易额8‰作为服务费,这是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朱传宝介绍,围绕市场,还配套建了冷库和商铺出租。通过兴产业、建市场、抓服务,先锋村不断壮大养鳝产业规模和市场,把产业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优势。

1999年至今,村里先后3次投资提升市场档次,改善基础设施和交易功能。

市场交易额逐年攀升:2005年1.5亿元,2018年3.8亿元,2019年近5亿元。水涨船高,如今,村集体每年收入300多万元。

2020年11月,张沟鳝鱼小镇电商运营中心在先锋村挂牌。

“主要运营鳝鱼产业链,包括(冷鲜)鳝鱼、鳝丝等产品。”电商平台工作人员陈利娥介绍,开通不到两个月,就创下100多万元的销售额。

从卖活鱼到卖鳝丝,从“市场游”到“网上跑”,先锋村快速引领着这样的“新”“旧”转换,让先锋鳝奔向更大市场。

改善民生当“先锋”

走在先锋村,田园美景入画来:村居统一刷白,描绘着壁画;桂花、紫薇从村头种到村尾;荒坡废地统一“铺绿”,种上草坪,栽上花树。

产业发展做“先锋”,改善民生也要做“先锋”。

针对独居老人吃饭不便、生活寂寞的现状,村里成立“老年互助照料中心”。其中,“幸福食堂”提供送餐服务,每月只需缴纳200元,不够的部分由集体“兜底”。

“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由村里出资,在全市率先将天然气进村入户。”朱传宝说。

家家盖楼房,户户买小车,先锋村成了“明星村”“小康村”。

责任编辑:杨晶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